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全录
由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三维目标的逐步落实,现在的公开课表现出理念新、形式活、效果好的特点。一节课内亮点频现、精彩纷呈,令人欣喜,但也出现了令人忧心的现象,如为了追求完美,越来越失去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这样非但起不到示范作用,还会产生误导作用。恶习相衍便成风气,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
一、可喜的局面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专业水平日益提高,加之以多媒体为手段的声、像、文字、动画效果的有效辅助,学生三维目标训练成效的逐步显露,现在的公开课变得越来越完美了。现在听公开课,远不是前些年的听课,而是在欣赏课,欣赏其知识性、趣味性、创新性、艺术性的全面展示。这是教育发展出现的可喜局面。
二、存在的弊端
然而,就在这种大好形势下,也存在着令人忧心的现象,那就是为追求公开课的完美,而使课堂严重失真。公开教学,无论是比武教学、汇报课,还是示范课,其目的是让大家了解某位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以资学习借鉴,抑或指出不足,使讲课者和听课者双方受益,共同提高。它不仅仅是将教师的教学风格展示给别人看,更重要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课堂教学的范例,传达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谁都知道,真实的课堂里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无法料想的失误或不足。如某学生一直表现很好,今日偏偏发挥失常等,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为尽可能地避免失误,追求完美,现在的公开课,执教者大都事先从方方面面进行精心的准备,进行严格的包装,以体现本节课的设计意图,用良好的效果赢得优质课的美誉。
就拿语文课来说吧!在公开教学时,教师的导入词是那么的精美,学生反应也是那么的灵敏,一导即入,不偏不移,直奔正题。刚接触课文,初读课文后出示生字卡片,学生们就能迅速地认出生字,组出许多让听课教师叹服的词语来。学生即兴编出识记字形的顺口溜,连老师也觉得自己一时也创作不出。词义学习,学生对词义掌握既快又准,划分结构层次更是一步到位,竟连段意也能随问即答。更有神奇者,教师刚安排按课文最后一句话进行续写,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手请求“展示”两三百字的短文,听后真有后生可畏的感觉。还有根据“春风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诗画一幅想象画,没过两分钟时间,几乎一半的学生举起了作品,要求“展示”。“这位同学真聪明,不光语言表达能力强,想象力也很丰富,而且绘画的基本功也很过硬。”在执教者的赞美声中,学生自然美不可支,听课教师也都睁大了眼睛,用惊异的目光审视那在黑板上展示的画。那是怎样一幅画呢?是用8K纸、水彩作出的国画。这么短的时间,不要说作画用的笔墨纸砚一时摆不开,勾、勒、擦的程序更无法完成,何况还要调色、构图哩!进入感情朗读版块,刚安排“试着自由读,然后指名读”。这时,就有人想背诵……面对这些惊人的效果的不断出现,不得不让听课教师们在惊叹之余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听了这样的几节优质课后,笔者也在多所学校同仁那里听到类似的情况,看来还很有普遍性。后来,笔者有幸听到了这几位老师即兴教的几节课,这才发现,这几节课其实和我们自己的课堂大致相似,甚至相同了。这才不至于让我这个老语文教师汗颜了。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公开课脱离课堂教学实际,严重失真了。
三、正确方向
追求课堂教学的完美,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和奋斗目标。但完美的前提必须真实,只有在追求真实的基础上追求完美,才能不断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实质性的提高,并在公开课中引领课堂教学的正确发展方向,提升自己,影响别人。公开课应该回归到真实的日常教学上来,因为只有拉近公开课与普通课的距离,才能让听课学习者有亲切感、真实感,可听、可学、可用,从而推动教师们基于课堂教学经验和专业对话的交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也能够体现公开课作为课堂教学研究范例的价值。肥皂泡似的虚幻缥缈的美,不是教育这个求真的事业所能适用的,它在昙花一现后又会让人们进入空虚的失意与缥缈的长叹中。因为公开课课堂与真实课堂的状况是天地悬殊,中看不中用。一般认为,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也许有时间将一节课进行“演戏”似的角色训练,按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彩排、预演,最后演出,取得好的效果,并美其名曰“精心打造”的课。但是有一定语文教学经历的教师都清楚,我们没有可能将全册的内容做同样的准备,运用同样的方式完成全部的教学任务。再者,学生的听课胃口一旦调高,从公开的精彩中走出,进入漫长的普通课教学后,总觉得乏味而使学习积极性下降。
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是汇报、比武,抑或示范课,都应遵循适用的原则、真实的原则。运用创新的教学方式,以推进学校或片区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为目的,在追求真实中不断弥补不足,追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