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萍
摘要:教师包办作文批改的做法,剥夺了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权利,师生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难以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批改是作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批改的优先权和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这一终身受用的本领,通过自我批改、互相批改、教师批改等多种渠道的实践活动,认识作文的规律,提高作文的能力。
关键词:作文批改 学生 主动权
语文教师批改作文就像愚公移山,花费甚多收获却极少。愚公感动了天神,我们语文教师却不能感动学生。我对所任教班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仔细看了教师眉批总评及修改细节的学生约占25%;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了再创作的学生仅占8%;30%的学生只瞧了分数就将作文本搁一边去了;个别学生甚至连作文本也懒于翻动,只等待新的作文题。由此我认为:把作文的批改权还给学生,才是符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规律的,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的做法。
一、明确修改的重要,激发修改兴趣
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我国古代就流传着修改文章的美谈。叶圣陶老先生也强调作文教学要把教会学生修改作文作为主要的任务。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更是把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作为他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之“评价建议”的“写作”部分中又这样写道:“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自己批改作文有利于学生明确作文批改的标准,养成修改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学生相互批改作文更有利于学生促进交流、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在相互批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对方作文的一些优点和缺点。学生在不断批改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作文的具体要求。他们在指导别人应该怎么写、不该这样写的同时,更加明确“怎样写”的问题,在修改或重写时,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自己的写作能力也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二、教给修改的方法,学会修改作文
1.认识修改符号,让学生学会符号修改
常见的批改符号有错字符号、别字符号、增添号、删除号、还原号、调换号、前移号、后移号、降格消行号等等。
2.明确修改要求,让学生有据可依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要求他的学生从十个方面对作文进行了批改并写出评语,依次是:①格式是否正确;②卷面是否整洁;③错别字几个;④有几处病句;⑤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⑥看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确;⑦看文章的选材;⑧看文章的结构;⑨看表达方式;⑩看语言是否简练、流畅、深刻等。(详见魏书生《语文教学》)我认为修改作文,首先抓住训练要求。每次作文都要有训练重点,批改中着重考虑这个重点。其次可根据班里的实际情况具体定出本次作文,需要努力的方向。比如,开头的恰到好处;是否用上合适的修辞等等。只要在这方面符合,作文的等级就可相应提高。这一点主要降低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从而提高作文的兴趣。
3.示范批改作文,让学生有法可依
初次批改作文,学生无从下手。教师要给学生作好示范。限于学生的现实水平,作文的优缺点往往不能一一看出,因此,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共同批改同一篇作文。首先,请优等作文的学生谈写作经验和技巧;接着,全班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并各派代表将小组意见交流发言;然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纳,最后整理出修改稿。在训练的初级阶段,教师一定要拿出修改学生作文批改的示范,打印好,发给学生,人手一份,学生按照示例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批改,有了范文的榜样作用,学生批改起来就有的放矢了。
4.朗读修改,让学生精析品味
我们知道,学生对于语言的敏锐感觉,主要是从朗读中体会出来。故此,学生习作完成后,让学生反复朗读,凭借语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习作中需要修改的地方。边读边改,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作文写好后,可先让他们大声朗读,看看文章的结构布局是否合理,有没有拗口的词句。然后,让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推敲、揣摩,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再进行全面修改,使之达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最后,再次让学生放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借助语感,看看自己的的习作是否朗朗上口,同一个内容、同样一个意思,能不能换上一种具有时代气息的说法或用上已掌握的词汇、句式及修辞手法进行提高性修饰、润色,这是提高过程。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经历“发现——修改——提高”三个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5.互评互改,让学生相互提高
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将习作分成若干小组(一般每组不超过6本),每组自由讨论,对照修改要求,互相批改,查补缺漏,加工润色,同时写上评语。这一步是作文批改中的关键,也是最难把握的一步,教师要善于控制局面,最好在分组中让作文水平面不同的学生在一组,批改过程中让作文水平低的学生先改,水平高的后改,改完后几个人一起研讨一下,有利于共同提高。
6.总改总控,让学生有据可依
通过以上环节,作文已经基本上批改完毕,但并不等于批改这一环节的完成,最后一步是教师的批改,包括批改学生的作文和批改学生的评语,不仅要指出文中的优缺点,同时还要针对评语情况作适当的点评,指点迷津。这样增强了评价的客观公正性,避免了作文评价片面的弊端。学生不仅知其然,也更知其所以然,能根据教师、同学的评价去查找自己在习作中的得失,体会到推敲、修改对写作的重要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另外,把每次作文中好词好句佳段美文张贴于教室后面的“佳作欣赏”栏,以激起学生的成就感和竞争意识。
三、养成批改的习惯,提高作文水平
叶圣陶曾指出:“务令学生养成自己检查修改已成之篇,此习惯必须养成……检查者何?检查思考是否准确得当。思考于何验质?验之于语言是否准确得当。修改者何?将思考之未尽善处改好。在校作文有老师改,出了学校没有老师改,故必养成检查修改之好习惯。”好的习惯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坚持。鲁迅曾说过写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把它读得顺口;没有相宜的白话,宁可用古语,希望总有人会懂。其实,文章中诸如意思重复、前后矛盾、文句不通以及标点、文字等方面的差错,只要养成认真审核的好习惯,都是可以及时发现并加以改正的。当然要养成学生作文修改的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能做到。
四、取得的实效
近几年,我尝试着把作文的批改权交给学生,我欣喜地发现,学生从以前惧怕写作文到乐于写作文,班级里还涌现出一批擅长写作的好苗子。我鼓励他们把自己优秀的文章进行投稿。学生的作品相继在《中学生语文报》、《湖州日报·金色年华》、《中学生天地》等报刊杂志上刊登。2007年,我班的许震深和沈凌晨同学的文章在浙江省第二届“爱的教育—中国孩子情感日记”征文活动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这更让我信心百倍,在今后作文教学改革中继续探索,为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叶圣陶教育论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3] 《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