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理论基础

2009-09-05 07:22黄依群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人性化对象物质

黄依群

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理论基础既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科学依据和重要意义所在,也是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必须把握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理论基础所涉猎的内容应该是相当广泛的,本文在此只论述其中的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为什么活着?”我们通过仔细阅读马克思的原著就可以回答,活着就是为了满足需求,这种需求主要体现在物质、精神两个方面。马克思在1844年系统地论述了人类的需要问题。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条件。”这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在这里马克思把人的衣、食、住、行称为人的第一需要,但人的需要远非仅限于此。我们说世界上任何一种动物存在的理由都是为了满足需求,但人与动物却有本质的不同。动物的生产是自发的、无意识的。而人的生产是自觉的、有意识的,人类不但要满足物质的需要,还要满足精神的需要。人的生命活动是积极全面的,因此人的需求也是丰富多样的,不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既然每个人都有客观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这种需要对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所以满足这些需求必定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重要任务。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联系。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人的片面发展是指私有制下的旧社会分工造成的使人终身束缚于一种职能的畸形状态,这种片面发展的人,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而马克思主义争取实现的人的全面发展,除了要使“全体社会成员”都普遍地得到发展以外,还指每一个个体劳动能力(体力和智力)多方面的、充分的和谐的、自由的发展。这种全面的发展观包含了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包含了人的才能的多方面发展,还包含了人的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发展。这种发展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确认识教育对象,为他们提供好的物质精神的需要,激发他们的身心潜能;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开发创造力,促使人的个性充分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从理论到实践上一系列重要的进步与变化,标志着发展的着眼点从强国富民到以人为本,从比较注重物质增长到追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二、心理学相关原理

心理学的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原理就是要从人的心理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心理积极性。人的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呢?辩证唯物主义学说揭示了人的心理的本质,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因为它是感觉、表象、意识的来源;而意识是第二性的,是派生的,因为它是物质的反映,存在的反映,思维是发展到高度完善的物质的产物,即人脑的产物,而人脑是思维的器官。恩格斯指出:“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显示的;而我们的意识与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既然人的思想来源于客观现实,我们要向教育对象“灌输”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首先就必须着眼于客观现实即物质,还教育对象客观存在的物质的本来面目和客观规律,思想问题必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同时,思想来源于客观现实,但在思想的转变方式和程度上以及速度上往往受其他思想影响,这种思想包括人的性格、情绪、文化等,所以,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除了要解决好一定范围内的物质利益,还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学原理,解决好人的“精神利益”。也就是要按照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要求,既要解决好物质的需要,也要解决好精神的需要。

由于教育对象的心理问题千差万别,有的教育对象个性非常突出,这就必须以尊重人的个性为前提,针对个性解决好其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这是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基础。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倡以弘扬人性为主要目的的全面教育发展,旨在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与个人价值,崇尚能力培养。个性心理学还告诉我们,人的需要、兴趣是一个人从事社会实践的动力和保障。人的需要是丰富多彩的,人的需要是发展变化的,受教育是人在发展中的一种非常强烈的需要。从发展心理学上讲,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又有不同的需要,教育就是要研究人们的合理的受教育的需要,当然这种需要应该是与社会的需要相一致的。为了满足这些需要,就必须体现教育的人性化。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学科,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之间内在关系的一门科学,其研究的立足点就是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但最终的立足点还是人的发展。因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只有人发展了,社会才会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首先涉及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问题,其次才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问题。在怎样对待人的问题上,思想政治教育学强调要尊重个性、人格、兴趣、爱好,强调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同时还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措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以适应教育对象心理的变化,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培养人的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活动。如果没有把教育对象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会把受教育者看成人吗?还会有教育的人性化吗?显然是因为这种教育没有把教育与“人性”结合起来,没有把教育对象当成人来看待,认为教育对象只是教育的工具,是统治阶级思想的“容器”。这本身就违反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不可能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职能,因而我们的教育活动最终还是表现为一种得不偿失的、不受欢迎的行为。

四、伦理学相关原理

伦理学亦称“道德哲学”,它既是研究道德及其起源和发展的学说,又是研究人们相互间关系和人们的行为准则的学说。在阶级社会中,一个人的行为究竟是善还是恶,主要是以自己所属的阶级利益为标准的。凡是符合本阶级利益的行为就是善,否则就是恶。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善恶观念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根本没有什么超阶级的、永恒不变的善恶标准。善与恶,不但在不同社会和不同阶级之间,甚至在不同民族之间,都有所不同。

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判断教育对象的行为是否正确,判断教育者的行为是否正确,一般要看教育对象对物质和精神的满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行为标准,要看教育者为促使教育对象获得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所采取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对于教育对象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统统不加原则地予以满足就有可能触犯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就有可能失去了阶级立场,因而,我们在满足教育对象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时要充分考虑社会整体道德伦理与群体以及个体道德伦理标准的差异性,对于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伦理的需要不能妄加满足,对于符合社会主义道德伦理的需要要在现实情况下量力满足,这就是前面我们在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定义时为什么要限定“合理”二字的原因。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些具有稳定性的非常重要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无疑应该成为教育存在和发展的伦理学基础,那就是热爱、关心、尊重、爱护、诚实、守信、平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有人性化教育才能真正体现这些伦理学准则。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宋希仁主编,当代外国伦理思想,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舒化鲁,关于S—M管理理论的“四道”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1997(3)

[5]江光荣,社会变革与人的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5(6)

[6]班华,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陆化走向,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责任编辑付一静)

猜你喜欢
人性化对象物质
神秘来电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