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探究

2009-09-08 06:32叶玉静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

叶玉静

摘要:中学审美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审美教育是中学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从中学就进行良好的审美教育会使学生从小就善于发现美、感受美,懂得如何去欣赏美。我们教学的目的是学生为本,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让我们的学生崇尚真善美,成为真正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建构审美心理;领悟作品内涵;强化作品评论;灵感创造

审美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但是近年来,我国基础美术教育虽然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改革,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但仍有一些地方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未来生活与身心发展。首先传统的美术教育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把基础美育和专业美育相混淆,漠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对美的需求,过分地强调美术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审美的重要性;其次把美术孤立起来,脱离了生活,让学生在“围城”中学习美术,致使学生漠视周围美的存在。这种缺少正确审美引导和熏陶的美术课,对学生审美感受力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

通过几年来在农村中学的教学经验分析,除了提高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外,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这就向我们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技能,还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对学生不断启发和熏陶,来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教师教学工作也是一种创造。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四点方法来实现审美教育:

一、 激发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愈浓,审美教育的效果也愈好。因此,欣赏内容的教学非常重要,它是引领学生思维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对教材要有充分的认识,同时搜集好美术欣赏作品,做好电化教学课件,它有声有色、音画交融,以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作品,开阔视野,避免枯燥乏味。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点也不同。比如:有体现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的、有艺术家巧妙构思的、有空间组合和画面转化的、有体现特殊材质的、有寓意联想的、有自然真实写照的、有抽象耐人寻味的等,所以作品欣赏的方法切忌千篇一律,其精神主要体现在教师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作出深刻分析,让学生产生探究作品的兴趣,使学生在处于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熏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来提高审美意识。

二、 建构审美心理

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有些画得不“像”的作品就看不进去,然而有些看起来不“美”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这些反差使学生渐渐发现艺术品并不是以画得像不像做唯一标准。有了这些思考以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教师不要从理论上空洞地介绍艺术,应当从上而下地将美学中艺术的不同观念在不同的作品中介绍给学生。在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时,应该注意选取不同理念的作品,使学生认识到艺术史上这些观念并存的局面,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和眼界,而不要把学生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

教师欣赏教学工作也是一个创造,其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自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作出深刻地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三、 领悟作品内涵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的欣赏,也应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内涵,这样就打破了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例如:在欣赏民间剪纸艺术时,学生往往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很想动手做一做,这时就可以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在欣赏西方油画大师的作品时,先介绍作品的主题思想,认识色彩的内涵,学生对色彩还是很感兴趣的,不妨让学生临摹一下大师的作品,体验大师的画法,从而理解作品的真正意义。

教师应利用现代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达到直观教学。在欣赏时播放一曲音乐,创设一种艺术氛围,就能使学生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对于教师而言,应该用心去体验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作品,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意图。

四、 强化作品评论

激发学生个性想法的产生,承认审美差异。欣赏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自主欣赏和评述,给学生发表自己创想和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在引导学生欣赏时应避免出示统一的或教师主观的评价标准,而应该放松他们所有的神经,自主地去感受、去鉴别,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述与评论,提倡争论与交流,承认个人的审美差异,同时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品格。欣赏美术名作使学生都有一种初步的印象和感觉,而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最初感觉,深入分析作品,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比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用语言简单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以后,趁机简单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据此,学生了解到梵高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艺术的热爱,感受自然、发现自然界中的美,用心去体验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增强了对理解新鲜事物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审美素质。

五、 灵感创造

要让学生能在感悟美术作品的时候产生独特的想法和创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创造中发展,创作中提高,让欣赏和创作实践结合。这将会使学生在感受艺术作品美的同时,感受创作过程及作品体现的美。例如:在《花的畅想》中,我让学生欣赏一些美丽的花的图片,当学生陶醉在花的海洋中感受了花的美后,产生“自己来绘画图案”的欲望。作品形式多样,体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快乐地进行创作,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创作美好事物的向往,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特审美倾向。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中学美术课堂审美教育教学中的体会,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楚,教学的目的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培养的是成长中的孩子,因而我们的课堂只是孩子接受美育的起点,学校课堂只是一个很小的审美环境,要让孩子有更多接触美、感受美、理解美、体验美的时间与机会,就要让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各学科齐心协力,共同担负起美育的责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孩子一片心灵的净土,让他们崇尚真善美,成为真正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激发学习兴趣
浅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