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柱梁 范怡萌 杨明磊
毛振明、赖天德等于2007年发表的《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上)(以下简称《课标》)一文中指出,五年来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进步,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2001年出版并在当年新学期开始实验的《课标》在充分发挥了对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指导作用后,也到了必须完善和修订的时刻;《课标》中的5项目标有3项(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与完善,同时建议设“思想品德”或“品德与行为”的目标。2008年北京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体育健儿在经历了成功与失败的同时,也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体育文化遗产。恰逢《课标》完善和修订之时,有机整合奥运文化,作为我国中小学课程资源,纳入体育课堂,这将是不可或缺的“思想品德”教育素材。
一、更高、更快、更强
在5年来的体育教学改革实验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一味迁就学生兴趣”、“淡化运动技术”、“轻视规范教学”、“无劣评定评价”、“不考虑运动负荷”等现象,过分强调体育的玩具功能,显示出体育教学改革初衷不协调……在新一轮教改中,引进奥林匹克竞技精神,倡导更高、更快、更强,将这一西方文化理念以发展的模式教育我国青少年学生。在科学监控运动负荷的前提下,精炼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皆培养运动习惯,使学生勇于竞争,超越自我,形成积极进取、勇攀高峰的体育课堂氛围。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这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二、“和”文化
“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内涵,也是中国文化的首要价值,中国的“和”思想体现在各个层面,比如国画中的色彩和谐,生活中我们提倡家和万事兴,在国际事务中,我们一贯主张和平共处等。中华文明之所以傲立世界五千载而绵延不绝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一“和”字。因而我们可以说“和”思想是中国人五千年未变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将这一文化精髓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引入中小学体育课堂,必将为我国90后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文化营养。
1价值观的培养
中华文化是“以和为贵”作为价值目标的。“和”是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彼此吸收营养以生衍、以发展的规律。由于是以“和则两利”作为自己的文化理念。所以中华民族才在自己发展的同时关注着他人的发展,才在自己幸福的同时关注着他人的幸福,因此才能在上下五千年间生生不息。如果我们的体育教育工作者能够引导青少年学生读懂“和谐奥运”的这一文化内涵,那么,“和则相生”,使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在参与运动中,在谋求自我体质提高的同时,关注他人的进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体育不仅具有竞技功能,新世纪体育的健身功能显得更为重要,营造一种我运动我健康,一起运动共同健康的和谐体育课堂氛围,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样的体育教育才更有发展前途,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更具亲和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2世界观的形成
中国将“和”作为自己的世界观,主张“和实生物”。中国的世界观主张多元的事物融合,不是主张单一的东西去产生世间万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的思想具有包容性、宽容性、开放性,而不主张独断。中国的思想主张“和”,从北京奥运开幕式中可以体会到一种精神:“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志愿者们哼着“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心连心,永远一家人”的曲调,展开双臂笑迎五洲四海的宾朋,展示出中华民族一种“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的天下情怀。一个君子之德的修养,一个天下皆友的境界,彰显出中华民族世界主义的民族主义文化境界。再来看看姚明作为中国的旗手领着抗震救灾小英雄出场,我国观众对来自各大洲运动员的热烈欢迎,都是要实现“爱”这个梦想,就是和平、合作、和达的爱。只有人类是相爱的,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认识自己。如何将这种和达、和爱的文化气度、文化境界以及文化底蕴传承给我们青少年一代,是国人的责任,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体育教育不仅是狭义的身体教育,思想教育一直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整合奥运文化遗产,使其走进中小学体育课堂,贯穿到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在发展中小学生体适能的同时,融入民族的世界观教育,促成我们后代身心健康的和谐统一。
三、成功与失败
经过16天激烈的争夺,第29届奥运会成功地落下帷幕,302块金牌各有归属,中国队也首次超越美国队在金牌榜上傲视群雄。这16天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冠军的诞生,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出现。水立方里美国人菲尔普斯独揽入金缔造亘古奇迹,神奇鸟巢更是诞生了博尔特这样一位连破100米、200米和4x100米接力三项世界纪录的神人。同时,在这16天里也有一些人和事迹让我们感动,他们可能不是冠军,他们也没有金牌,但他们的故事也将和神奇的菲尔普斯与博尔特一样,写进奥运会的历史中。首先让我们记住一位伟大的母亲,代表德国出战的33岁哈萨克斯坦体操老将丘索维金娜,她像其他许多女子体操运动员一样,十几岁参加比赛,二十几岁选择退役、结婚、生子。然而不幸突然降临到她的头上:她的儿子在出生后不久被查出患有白血病,这是在治疗上需要花相当多金钱的疾病。为此已经退役六年的丘索维金娜选择了复出,四处参加比赛挣钱为自己的儿子治病。过去几年里,国际上大小的体操赛事都可以见到她的身影。为了给儿子一个更好的治疗环境,丘索维金娜移居德国并转换国籍代表德国队参加国际比赛。体操世界杯、世锦赛以及奥运会的赛场上,人们又看到了这位老将拼杀的身影,2008北京奥运会上,丘索维金娜再次出场,令人惊讶的是这位今年已经33岁的老将在跳马比赛中摘得一枚银牌,这也是德国女子体操选手在本届奥运会上唯一的收获。33岁的丘索维金娜不仅故事感人,运动水平也丝毫不比那些年轻的小姑娘们差,在登上领奖台上的那一刻,获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她不是金牌的获得者,但她是一位成功的运动员,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在奥运史上谱写了人类真爱的一笔。让我们再来看看我国射击选手杜丽,在痛失奥运首金后,她调整状态,顶住压力,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最终为祖国赢得了一枚金灿灿的奖牌。一届奥运会,短短16天,杜丽经受了失败的考验,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在本届奥运会上还有数不尽的英雄,我们为北岛康介喝彩,为古亮子叫好,为宾德拉欢呼,也为埃蒙斯扼腕。奥运比赛场上,英雄从来不仅仅是“胜利者”,在百年奥林匹克历程中,长留在人们脑海中的英雄,不仅仅是登上领奖台的选手,因为参与比比赛更重要。奥林匹克是集体的狂欢,更是个人的舞蹈,是灵魂的绝唱。每一个奥林匹克运动员都是英雄,都能唱出自己的旋律。我们青少年的成长之路何尝不是经历着无数的成功与失败的历练,犹如棵棵树苗在风雨中积累着岁月的年轮。失败是教训,是为成功的积淀。成功是经验,是无数次失败的量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奥运成功与失败的鲜活实例,可作为教育资源,培养我国90后莘莘学子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正确人生观念。
虽然轰轰烈烈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结束了,然而它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的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将伴随人类踏上和爱、和美、和达的和谐旅程。我们应将这些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传承给子孙后代,让奥运圣火照亮我们90后学子成长的奋斗历程。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赖天德,陈雁飞等,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上),体育学刊,2007(3):1~4
[2]张立斌,“和合奥运”的文化影响解读,光明日报,2008-8-23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