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势”——把握语文教学的根本

2009-09-05 07:22王红飞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调控语文课堂教学

王红飞

势者,态势、趋势也。语文教学中的“谋势”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对教学环境、学生情感思维等发展趋势的调节控制,使之保持相对平衡,创设跟语文信息传输相协调的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情势调控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无势一谋定后动,蓄势待发

课堂教学中情势的自然流畅,取决于“无势”时的缜密思考、精心设计。教师在规划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制约节奏的各因素,合理搭配各要素,巧妙安排节奏,于“无势”时蓄势,从而为教学的整体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1、疏密有致,合理规划环节

心理学认为:节奏太慢,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精神松懈、兴趣淡薄;节奏太快,又易使学生紧张、疲惫、焦虑。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围绕教学重点,该细则细,该简则简,按教学需要加以取舍调整、疏密相间,重点难点要重锤敲,要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以体现一个“张”字;学生易懂的非重点内容,则可在“张”中体现一个“弛”字。只有在紧张之中见松弛,激越之中见舒缓,学生才能在张弛相济、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如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教师就这样安排教学节奏:激趣导人、拓展延伸(快节奏);感悟母爱、回忆母亲、呼唤母亲限节奏。这样处理,就显得错落有致,重点内容重锤猛打、一般内容蜻蜓点水,因而学生也就学有重点,轻松自如。

2、扣人心弦,准确把握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讲话带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张弛有度、抑扬得体、扣人心弦的教学语言,能让学生的情感活动紧随教师的语言而跳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前,准确把握文本的情感,设计好语言基调,关注语言中节拍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变换,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开头部分,教师应用低沉的语调叙述;在人们哭泣着追赶灵车时。教师的语调应是急促的。教师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要有适当的调控;不能过强过弱、过频过缓,应做到流畅连贯、富有动感,宛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学生也会随着教师语速语调的变化,在心中激起相应的感情。

二、起势——张弛有道,情势和谐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精神享受,情感愉悦、回味无穷,恰似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饕餮大餐。而教师于语文教学的情势调控,也正如顶级大厨于满汉全席的烹调艺术,要做到“知味”,咸乎淡否;“调味”,添油加醋;“人味”,煎炸烹煮,才能完成真正的智慧盛宴。

1、咸乎淡否,切准心理脉动

学生感知信息的心理过程具有外显性,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外显行为,准确地透视他们的学习心态。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要产生和谐“共振”,需要教师审视情势,精确地测度学生信息的接受量,使教师输出的信息与学生接受信息的频率相同。如在教学《我爱绿叶》时,学生1因为过分紧张,把“啊,朋友,爱她吧!”读成了“啊,朋友,爱我吧!”引起了哄堂大笑。学生1双颊绯红,其他同学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馈信号,感受到生1的尴尬及全班的状态,及时调整策略,引导学生思考他为什么这么读,想表达什么意思?不但加强了探究的深度,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2、添油加醋,保持学习热情

学生最厌烦枯燥乏味的课,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寓趣于教学过程始终,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如《蝙蝠与雷达》的教学,教师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化难为易地让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究。针对学生质疑的问题“蝙蝠在黑暗中为什么还能自由自在的飞行?”,教师首先带学生到操场围成一圈,规定游戏规则:只要蝙蝠一呼叫“蝙蝠”,飞蛾就要回应一声“飞蛾”。然后开始游戏,在游戏告一段落后,教师再次安排游戏,但要求“蝙蝠”在蒙上眼睛的同时,堵上耳朵或嘴巴,试试还能不能抓住“飞蛾”。最后在结束游戏时,联系课文交流讨论,归纳结论。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热情高涨,效率也很高。

