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纺织工业的调整和振兴

2009-08-31 07:45贺燕丽
中国经贸导刊 2009年13期
关键词:化纤纺织工业纤维

贺燕丽

一、中国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地位

进入21世纪以来,坚持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从上游纤维原料加工到服装、家用、产业用终端产品制造的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在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国际竞争力也不断提高。

纺织工业产销保持了稳定较快增长,化纤、纱、布、呢绒、丝织品、服装等产品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位。纺织工业约30%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4%,顺差总额占58.9%。纺织品服装出口单价逐年提高。从产业结构看,纺织工业已跳出传统工业的圈子,向高科技领域发展,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终端产业纤维消耗比例由2000年的68:19:13调整至2007年的52:33:15,家用、产业用纺织品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增长点。约三分之一左右的纺织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高新技术纤维实现产业化,T300水平的碳纤维、高强聚乙烯纤维、芳纶1313等高性能纤维产业化已取得突破。从拉动就业看,全行业吸纳就业人口超过2000万人,其中80%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同时,纺织工业直接关系到1亿农民的生计,对解决“三农”问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纺织工业存在的问题及面临形势

1、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多年来行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其投入强度仅为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阻碍了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纺织服装产品出口以贴牌加工为主;高技术、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开发滞后,产业链条尚未形成;高性能的纺机装备主要依靠进口。

2、产业布局不尽合理

我国纺织工业生产能力的80%集中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用纺织品比例低于发达国家10个百分点以上:出口产品高附加值比重低,处于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

3、产能规模扩张过快

2007年底,纺纱能力比2000年增长了2倍,年均增长16.6%;化纤能力增长2.5倍,年均增长21.6%。在偏重规模的同时,也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中高水平同质化发展的倾向,部分产品产能过剩。目前纺纱能力超过1亿锭以上,化纤行业一般产品产能过剩,而差别化纤维品种少,尚需进口,一批落后产能尚未淘汰。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对我国纺织工业造成严重冲击。出现了外需大幅下滑、内需竞争加剧、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增加、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我国纺织工业陷入多年未遇的困境。

国际金融危机出现以后,党中央、国务院给予了高度关注,在出口退税率、就业、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纺织工业技术进步、兼并重组、纺织原料收储等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组合扶持政策和举措,目前,中国纺织工业运行已开始企稳,并日益向好的方向发展。

应该看到,纺织工业面临的困难,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产业长期粗放发展矛盾的集中体现,但应该看到,我国纺织工业具备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产品在国际市场也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及时、有力的措施,从产业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对纺织工业进行调整和振兴,明确发展的重点任务,引导和扶持纺织企业度过困境,有效抑制行业的下滑趋势,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纺织工业的总体竞争力。

二、中国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的着力点

(一)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的着力点

1、稳定国际市场

纺织工业目前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内市场压力加大。纺织工业的外向度较其他产业高,尽管我国内需市场有很大潜力.但一时难以消化出口市场产能的转移压力,必须保证出口市场份额的稳定,因此,《规划》把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规划从两方面明确了稳定国际市场份额的着力点,一方面通过实施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提高出口退税率,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开拓多元化市场,以化解发达国家市场萎缩的压力。从去年到今年国家已几次提高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按照2008年出口额来计算,出口退税提高1个点,将为纺织产业带来100亿元左右的效益.这对提振出口企业信心,帮助企业摆脱困境,维护我国出口市场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多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占到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50%以上.出口市场的过于集中,也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是我国应对发达国家市场萎缩、应对贸易保护和稳定出口市场份额的重要选择。同时,还应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在具有相对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投资设厂,在主销市场设立物流中心和分销中心。使我国纺织工业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延伸,从单纯制造型向制造服务型转变,从生产效益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提高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2、开拓国内市场

针对国内市场,《规划》提出,要引导纺织企业大力开发新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优化和创新商业模式,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减少流通环节;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增加对边远乡村的销售,便利农民消费。

13亿人口的穿衣问题,本身就决定了内需市场是我国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统计数据看,2000年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内销比重为67%,2008年已经提高到77%。国内市场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市场有着尚待开发的巨大潜力。当前,农村市场正处于消费环境加快改善、需求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农村的消费潜力正逐步释放。农村市场的开拓有一个过程,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农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再加上农村商业网点建设的不断完善,开拓农村市场将大有可为。

开拓内需还应特别注重加快推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和产业化,产业用纺织品是纺织工业中最具有潜力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涵盖过滤用、医卫用、土工布及合成材料、特殊装饰用等几十个领域,扩大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将会顺应市场要求。国家40000亿投资拉动内需,重点用于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地震灾区重建工作,这些领域都会加大对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可以预料,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配套工业应用需要为主的产业用纺织品,将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实施技术改造

