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平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也是国民体育素质培育与提高的根本途径,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重任。随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在大力提倡以“健康第一”为学校体育根本指导思想的前提下,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大纲应运而生,它的颁布与实施,使得学校体育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中学学校体育教学也面临新的挑战。地处祖国中部的山西省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学校体育教学也处于落后状态。山西省是国家级贫困地区相对集中地之一(共有56个贫困县,位居全国第六),这些贫困地区学校体育教学的管理将关系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因此对于在学校体育教学相对较差的山西省贫困地区中学体育教学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以山西省贫困地区13个地市35个贫困县的中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针对调查结果作如下分析。
一、山西省贫困地区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
山西省贫困地区中学执行《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学校中,完全中学中完全执行《体育与健康》大纲的占33.63%。而初中完全执行的为30.63%;完全中学中部分执行《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学校约占各地所调查学校的1/2,而初中部分执行的为48.14%。在这两方面完全中学与初中有差异。究其原因,主要受到了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当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不严;二是体育教学大纲脱离了当地中学体育实际情况。客观地讲新大纲规定的一些内容需要更多的场地、器材设施,而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大纲的实施,再加上消息闭塞,使得新大纲更难以开展。总之,这些学校多数没有进行适应新大纲的体育教学改革或改革的力度不够。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要逐渐破除“全国一纲,万校一面”局限,向着统一胜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二、山西省贫困地区中学体育课的开课率及内容选择情况
1体育室外课的开课情况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普通中小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国家统一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中小学每周开2~3节体育课。
从调查的统计数据来看,完全中学中有86.2%学校都开设了体育课,其中有11.2%的学校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与全国总体水平16.1%的开课率(曲宗湖等课题组调查结果)接近。说明山西省贫困地区完全中学基本能够贯彻体育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有13.8%的完全中学学校不开设体育课,初中的情况与此次相似。针对不开设体育课的学校,我们又进行了实地访谈,对不开设体育课的影响因素调查和排序,缺师资占83.36%、得不到重视占62.21%、追求升学率占80.58%、缺场地器材占85.58%。由于师资少,出现了有些学校把部分年级的体育课砍掉了一节的情况。所以保证场地、器材、师资是学校体育正常开展的先决条件,不具备这些条件就无法开设体育课。
2体育室外课的内容选择情况
对山西省贫困地区中学体育室外课经常教学的内容进行了调查,发现体育室外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多集中在跑、球类、游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教学内容的选择受到了当地经济条件的限制。而且初三体育教学的内容多集中在参加考试的体育项目上,没有按照《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要求上课,出现“因考设课,唯考试教”的应试教育现象。
教育观念是制约山西省贫困地区中学体育课开课率的关键因素。体育教育受观念的影响表现在:领导层由于对体育教育的综合效益、远期效益、隐形效益缺乏了解,忽视了对中学学校体育工作应有的重视: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了对体育工作的忽视,“金牌效应”导致了对学校体育认识上的偏颇;从社会大环境考虑,社会、部分家长对学校体育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对学生影响大,对学校也形成压力。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的检查与评估,以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体育理论课的安排情况
中学体育理论课的安排多数是临时性的,不正规的,常有体育理论课以自习的形式出现,或被别的课取代,这与《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要求明显相悖。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科学性健身、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也势必会影响到整个贫困地区价值观念。学校体育理论课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忽视学校体育理论课也是忽视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明显特征。
三、对学校体育工作检查监督的情况
运用正确的监督检查手段和方法,对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工作进行检查,是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和开展的重要途径。但在调查中发现,山西省贫困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力度不够和方法明显单一,采用两种以上方法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检查的行政部门只占到统计的9.24%,而90.58%的只采取1种方法。采取听课形式对学校体育教学进行检查的比例为所调查总数的70.35%;进行教学综合评估的检查监督的比例只占到调查学校的41.17%;通过召开运动会检查的为52.94%;采用达标抽样检查的为58.82%。
通过对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的调查,在实施贫困地区中学体育教学的运作中,管理人员在基层十分的匮乏,而且由于兼职人员多,专业素质相对较低,管理工作质量大打折扣。同时,从管理层开展的工作看,因各级行政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运作,主要停留在表面的宏观指导,深入的管理工作还很不到位。形成上述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历史上“重文轻武”的社会文化历史渊源影响,管理层对学校体育主观重视程度还偏低,以及这些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师资、设备经费短缺)。
四、山西省贫困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运行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山西省贫困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运作方式主要是下达指导性的文件,但所做的工作主要停留在宏观指导。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微观指导与检查还很不够,组织观摩或教研活动可以说少之又少。这些充分说明教育主管机构对学校体育工作缺乏管理。中学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中,有相对独立的学校体、卫、艺行政机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配备了专职的体育行政干部及体育教研人员,但体育教研工作的开展完全依赖于学校自身的管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与重文轻武的社会文化历史渊源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行政部门基本不重视学校的体育工作,与该地区经济落后、资金不足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校体育教学是现代教育领域和体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21世纪的今天学校体育教学有可喜的进步,但山西省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工作有着明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山西省贫困地区中学体育宏观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工作计划,未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学校体育工作不能忽视,也绝不能丢弃。因为学校体育的普及,有利于大面积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体育文化和文明生活方式在贫困地区中学的传播,是促进贫困地区中学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还有利于发现和培养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
山西省贫困地区主管部门普遍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地位认识不清,对体育教师定位不清。运行方式主要是下达指导性文件,教研活动不能深入到学校,人员配备不健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监督不论从方法和力度上都明显的不足。学校领导对于学校体育工作也不够重视,把体育课当成副科,不能给予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的待遇。
山西省贫困地区中学体育经费投入少,来源少,场地器材十分匮乏,对它们的管理也缺乏制度化和系统化。根据《教育法》、《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文件要求,制定并实施对贫困地区中学体育的倾斜和优惠政策,在教学大纲、教材、场地器材配备等方面加强宏观指导,并组织有关专家加强调研,及时反馈矫正,从外因方面保证、督促、推进贫困地区中学体育教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刚等,湖北省贫困县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90-93
[2]卢文云,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地区农村体育发展模式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
[3]马敬依,影响农村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学改革的要素分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6)
[4]冯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回顾——曲宗教授湖访谈录,2007(9)
[5]付善民,河南省农村学区体育教学体制的构建,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11)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