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编辑知识结构的调整与更新

2009-09-03 09:54谢静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学科交叉更新知识结构

罗 蕾 谢静波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更新日益加快,学科之间的界限正逐步消失。文章指出学科的相互渗透,知识的相互交叉、彼此结合是一种客观存在,并论述了新的知识结构在这种客观环境中的新特点,同时重点探讨作为一名编辑面对新的发展要求所要进行的知识结构的调整和更新。

[关键词]编辑;知识结构;学科交叉;调整;更新

[中图分类号]G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09)-0132-03

当今社会各门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呈整体化、全面化趋势。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日益发展,使得编辑不但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即所谓的“专家”与“杂家”的融合。否则,仅凭一门学科知识是无法衡量一篇作品的好坏,也难以胜任编辑出版工作的。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和整体性成为必然趋势,面对这种发展趋势,每位从业编辑都应该积极主动地更新和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

一编辑知识结构的新特征

(一)编辑知识结构的内涵

编辑的文化素养主要体现在编辑的知识体系上。知识体系作为编辑认识定势的组成部分,它本身也是有结构的。著名学者欧阳维诚在他所著的《编辑知识结构的界定与评判》中指出:“任何一个编辑,不管他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面如何广泛,但仔细分析,总不外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起根基作用的知识,可以称之为基本域,记作A;另一部分是枝叶一类知识,称之为生成域,记作B。编辑的知识结构,应该对A是专家,对B是‘杂家。A部的知识是本质,宜苛求;B部知识广泛固然很好,即使稍弱,只要A部知识扎实,也并不妨碍他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应该说欧阳维诚的分析是有道理的。确实,编辑为了完成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复杂任务,在知识结构方面,他不仅要有达到时代性水平的广博的、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多方面处于时代领先水平的精深的专业知识。

(二)编辑知识结构的新特征

现代科学的发展呈现出分化和一体化的趋势,一方面学科迅速分化,新的分支越来越多,学科越分越细;另一方面,边缘科学、综合科学却又不断出现,许多极不相同的学科在深入一步的层次上携起手来,相互渗透。这对于任何一个编辑来讲,所涉及的科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是相当可观的。

1业务内容交文化

应该说,知识广博而又兼有某一领域专业基础知识的“混合型”、“综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是从事图书编辑工作的最佳人选。我国的编辑出版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20世纪80年代才在高校中开设本科专业的。由于发展的历史比较短,学科理论尚处在摸索阶段,没有形成缜密的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的编辑出版学历教育是一种偏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该专业大多由原来的新闻、中文专业或者是印刷专业发展而来,其专业基础课以汉语语言文学课程为主,专业主干课以编辑类课程占主导地位,课程结构中基础理论所占比例较大,实践课程相对较少,因此,很难针对具体的编辑工作以及分工日渐明晰的编辑工作岗位培养人才。加之实践训练普遍不足,培养出来的人才结构单一、适应面不广,很难得到社会用人单位和出版业界的承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少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走上编辑工作岗位后,由于知识面不广,导致选题思路受限制,对一些本专业之外的选题难以取舍,对一些跨专业的书稿难以驾驭,因而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出版市场。

2业务手段现代化

与传统的编辑业务手段主要依靠纸和笔大为不同的是,新形势下网络、电子计算机、高科技通讯及编辑设备将当前的编辑业务手段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现代化水平。通过电子邮件传送稿件、与作者交换修改意见成为目前编辑业务中的常用手段;电子版本稿件已逐步取代纸质稿件;现代化手段应用在编辑业务领域为快捷、高效、准确的编辑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技术平台。网络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编辑业务领域的应用,给编辑业务工作带来全新的形式…。随着学科的发展,对编辑手段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网络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也将会在编辑业务领域得到越来越全面和深入的应用。但现在的编辑界还存在许多不注意知识结构优化的现象,显然,这将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出版要求。

3素质全面化

在编辑业务内容交叉化、业务手段现代化的趋势下,编辑素质的全面化就成了一种必然的要求。为了把握现代学科发展的动向,编辑不仅要熟悉一般的编发业务,更重要的是要熟悉学科发展前沿,把握好选题方向;清楚专业发展方向,把握好研究内容;具备较高的业务和学术水平,能够与作者展开交流、探讨,帮助作者深化选题、提高水平…。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然要求编辑素质有一个全面的提高,要求编辑具有更为宽广的视野,更为丰富的知识储备,更为全面的综合素质。