纺织工业多年来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其市场化程度高,长期以来国家对纺织工业的投资不多。然而,这次金融危机对纺织产业冲击尤为严重,光靠企业自身调整难度很大,如果不加以引导和扶持,我国纺织工业将难以在更高层次迎接全球化竞

争的挑战。因此要提高纺织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实施技术改造。

自主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抓住对行业科技进步带动明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步伐。如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和应用,高新技术纤维关键装备自主化,加快传统纺纱织造及染整,化纤行业的技术改造,印染后整理的产业升级及节能减排等,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将会促进先进工艺、技术、装备的应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从而保持纺织产业平稳发展和产业竞争力。

4、纤维加工量过快增长的态势应得到控制

《规划》目标中着重提出,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使纤维加工量过快增长的态势得到明显控制。为什么提出这个观点?我们来看2000-2007年几个方面的数据:

世界纤维的加工量由5438万吨增长到7614万吨,增长0.4倍,年均增长4.9%。而我国纤维加工量由1360万吨增长到3530万吨,增长1.6倍,年均增长高达14.6%;

我国纤维加工量占世界纤维加工量的比重已高达48%,份额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出口贸易额占世界的份额由15%提高到约30%;

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为15公斤,高于世界11公斤的平均水平,而我国的人均GDP仅为3315美元。世界人均GDP为8800美元。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看法,即从未来发展形势看,不再具备支撑我国纺织纤维加工量继续快速增长的基础和条件。其原因:

一是近年来我国纺织纤维加工量的增速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是资源因素,受土地、石油资源约束,纺织工业的两大系列原料,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产量的增速已受到很大制约。

三是世界纤维加工量近一半在我国加工,但是随着新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工业取得显著发展,其劳动力成本低于我国,许多中低端的产能已经开始向这些国家转移,我们没有能力且也没有必要承担过高的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份额。

四是我国人均GDP大大低于世界人均GDP,也低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因而从我国内需来看,尽管内需是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需求的多样化和层次化日益明显,但我国人均GDP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广大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仍比较弱。在相当长时间内,内需将呈平稳增长态势,不会出现快速扩张的情况。

五是我国人口中农民占8亿多,从2008年的数据看,城市居民年均衣着消费在1166元,而农村还不到200元,仅相当于城市的1/5,虽然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在国家扶持“三农”政策引导下,我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所决定,农村与城市相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相聚甚大,要改变这种现状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因此,从目前看,我国纤维加工量已严重大于实际的需求,今后调整的着力点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决控制纤维加工量的过快增长,暨生产能力的盲目扩张,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扩展应用领域,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节约使用资源,使我国纺织工业保持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二)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的政策取向

规划政策措施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在已经落实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结合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和重点任务提出了十项政策措施及保障条件。既有应对当前需求萎缩、企业亏损增加、资金短缺等突出困难的“应急性”政策措施,也有着眼长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长期性”政策措施。

对外向度较高的企业实行普惠制,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造成厂丝等不能顺价销售、严重压库、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加大企业厂丝收储力度;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鼓励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国家要专门制定鼓励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的办法,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加大对纺织企业的金融支持;减轻纺织企业负担:加大对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发挥行业协(商)会作用。

三、中国化纤工业调整和振兴的基本思路

进入21世纪特别是人世以来,我国化纤工业健康快速发展,技术进步明显加快。化纤使用量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比例已超过2/3.化纤工业已成为找国国民经济中充满活力的不可或缺的优势产业之一,也确立了世界化纤产业大国的重要地位。

(一)自主创新是化纤工业得以健康发展的灵魂

国内外多年的产业发展历程与经验表明,技术、设备可以引进,但技术创新能力不能引进。通过自主创新,实现重大工程技术的推广应用,正是实现我国化纤工业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关键,也将进一步成为我国化纤工业健康发展的灵魂。

近10多年来,在政府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指导、推动、支持下。化纤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自主研发和创新,我国化纤工业在工艺技术、装备、产品开发、工程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化纤生产技术和设备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以聚酯、涤纶产业为例,先进实用、大型化、系列化、低投入的国产化装备为我国化纤工业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大型国产化聚酯成套装置及配套直纺长丝技术、设备达到了当前世界先进水平,建设周期减半,单位产能投资仅为90年代初期的十分之一左右,运行成本降低20%左右,竞争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及应用。化纤技术改造、产品换代与升级也取得重大成果。T300级水平碳纤维、超高强高模聚乙烯、芳纶1313、芳砜纶等各类高性能纤维和差别化、功能化纤维的研发和产业化的突破,大大地推动了我国化纤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提高了化纤产品差别化率,使纺织化纤面料的档次和水平有了较大改善。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使化纤产业的竞争范围不断向国际化延伸。中国化纤工业过去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内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未来的健康发展同样离不开自主创新。

