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演绎课堂的精彩

2009-09-02 01:46陆珠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09年8期
关键词:蝈蝈丑小鸭预设

陆珠艳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教育界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去认识语文课堂教学,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多角度去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其中之一便是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因此,教师应在继承传统的预设教案的基础上,逐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使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使预设成功与动态生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健康前行。

一、精心预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不要预设,而是要改进预设。这种预设更多地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精神生活。正如叶澜教授所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地预设,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一)开放设计

线性设计以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完成为目的组织课堂教学,一步步往前走,甚至每一步走几分钟,在事先的设计中也都有明确的规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仿佛是一条线上的若干个点,这种教学已经落伍了。

新课标提倡的是框架设计,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现状拟出多种假设,拟定一个大致的框架、轮廓或者是学习的最佳路径,以供学生选择,并在运用中随时得到调整。这种设计更凸显开放性,更体现其弹性、空间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反馈做出选择,并且能根据学生的需求临时调整,在预设的方案中开放地纳入灵活的成分,从而彻底摈弃以线性、严密、机械的方式构筑起来的教学流程。

如教学《丑小鸭》时,我只是设计了三个框架:

第一框架:读了文章,你想对丑小鸭、伙伴、妈妈、老农他们说什么?

第二框架:你觉得丑小鸭变为天鹅后,见到了自己的伙伴、妈妈、老农,它会说什么?

第三框架:伙伴、妈妈、老农等见到了由丑陋演变而来的天鹅时,会说什么?

整个过程,教师在备课前是很难用线性结构把过程预设好的,只能在课堂上随时生成,如学生对丑小鸭要说的话有许多“版本”,可以是劝慰丑小鸭:“丑陋并不可怕,假如后来没变天鹅也要有生活的信心。”可以是得到启示:“从丑小鸭的历程知道,事物是在变化的。”可以是告诫:“丑小鸭不要出走,要学会与以前的伙伴怎样和睦相处。”每种说法都要根据课文的语言,从文本中找到依据,这在课前是很难预设的,只有随时生成。

(二)多维导向

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在预设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进行多种考虑,主观上尽可能考虑各种可能,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学生也才可望获得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的学习享受。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我预计到揭题后组织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时,学生可能会提出:“谁向谁借箭?为什么借箭?是怎样借的箭?借到箭没有?”等一系列问题,也预计到学生一读课文就可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正因为如此,教学的预设就直扑重点,将整个课应组织讨论的问题扼要揿定在“草船借箭”实为“草船‘骗箭”上,并又据此做了具体的设计:如有学生提出这问题,则直接组织讨论;如学生一时提不出这问题,则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做深入思考。对于该问题的答案,或许学生能侧重说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对于“暗示着这些箭在随后的赤壁大战中要‘还给曹操——射向曹军”的答案,若学生说不出,则要启发学生联系“赤壁大战”做链接思考。这样的多维预设及导向,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精彩生成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语)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成功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体。如果说高质量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那么动态生成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把握契机

1.捕捉错误

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建构自身知识和能力体系螺旋上升中的一个插曲。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生与教材、教师、自身对话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我们要巧妙地利用和发挥好“错误”这一教学资源,真正挖掘出蕴藏在错误背后的“富矿”,化错误为神奇,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下面以一位教师执教《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为例,谈谈错误资源的巧妙利用。

当一位学生错把书中蝈蝈的叫声“咯咯”读成了“蝈蝈”时,引来了同学们善意的笑声。常规的做法是老师马上纠正一下了事。但是,这一位老师没有轻易了事,而是大做一番文章,层层剥笋。

先是表扬:“哟,这只小蝈蝈叫得多欢哪!他的叫声与众不同。同学们能不能学一学他的叫声。”老师这样一启发,顿时,课堂里蝈蝈声响成一片。

二是体验:“蝈蝈除了这样叫之外,还会怎样叫呢?”于是,同学们各种各样的叫声,成了一曲动听的旋律。

三是启示:“蝈蝈为什么叫得这样欢?”联系课文,学生自然而然地从蝈蝈欢快的叫声中,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四是纠正:“我们读书时,还是应该按书上写的读。来,我们把书上写的这种叫声也读出欢快劲来。”孩子们同样也会兴趣不减,都能读出自己的情趣来。

一个小小的错误,竟能生成出这么多的教学资源。试想,这样一来,哪位学生不愿意读书呢?

