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人文化的探究

2009-09-01 09:03陈乃香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人文作文思维

陈乃香

人文作文是立体开放的一个系统,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作多样不同的观照和把握。

一、作文教学人文化的内涵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改提出新的要求是“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人有人文。我们认为,人文作文至少应该包含人本观念、个性观念和发展观念等基本内涵。

内涵之一:人本观念。

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人类的关怀、生命的关怀。人是社会的中心,人是衡量社会的尺度和标准。在人世间的各种权利,只有人权是天赋的,生来具有的,不可剥夺,也不可代替的。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性利益。人文精神强调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以人为归宿的精神,它是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一种思想态度。

人文作文本质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把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学生的价值。

内涵之二:个性观念。

个性观念,即承认和尊重个性的哲学观念。《语文课程标准》说得很明确:“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作文要有个性,学生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体现自己的创新。冷静反思我们的传统作文训练,不难发现,作文模式使作者丢失了“我”,压抑了“我”,作文中到处充斥着假话、空话、套话、矫情、虚情、俗情。

人文精神的实质就是对自由的追求,体现着以人为本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

它的着眼点是人、个性,通过作文教学的手段,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

内涵之三:发展观念。

人的个性通过实践活动体现出来,人的活动目的作为动态过程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了人的终极价值。强调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简言之人文作文凸现以学生为本,以个性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学努力使所有学生都学有所成,让每个学生的作文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掘,每个学生个性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让每个学生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总之,人文作文的“人文”不同于传统作文的“道德”与“思想性”,而是一个超阶段的人类的概念。

二、作文教学人文化的策略

人文作文魅力既体现在丰富的全新的内涵上,也体现在作文教学策略上。人文作文贯彻人文精神,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整合的过程。人文作文不是简单的教法和学法的改革,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全程参与,以体现人本观念。

传统作文教学体现出主体意识明显缺失,作文教学结构一般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教学结构基本上是教师单边活动,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定向思维,不能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了极大的压抑,严重地影响教学效率。现代教学论认为,要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功能,就必须要有合理的教学结构,应该让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为此我们尝试运用了六步互动作文教学结构,即命题激趣—自主写作—讨论立意—评议明法—修改完善—总结拓展。

第一步,命题激趣。

通过导语或文题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作文教学要创设适当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规定作文的范围,或给一个话题,或给一则材料,或教师命题,让学生围绕教师给的题目,结合学生各自的情况再定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题,引导学生注意近期班集体生活、当地社会生活、国际国内大事、社会热点问题等,从中选出自己最容易发表见解或具有情感的有关话题来写。

第二步,自主写作。

教师定题或学生选题后,对文题不作任何提示和指导,学生立即独立审题立意,编写提纲,自主作文。学生积极地思,独立地写,自己体验、探究作文的成功之路。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可以避免学生作文雷同现象。在学生写作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巡视,掌握典型情况,以备讨论探究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三步,讨论立意。

作文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已有的认识,就要使之看到别人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自己要写的事物不同的侧面,就必须运用分组的、全班的教学形式,开展讨论、交流和探究等活动,创造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条件和氛围。学生成篇后应首先对本次题目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师生共同商讨,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积思广益,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式的信息网络。

第四步,评议明法。

老师根据学生写作时巡视的情况选取优、中、差几篇作文进行全班讨论探究,明确文章的具体写法。为了防止学生在探究时泛泛而谈,不着边际,可指导学生具体的探究程序:先整体,后局部;先主要,后次要;先优点,后不足;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突破。经过广泛深入地讨论探究,把“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写好”的问题潜移默化渗透到学生的脑海里,成为他们丰富多彩的记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同时还可以丰富他们的思想。

第五步,修改完善。

根据本次作文的具体要求和讨论探究的结果,指导学生自改或互改作文。每次修改时,要引导学生在严格掌握共性标准(评价作文的一般要求,例如内容、结构、语言、创新、书写等)的前提下灵活处理特殊情况(某类文体的某个或某些相关要求)。

第六步,总结拓展。

教师或学生小结本次作文(包括修改)的得失,明确下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可以预先告诉学生下次作文的范围和要求,让学生事先收集必要的材料。这样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做到胸有成竹,作文时自然就得心应手。有时甚至可以允许那些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暂时仿照范文写作。

六步互动作文教学结构,把目标、行为、反馈、调节等几个环节交融在一起,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训练的主体,使学生在拟题、写作、批改、讲评的全过程中体会作文的真味,提高写作的兴趣和水平,最终把写作当作一种表达思想的需要、一种生活享受的目的。

(二)自主表达,以体现个性观念。

随着世风的变化,现在学生也“世故”起来。他们不再把表达真情实感作为写作的基本原则,而更多的是考虑如何适应阅卷者的“口味”,甚至在揣摩表达对象之后决定动用何种情感。因此,近几年来虚假作文层出不穷,假话、空话、套话大量出现在中考、高考的作文中,在平时的习作中更是随处可见。作文要有个性,作者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体现自己的创新思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方式。“自主”指学生有写作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写作的内容。

1.立意自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道文题,同一则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用不同思维方式,进行观察、分析、想象、联想,就会“成岭成峰”,而不至于千篇一律。所以,构思立意时,要从不同角度思考这道作文题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写,然后列出可以写的若干方面,再选出最适合自己写的那个方面,以确定其立意。