目前,中国化纤工业已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期,技术和产品结构调整已成为化纤工业振兴、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进一步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中国化纤产业的技术效益型发展。是实现产业振兴、使我国由化纤大国转变为化纤强国的必由之路。今后几年,要积极加强高性能碳纤维、芳纶1414、芳纶Ⅲ、玄武岩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高性能结构复合材料、增强材料、个体防护材料、新一代环保过滤材料等方面的开发和应用,包括高新技术纤维制造技术、装备制造技术、织物织造技术和树脂复合技术等。

(二)化纤工业可持续发展应受到重视

面向21世纪中叶,化纤中以石油为原料的合成纤维原料越来越受到制约。纤维原料资源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

纺织工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应充分利用生物质资源,利用农产品、农作物废弃物和竹、速生林等可再生资源。

化纤工业是明显的资源依赖型产业,面对国际油价的大幅度波动和未来因天然矿物资源枯竭而价格可能不断攀升的局面,发达国家正在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和资源可再生类纺织材料。以生物质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绿色生态纤维及材料的发展速度加快,成为引领21世纪化纤工业发展的潮流。

受发展理念、重视程度及投入力度等因素的制约。中国的化纤工业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构建与提升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纤维产业的生物质工程技术、可再生原料、清洁生产工艺开发与应用滞后,化石资源纤维的循环利用技术和产业政策、机制依然缺失。虽然通过市场需求自生的聚酯瓶片回收利用产业链构建已卓有成效,但其他品种的回收利用目前基本处于空白。

从发达国家来看,以生物质工程技术为基础的纤维产业正在实现一系列技术的突破,如美国的聚乳酸、PTT纤维原料聚合技术;再生纤维素纤维实现了环境友好工艺的产业化,如奥地利兰精公司的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这些产业技术的突破,为化纤工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中国作为人口最多、世界最大的纺织原料生产国和消耗国.更需要结合国情发展中国化纤产业的生物质工程技术和可再生资源纤维的开发与应用.大力开发非粮类可再生资源的生物质工程技术、资源可再生纤维的环境友好制造工程技术,重视化石资源纤维的循环利用开发、粘胶纤维的清洁生产工艺开发和过程废物(废水、废气)的控制和再利用,为化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前布局、有计划实施,推动中国化纤工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特别要加强开发生物法多元醇等化工产品,蛋白纤维及制品,竹纤维、麻纤维、兰桉、玉米秸秆等速生农林资材在利用,应用废聚酯、废丝、废面料等生产聚酯再生纺新技术开发等。

(三)化纤工业遏制同质化发展和淘汰落后工作剞不容缓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化纤生产国,常规化纤品种生产能力已严重过剩。国内大多数化纤企业常年只生产较少几个品种。而且主要是以常规品种为主,年产量要占其总产量的60%以上。而发达国家的化纤企业很注重化纤新产品的开发。每年生产品种可达100种以上。从产品的差别化率来看,中国化纤品种的差别化率目前只有36%。远低于发达国家60%左右的水平。这既影响了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也无法满足下游纺织行业对高档化纤原料的需求。从高技术纤维发展来看,许多医疗和产业用高技术纤维目前仍主要依赖进口,军用高技术纤维仍处于受制于人的局面。

本次因“次贷”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全球性蔓延,既给发展中的中国化纤工业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严重影响,也给其进一步发展思路带来了新的启发。国际关联度很高的中国化纤工业要想在未来的全球化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遏制产业的同质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要实现中国化纤工业的调整和振兴,必须在稳步提升常规产品品质和竞争力基础上走产业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差别化、功能化、产业用纤维及化纤的非纤应用.实现已有高技术纤维品种产品性能的稳定化、生产的规模化和相关产业的配套发展。在着眼于化纤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未来需求的基础上,加速高技术纤维空白品种、资源可再生纤维的开发和产业化,推动化纤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化纤工业调整和振兴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淘汰落后产能。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引导下。通过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产能,无疑会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过程,并缓解国家在扩内需、保增长、加大投资过程中所带来的国内产能扩张压力。

近几年。我国的化纤行业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批低效率、高耗能的小聚酯及纺丝装备以年均淘汰近百万吨产能的速度推进。《规划》提出了化纤工业要进一步淘汰老式粘胶纺丝机、干法腈纶生产线等一批对环境影响大、运行能耗高的落后装置的任务,并通过关闭落后产能、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持续的管理改进.使行业内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和资本实力的企业淘汰退出,将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推动相结合。无疑对加快化纤行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十分有利的。

猜你喜欢
化纤纺织工业纤维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
中国化纤领域的奠基人——郁铭芳
膳食纤维,不只有一种
化纤衣服脱下时为什么会蹦火花
跟踪导练(一)
“纺织之光”201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为什么有的衣服洗后会缩水
37个纺织机械类项目入选中纺联2015项目计划
绿色环保型纺织纤维的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