二编辑知识结构调整与更新的意义

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和文化传播工作的中心环节,在由编辑、印刷、发行三者有机联结的出版联合体中,编辑工作是出版过程的开端。编辑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制约着编辑的行为,编辑只有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并不断调整和更新,才能实现知识优化,才能向社会输送优质的精神产品,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知识的飞速发展需要,适应社会知识状况。有人说编辑部是出版社的发动机。作为出版工作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是由编辑人员承担的,编辑人员的知识结构直接关系书刊的质量,虽然编辑人员有许多类别之分,如以职责分有文字编辑、美术编辑、技术编辑;以专业分有文艺编辑、古籍编辑、教育编辑、科技编辑、辞书编辑等,因而对其学识修养要求、知识结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但知识结构的问题是提高编辑人员业务素质和出版物质量的一个主要问题。编辑人员的知识结构,总的来说应是博与专的有机结合,即既专又博。人们把这种结构形象地比作T形知识结构,T的一横代表横通,即博学;T的一竖代表纵深,即专而精。所谓博,是说编辑应有广博的知识,知识面越广泛越好,懂得的东西越多越好。一是因为编辑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来稿,没有很强的文化适应性是不行的,即使是固定编辑某一学科领域内的书,书稿所涉及的知识也绝不会是仅仅限于本学科狭窄范围之内,何况并不是任何一个层次的编辑都只限于处理某一学科的书稿,同一个人也未必一生都只作有关某一学科书籍的编辑;二是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这更促使编辑知识要博,倘若缺乏广博的知识,就难以完成一个编辑应负的职责。对人员较少的编辑部而言,一个编辑身兼数职,“博”尤其显得重要。每位编辑都应从严要求自己,宁肯高要求而不低要求,只有博学才能把工作做好。在编辑、出版的实践中也往往是“法乎上者得乎其中,法乎中者得乎其下”,只有努力使自己的学识广博才能较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所以博学是十分重要的。所谓专,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求编辑人员要学有专长,专于某一门学科。二是要求编辑人员要专于编辑学,

专于出版学。这是过去人们常常忽视的。编辑的知识结构要求编辑既要有博的一面,又要有专的一面;要博中求专,以专促博。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已然成为社会知识创新的主要特征,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程度越来越高,整体化、全面化趋势愈加明显,对人才的博识和新知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也会向着更“专”的方向发展。现代科技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新的学科方向层出不穷,在这种知识爆炸增长的新形势下,编辑人员应该不断地调整与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才能有利于编辑能力的不断提高,才能增强对社会知识与信息变化高度的敏感性,才能多角度、多方向地鉴定和评价出版作品,从而确保出版物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三编辑知识结构调整与更新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编辑是出版物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出版物质量的好坏。因此,作为编辑工作者要努力学习,不断调整和完善自我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要通过重组建立专业精深、知识广博的知识结构,并使之不断更新发展。为此,编辑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来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编辑,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要在自己的本专业下功夫,做学者型编辑,重点加强对专业知识和方法(计算机、外语等)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专家、学者们的理解和尊重,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掌握了专业学科的专业知识,才能搞好专业期刊的组稿、选题、审稿和稿件的修改加工,才能保证期刊文章的学术水平和学术期刊的质量。

牢固编辑职责,强化学习动力。学习动力是学习主体进行学习的原动力,它与主体对社会的认知程度和所要实现的目标以及主体的竞争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主体的认知程度越强,所要实现的目标越高,竞争意识越浓,其学习动力也就越足。责任感作为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人们对所承担的道义的认同和积极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决定着个人的道德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

更新学习观念,创建学习型组织。观念是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支配其行为的巨大精神力量。在传统的学习观念中,学习者对学习的理解往往具有一定的负面性,影响了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首先,是把学习看作是一次性过程,当作是职业生涯的前奏,如果对知识的衰竭和更新认识不够,就会缺乏学习主动性和持续性。有资料表明,即使一个人接受了大学教育,他所学的知识也只占他一生所学知识的10%,其他90%的知识是本人终身不断地学习或接受外界教育而获得的。由此可见,一个人一生分为“教育阶段”和“工作阶段”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任何阶段的学习都不再是个人接受教育的终结,而只是另一种学习的开始。

其次,不能把学习仅仅看作是个人行为,不能缺乏组织学习的意识。个人学习虽然是个人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但由于缺乏集体合作,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以及知识经济的发展,组织学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立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组织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如欧盟1998年为其所属国家发出的白皮书要求各国都要建立学习型社会。编辑部应努力把自己建设成学习型编辑部,通过构建共同的远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创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和谐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不断增强全体编辑的学习动力和热情,从而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促进编辑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提升。

加强编辑业务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编辑业务知识是编辑工作的根基,充分掌握好这部分知识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必要条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已经多次下文,明确指出要加强编辑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同时出台了具体措施要求采取多种方式落实对编辑专业的教育和学习。这些措施的出台对改善现有的编辑的知识结构以及对未来编辑队伍的培育和建设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利用培训、短训、交流、参观、调研等途径来增强自己的编辑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要虚心向资历老的编辑学习,请教各种专业知识,加强实践,爱岗敬业,积极参与编辑方面的科研活动。加强与作者、读者的交流,多参加一些编辑方面的学术会议,通过沟通、交流来认识自己知识结构的不足,从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四结语

知识结构是编辑学术业务实践活动必备的科学知识层次结构体系,这直接影响到期刊质量。在现代化、数字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编辑的意识构成是多方位、立体的,既要求专,又要求杂,编辑需要不断地调整、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编辑队伍。

[参考文献]

[1]蒋滔.当代社会条件下编辑业务的特点及其创新[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74—76.

[2]阙道隆,徐柏容,林穗芳.书籍编辑学概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学科交叉更新知识结构
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知识结构及其评价
新形式下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建设探究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科技社团关于学科交叉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简单的运动”学习指导
怎样建造你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