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会谦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学会“提问”是创新教学的要求
学贵知疑。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些都说明了善于质疑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善疑多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问题,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给学生营造质疑的环境,使学生欲答不能、欲罢不甘,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二、应转变传统的教师功能观
高素质的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教师要有现代化的教育观、学生观和人才观,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才能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作用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其实它只反映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教师的角色将从信息源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辅导者,变知识传授者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要走下讲台,与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交流思想,共同探讨科学知识。教师对学生培养的目标要从“学”转到“问”和“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钻研、善思考、勤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在实践中改进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让学生敢于提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让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而学生却往往害怕自己说错话而不敢提问。这时,不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而不能对个别学生所提出的古怪问题进行挖苦、讽刺,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只要学生敢于提问,就会发现新的问题,创新思维就会在无形中得到培养。
(1)循循善诱,以问引问
让学生学会提问,教师可以以问引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问号转化为句号,又产生新的问号。在这样不断的循环中,学生学的知识越来越多。
(2)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学生时刻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掌握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
有的学生想提出问题,可苦于不知怎么开口,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场面:让学生提问,学生不是摇头,就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说没问题。这说明掌握提问的方法是会提问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运用各种方法,启发、诱导学生提问。
(1)观察提问: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2)比较提问:比较是在思想上将对象和对象的各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征仔细辨别,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的思考方法。教师应让学生习惯于比较两种事物的异同点,从而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3)联想提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事物的特征、特点,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达到加深理解、拓宽视野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3.增加信心,让学生乐于提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变成学生沉重的负担。”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情感的诱发和融入,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充分的认可和肯定。还可以将竞争机制引入学生的提问之中,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谁的问题提得好,或举行辩论会,有效地提高问题质量,增强提问乐趣。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不断地解决问题,让学生由敢问、会问到善问、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