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针对农村学生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009-09-08 06:32赵增良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农村学生

赵增良

摘要:针对农村学生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应坚持民族性、求实性、创新性、时代性的原则,加强农村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关键词:农村;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近几年,农村学校的德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地德育的成功经验经常见诸于报刊之上,但各地的情况各有不同,如何根据本地农村学生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笔者认为应注意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思想品德教育应坚持民族性原则

农村学生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存有极大的兴趣和偏爱,这是民族生存本能的表现。他们对历史故事谈起来津津有味;对依据历史题材改编的影视剧百看不厌;对诗词、对联、评书等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尤其对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等著名人物更是崇拜至极。基于这个特点,农村学校进行德育教育,应该坚持民族性原则。

中华民族的历史宝库中有着特别丰富、极具现实意义的题材,我们应该积极地去挖掘、去利用。坚持民族性原则并不是排斥外来的先进的知识,应是立足于有利于本民族发展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外来的知识。毛泽东同志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精华,消化吸收外国先进思想,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伦。如果不是立足于本民族的而是一味地照搬外国的模式,那就如没有根基的建筑,一旦洪水爆发,就会被冲垮。所以,德育教育不能脱离我国国情,尤其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来进行。

例如,我校在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时,依据学生受传统文化影响,喜欢诗歌的特点,开展“诗歌进校园”为主题的活动,在学生读诗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动脑,开始学写诗。队员们的热情,出乎教师的意料,写出了很多首诗歌。如《咏沙》:“奔流皆细沙,乘势戏波花。今生何处去?结伴到天涯!”代表了小作者的写作实力。在师生共同的参与下,我们组织的“诗歌进校园”活动达到了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较完美的结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学修养,是我校“以美载德”教育思想的一次成功实践。

二、思想品德教育应坚持教育手段创新的原则

教师常下的一道禁令是不许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理由是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以免染上坏习气。这是脱离现实社会的唯心主义的表现。它产生的后果是越禁止,越来往。除了好奇心外,还因为他们是邻居、是街坊、是亲戚是朋友。鉴于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反其道而用之呢?我们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鼓励学生主动去和“不三不四”的人接触,以此检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如:安排10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主动接近后进生(有的已辍学),并且教给他们做后进生工作的方法,经过说服、动员,还真把一些辍学生拉回了学校。好学生由开始怕学坏,到主动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有缺点的人,并且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可见,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坚持正面引导,利用榜样示范的形象性、感染性,让优秀学生去影响、去改变那些“不三不四”的人,这不正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延伸吗。

农村学校的德育教育应面对现实,对学生进行“推动社会进步,革除社会弊病为已任”的理想教育,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上经受锻炼、汲取营养、滤出毒素、增强“免疫”功能。我们认为,这是新时期学校德育教育的实质所在。

三、思想品德教育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农村是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是比较富足的地方,也有一部分农民刚解决温饱问题。经济基础薄弱,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脱离这个实际。

有的学校为了落实《规范》,强调学生一律买学服,美其名曰,是让德育工作上台阶。家境困难的学生遇到了“二难推理”,不买不行。买,家里没钱。在难题面前,一些学生不得已离开了学校,失学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经济问题。更令人悲哀的是,他们不但没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一些人还步入歧途,这与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利也有关系。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正视现实,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脚踏实地,精心搞好育人工程。

四、思想品德教育应坚持塑造现代人的原则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了新形式下教育工作的任务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当前我国教育的大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思想品德教育至关重要。

农村学生由于受农民特有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弱点不可避免地在他们身上显露出来。如小农意识——易产生满足感;狭隘意识——易产生偏见;“好汉”观念——不分青红皂白,两肋插刀等。这些落后的意识,如果不能在学校教育阶段予以改正,那么,他们将继续带着这些“基因”步入社会。这与培养新世纪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所以,农村学校的德育教育应以塑造现代人为原则,重点从教育着手,如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心理素质培养、审美素质培养等。要制定严密的培养计划,需要指出的是:做教育工作,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严要严在点上,帮要帮在根上,管要管在节骨眼上,说要说在心坎上。这样做,才算掌握了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诀窍。

总之,加强农村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党和人民赋予学校的神圣职责。只要我们针对现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农村德育工作就能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育农村学生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学生写话
粤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阅读与感悟”的特征与作用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