3、煎炸烹煮,掀起思维风暴

课堂教学要保持最佳状态下的“常温”,教师要及时在情感冷漠处、教学冷场处、思维冷却处、兴趣冷淡处、知识冷落处加温或聚热,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情感和思维畅通交流的氛围之中,情绪高涨地学习。如教师在教学《太阳是大家的》时,有位学生指出文中的“拔”用在这里不够好,不能够表现出太阳对大家的爱。全体同学一阵沉默,教师及时肯定了他的想法,并抓住“拔”字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在太阳的一洒、一拔中你们仿佛看见了什么?”、“在太阳的一洒一拔中鲜花和小树会说些什么?让我们走近每一棵树、每一朵花去倾听她们的声音(教师范读),能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就这样,在学生的质疑声中,在教师高超的调控下,课堂掀起了思维的风暴,涌动着智慧的春潮。

三、变势——对症下药,因势利导

教学是一个动态系统,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信息传递瞬息万变,有许多情况是教师始料不及的,所以教学的情势发展充满了“变势”。教师要及时洞察学情,准确作出判断,巧妙进行调节,让课堂充满生成的智慧火花。

1、厚积薄发,引导问题争论

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想法不一致,甚至偏离文本原意时,教师不能无视或抹杀他们的思想,应该鼓励他们更好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问题,教师事先没有准备,不能解决的,要实事求是并存疑拓展。如学习《看月食》时学生问,月食时,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为什么还能看见红铜色的圆影子?教师愣住了,随即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其他学生都各自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无法判断正误,坦诚相告:“我被问倒了,让我们课后查一下有关资料再来解答。”此言一出,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课后纷纷查找相关资料。反馈时,在同学们有理有据地陈述下,不但知道了月食时看见红铜色的圆影子是太阳少量红色光穿过大气层被折射到位于地球影子里的月亮上的原因,而且还知道了很多关于月球的传说故事和常识。这一延缓,竟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成的智慧,充满自信的生命力。

2、柳暗花明,开发“错误”资源

课堂教学中难免出现错误,有的来自学生的认识偏差,有的来自教师的失误。教师要利用好这个契机,让它成为一种教学资源,为我所用。如一教师在教《学写字》时,设计了“找朋友”的活动,目的是在韵文中找出生字组成的词语。由于失误,生字卡片里没有“语”、“文”二字,教师却要求学生给“课”找生字朋友。在老师感到十分为难时,一个孩子高高地举起

了语文课本,指着封面上两个大大的黑体字“语文”激动地说:“‘课的朋友在这里——‘语文课”。教师及时予以肯定,并趁势引导,让学生为“课”找到了更多的朋友。这一环节教师失误了,但随即对失误的开发利用,让学生不仅认识了更多的字,提高了教学效率,更帮助学生树立了“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学习观念,可谓一举多得啊!

3、歪打正着,捕捉突发事件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能都遇到过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有的来自教师、学生、媒体等内部干扰,有的来自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干扰。这种“意外”,于教学过程来说就构成了“险情”。如何处理突如其来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即时判断这些事件可否为我所用,是否有利教学,然后再选择是即时转移、回归主题还是顺学而导、升华主题。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上课铃响了,可孩子们依然情绪高涨地“吵闹”着,浑然不知我的到来。面对吵嚷的课堂,我并没有大声地斥责,而是微笑地问他们为什么?“今天是10月12日,是邱少云同志的忌日!”学生那充满悲伤而又激动的眼睛望着我。我惭愧了,对于这么好的一个教学资源我忽视了。接下来,我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了“听、说、读、写”祭奠英雄的教学,让学生获得了精神洗礼。

情势调控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不断变化的教学实际,“化有形为无形”地进行调控,使教学活动始终生动活泼、情趣盎然,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打造出富有活力的生命课堂。

参考文献

[1]金菊玲,试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调控艺术,吉林教育,2008(7)

[2]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3)

[3]盛群力,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程天君,吴康宁,当前教育学研究的三个悖论[J],教育研究,2006(8)

[5]陈小军,调控教学因素改善课堂气氛,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7)

[6]樊荣萍,王晶,胡志利,注重课堂教学调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考试周刊,2008(44)

[7]刘学忠,浅谈新课程下思维情景的创设与课堂调控,教育理论研究,2008(14)

[8]刘丽娜,课堂教学调控艺术,新课程·教研版,2008(9)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调控语文课堂教学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如何调控困意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