2.利用疑点

随着学生认识的不断深化,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正体现了课堂学习动态的生成性特点。为体现生成性的课堂教学过程,我们在备课时务必要留出时间,给学生质疑的机会,以读促思,以疑促读,读思结合。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并不能全面掌握学生会有什么疑问,也就决定了课堂的生成是至关重要的。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赤壁之战》时,先让学生提问题,有一个学生提了一个极有价值的问题:“我对故事有怀疑,整个过程有许多破绽,只要出一个问题,故事也许就不是这样的结果,黄盖的计策一定能成功吗?周瑜也会轻易同意?”

表面看来小学生提这样的问题是相当正常的,或许有许多学生在上了这篇课文后,也会有这样的疑问。但这位教师能及时地利用这一疑点,结果上出了一堂精品课:

师:好,请同学们仔细考虑,一般会有哪些破绽可能露出,可以写在黑板上。

生1:曹操接到黄盖的信产生怀疑——黄盖是真的投降吗?

生2:曹操看到东南风很急,为什么想不到敌人要火攻?

生3:一旦看出黄盖前来投降是假,曹操出兵怎么办?

生4:为了安全,曹操怎么不先派兵拦截检查?

师:这些问题提得好,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书,结合文中的语言,想想为什么这些假设结果都没有发生?

学生认真读书,一遍又一遍,一个个问题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曹操自视为强(有几百万军队,有轻视之弱点),黄盖计谋巧妙,安排周密(主要研读“信”的内容),所以这些问题都不可能发生。

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及时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集中力量攻破疑点。疑点解决了,全文整个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一个精彩的教学在“生疑——解疑”的及时生成的过程中降生了。

(二)尊重个性

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发展者、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教师会影响学生,学生的反应也会影响教师。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语文教学尤其应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思维方式和多元表达。

如教学《春天的雨点》,我范读课文之后,请学生质疑,学生兴趣高涨,很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问题:竭力、深情、发誓等词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课文用“春天的雨点”作为题目?为什么达丽玛摸着自己干燥的衣服,深情地望着老师的背影?为什么用“望”,不用“看”?为什么达丽玛要发誓,而且在补课前发誓?为什么达丽玛听不到隆隆的春雷声?达丽玛为什么不送伞给老师,或者请老师在家里坐一会儿?……我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写在纸上,然后问学生:“你觉得哪些问题有价值?”梳理出几个主要问题之后,我进一步引导:你们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我原来以为学生可能会对许多问题感兴趣,但是出乎我的意料,大多数学生竟然把目光都聚焦到“为什么用春天的雨点作为课题”这个问题上。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解答问题,课堂教学就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推进,达到高潮。

从上面的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头脑里充满着问题,关键看教师肯不肯将课堂教学的提问权还给孩子,敢不敢让学生自主合作、多元地解答问题,是否允许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但是这样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很多时候,学生的提问与教师原先设计的问题不一致,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根据重点问题来深入学习课文,顺着学生的思路,在动态的过程中,达到甚至超出预想的效果。

总之,科学而艺术地对待“预设”与“生成”,让这对矛盾和谐共生,语文课堂教学就更有生命力,就会成为师生发挥潜力、展现个性、愉悦心灵、提升素养、充满诗意的心灵历程。

猜你喜欢
蝈蝈丑小鸭预设
你听,蝈蝈在唱歌
我的蝈蝈
一对蝈蝈吹牛皮
丑小鸭的蜕变
《丑小鸭》续编
灰灰鼠要娶丑小鸭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