浅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2009-09-08 06:32张志艳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小数长度生活化

张志艳

十九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指出教育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的预备,最好的教育应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在此基础上,他倡导“从做中学”的原则,让学生在活动和经验中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杜威的理论指导下,又进行了修改,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指出生活中含有教育的意义,而实际生活又是教育的中心,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陶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唯有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能有真知。从而点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的真谛”。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乏兴趣,学和做无法同步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与用分离,把数学学习与生活需要割裂开来。而在传统教育的方式下,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教学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依附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因此,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我们很有必要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生长点。新的课程改革全力构建生活化的课程结构,力求课程的生活化,要求课程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回归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获得数学的理解”。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理念,强调教学中注重认知、体验与生活的统一,强调教学将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相结合,真正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

如何把枯燥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内容的呈现注意体现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教材中主题图买票、赛车、爬山等,就是社会生活和校园生活的再现。像这样的生活实例教材中比比皆是,而且这些资源又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的,因此这些非常宝贵的可利用资源,一定要充分地利用。

如在人教版第六册中有这样一道题: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票价:成人10元,学生5元,团体(10人以上)6元。算一算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可以让学生自由列式计算。

答案有:(1)10×3+5×50=280(元)

(2)6×53=318(元)

(3)10×6+43×5=275(元)

在学生列出算式后讨论怎样买更省钱。如果是3名学生和50名老师,怎样买票会更省钱呢?

二、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生活情境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小数”这部分知识时灵活处理了教材,把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小数的认识虽是新授知识,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因此,在课前我收集了许多超市的广告纸。在上课开始,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观察,说出商品的价格,随机板书,从而引出小数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里还有小数。最后,我又出示了自己收集的一些带有小数的资料,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小数的读法,对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又如,教学“厘米、米的认识”时,对于这些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是不清晰的。教师可以从比高矮的实际事例入手,使学生明白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通过实际的操作,学生感知了厘米、米的长短及这些长度单位的实际运用。在让学生进行感知性操作的同时,也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是极有益处的。

三、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方式。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是必然的,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是现实的、是有用的。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使数学知识充分应用于生活中。

例如,学习了“平均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隐藏的危险”活动:小明跟同学去游玩,遇到一个小河,小河的水平均深度是1.2米,小明的身高是1.5米,请问小明过河有危险吗?学生凭借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平均数的理解,认为小明可能有危险,因为“平均水深1.2米”并不是指每个地方的水深都是1.2米,有些地方会超过1.5米,这对于不会游泳的小明来说就会有危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是一种“数学期望值”,从而深化了对平均数的认识。

再如,在学习了“统计图”后,可以让学生到各自邻居家调查上个月的用电情况,并根据各户的用电量制成条形统计图,再在班上汇报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在班内汇报交流,也是数学交流提高过程。例如,学习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多少利息。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他们学习,鼓励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感受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它必将更积极、主动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小数长度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1米的长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爱的长度
怎样比较简单的长度
不同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