2.选材自主。

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把作文题向考生自己的生活转化,写出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这样才能使作文显示出个性魅力。不管什么作文命题都是表达“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大致分解一下不外乎四种:一是自我,二是他人,三是社会,四是自然。因此,高考作文命题中的多元词语或材料可以引申到自我、他人、社会、自然等角度。或者说,可以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这四个方面去选材。

3.语言自主。

由于心理个性不同,知识背景、经历不同,学生作文在语言表达上也体现不同的个性,或平实质朴,或华美绮丽,或诙谐幽默,或端庄大器。在作文训练中,我们可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没有必要刻意地去摹仿别人。而应说自己的话,力求自然、流畅,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文体自主。

文体是文章的表现形式,一篇优秀的作文,其成功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在形式上动动脑筋,对文章进行必要的包装,能给人以别出心裁、耳目一新的感觉。①常规文体。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恳切呼吁”:“江苏中语界应当十分重视‘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基本训练,让学生写出像模像样的‘记叙文和‘议论文来。这对青年学子来说,是‘基本建设,可以受用一辈子。”②文学文体。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往往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内心和再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文学文体主要指散文、杂文、小小说、剧本、童话、寓言等等。③另类文体。另类作文,泛指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小说以外的其他体裁的作文,大概有广告体、书信体、日记体、网页形式等诸多形式。

(三)和谐发展,以体现发展观念。

进入21世纪,在全球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人本主义的课程理念正显示出强大的感召力。在作文人文化的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作文教学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关注“人的发展”。

1.分段提高。

中学生写作能力,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一般需要经过六个阶段,即书写、用语、结构、谋篇、立意、思维。

第一,书写。书写反映写作者的文字基本功和写作态度。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在其他条件和因素相去无几的情况下,好的文面,使人赏心悦目,见之可爱,“信息传递”无障碍;差的文面,让人看不清,读不明,让人以猜代读,无法卒读,甚至痛苦不堪,无法正常传递信息。书写包括文字书写、标点符号、行款格式、修改符号、字数控制等内容。

第二,用语。“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作文的审题、立意乃至于构思都是思维活动,并没有通过一种载体传递给读者,要想准确传递这些信息,就需要在语言表达上下工夫。语言要准确,就是要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形貌,用词造句要合乎事理逻辑,要仔细地区分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要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语言要简洁,就是简练、干净、明白、晓畅,就是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要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文约事丰;语言要生动,就是活泼优美、感染力强,要使语言生动,就要注意遣词造句要有形象性和新鲜感;语言要流畅,就是语言要从心底里流出,而不能如挤牙膏那样挤出,挤出的语言就有涩感。

第三,结构。文章结构严谨是要具有明确的作文结构意识,各结构要素之间形成有机的整体,彼此呼应,前后照顾,衔接上有章法,中心内容不但突出,而且各部分相对均衡,未出现旁逸斜出的突兀之感。

第四,谋篇。文章结构必须严谨,要有头有尾,层次清楚,条分缕析,使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思维进程。要培养写前拟制提纲的习惯。提纲的拟制过程,就是整理思路、完善构思的过程。这样做可以有效地理清思路,组织材料,避免十步九回头、前言不搭后语的毛病。

第五,立意。“意”是文章的“主心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这句话是说:中心思想好比是统帅,材料、词句好比是士兵,没有统帅的士兵是乌合之众,是打不了胜仗的。

第六,思维。加强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训练和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不二法门。要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创设思维活动的氛围。开拓思维就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从多方面寻求标新立异,发现新的角度,提出新的属于自己的见解。要引导学生对观点进行多元性提炼,拓展发散性思维空间;要启发学生运用两点论的观点分析材料,拓展学生逆向性思维空间;要指导学生认真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拓展学生侧向性思维空间。

书写—用语—构段—谋篇—立意—思维,这是中学生写作能力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一般发展过程,也可以说是写作能力发展的六个阶段。它们互相衔接,紧密联系,但又各有特点,先后有序。应该把握规律,稳扎稳打,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才能有效地促进写作能力的发展。

2.分层提高。

传统作文实施的是“工厂模式”,片面地强调对学生的共性要求,实施了统一的作文教学内容和计划,培养出划一的“标准件”。

人文作文虽然也是以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在实行上却更突出地表现为学生的独立操作,体现了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和分层提高。采用分层提高作文教学法,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异步达标,发展个性,各展其长,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写作兴趣,全方位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①学生分层。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水平差距情况,将学生分成三四个层次。在分层前要对全班学生的智力水平、认识风格、作文水平和写作兴趣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

②目标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其确立不同的作文训练目标和任务。确立的目标和任务既要是每个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成的,又不是毫无难度或难度太大无法企及的。

③指导分层。作文指导中的关键是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写作活动中来,不要让部分学生成为写作活动的旁观者。指导学生作文,要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性,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与感悟。

④评价分层。作文的评价是一种连续性评价,而不是总结性评价。在保证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求,作文评价要有利于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位曾获诺贝尔物理奖的科学家说:“科学可以打开天堂之门,也可以打开地狱之门,究竟打开哪一扇门,则取决于人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远的课题,它要求作文教学必须从传统作文的舞台中切实解放出来,多角度、多渠道地开拓作文教学的局面,引导学生去走近“人文”,真正撑起作文教学人文化的大旗。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3]茅卫东.重要的是语文的定位问题.中国教师报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人文作文思维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