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婧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受“欧洲文化中心论”的影响,音乐教学园地普遍以“西乐为雅,中乐为俗”。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当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民族音乐教育缺失、大学生民族音乐素养薄弱的重要问题。作为民族音乐教育基础课程的民歌鉴赏课更是处于备受冷落的地位。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民歌课艺术实践与参与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民歌课;艺术实践参与;鉴赏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209-02
1艺术实践参与——学唱环节设置
民歌课中利用好学唱环节对于大学生民歌的学习以至音乐素质的整体提高都有很大的益处。为了保证民歌学唱的效果,有必要加强与规范民歌实践学唱环节的教学设计。在这里,结合教学实际对实践环节进行设计,具体要求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1在民歌课上适当插入简单的发声训练
笔者从问卷调查中了解到,在民歌学唱环节上。学生非常希望有一些基本的发声方法的指导与训练,从而能够更大胆地、更好地、带有感情地演唱民歌。良好正确的歌唱方法可以使歌唱更优美、更自如。然而,普通高校民歌课毕竟不是歌唱发声课,在有限的半年时间内即要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况、又要确保学生学唱一定数量的民歌,再加上歌唱发声方法训练,势必有些喧宾夺主、轻重不分。普通高校民歌课学唱重点应放在尽量让学生有情感的歌唱。投入情感后的歌声自然具有打动人的魅力。而在学唱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歌唱存在的问题适时加以指导,并做出示范,让学生去感受并模仿,了解歌唱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歌唱的气息运用及其训练方法,喉头的稳定,喉咙以至身体肌肉的放松,声音的位置走向,音色的要求,情感的表现等基本内容。每次时间掌握在5-10分钟之间。并通过半年的民歌鉴赏课教学,使学生达到从理论上了解歌唱的基本要求。这样既适应了学生的需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唱的效果,同时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活泼生动。
1.2规定一定数量的必须学唱曲目。并进行检查
由于普通高校学生主要以学习文化课为主,音乐选修课主要是培养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对他们既不能像专业音乐院校那样要求过于严格,又不能完全没有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民歌曲目应该是对当代大学生音乐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作为学历层次较高的当代大学生如果对于自己国家优秀的民歌一无所知、不会演唱,会被别国的人耻笑。普通高校学生应学唱各地区汉族各类体裁、不同少数民族(5、6个典型少数民族)经典的民歌作品不少于30首,汉族民歌与少数民族民歌比例为3:1左右。从而达到对民歌概貌的最基本了解。
1.3学唱环节进一步规范化
学唱环节应包含听老师示范演唱、视唱曲谱、唱歌词、听音响模仿演唱、再次跟琴唱。
1.4要有学唱曲目的作业布置和课上检查环节
每次课民歌学唱完后,要抽查不同程度的学生演唱,以检查学唱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要求学生课下进一步巩固学唱,并于下次上民歌课时再次抽查。尽量保证好的学唱效果。
1.5多给学生创造单独演唱的机会
每次课或按一定的座次顺序轮流检查学生学唱情况,或任意抽查,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单独演唱的锻炼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现力。
2学生参与的其它方式
(1)课下让学生搜集准备一些课上教学内容的相关背景资料,上课时由学生展示并讲解,师生之间展开讨论。
(2)定期(或两周、或一个月,可根据情况自行决定)举办学生民歌演唱会,由学生演唱指定的、或自选的一些民歌,使学生获得展示、锻炼的实践机会。
(3)专门组织学生进行民歌风格听辩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对民歌风格进行感性或理性的描述,加深学生对民歌风格的感受与把握。
(4)鼓励学生撰写简单的民歌鉴赏小论文,尝试依据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的民歌风格进行民歌,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5)有条件尽量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地道的民间歌手的演唱会,或到比较临近的农村进行一次民歌实地采风,使学生感受民歌的本真色彩和乡土气息,并写出感想。
民歌鉴赏教学中,把握好注重民歌情感体验、加强民歌与文化的关联、注重民歌风格的把握、重视学生的实践参与的四项原则,使学生从情感、风格、文化方面感受认识民歌,并通过艺术实践与参与的各个环节加深印象与体会。使学生获得情感、文化、风格3方面的深刻感受,从而较好地把握民歌的内涵及特点,获得民歌的正确审美,实现民歌鉴赏课教学的目的。
以上是普通高校民歌鉴赏课教学主要应突出的原则,意即通过民歌鉴赏课的教学使学生通过亲身的艺术实践与参与从情感、文化、风格3个方面获得对民歌的深刻认识与感受。这是普通高校民歌鉴赏课教学的总的目标与指导思想。另外,在普通高校民歌鉴赏课教学中还要注意体现思想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民歌是历代劳动人民生活创作的结晶,有着深刻的社会思想内涵。民歌鉴赏课教学中通过选取一些情感性、思想性、社会性深刻的民歌作品进行鉴赏,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思想情感教育,增强对过去劳动人民生活状况与思想情感的了解,增强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提高民歌审美鉴赏能力。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
同时,普通高校大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由于地区、学校、家庭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学生的音乐素质也千差万别。因此,在民歌鉴赏教学中还应注意考虑因材施教的原则。音乐素质差一些的学生(基础教育学习阶段没有系统地上过音乐课),通过民歌鉴赏课的学习,能够基本了解我国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民歌的概况,产生对民歌的兴趣,知道一些经典的民歌曲目,并会唱几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音乐素质较好一些的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系统上过音乐课,占较多数的学生群体),通过民歌鉴赏课的学习,要能够大致识别、把握我国一些主要地区的民歌风格,了解民歌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尽量给这些学生以单独演唱所学民歌的机会,使她们受到锻炼。音乐素质比较突出的学生(自幼接受过器乐、声乐学习训练,学习过音乐理论知识等),他们有着较强的歌唱或器乐演奏能力,要注重发挥这部分学生的优势特长,鼓励她们范唱或用器乐演奏民歌,给她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并通过这些学生的参与活动,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