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桐霞
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能力的强弱,而学习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法是否得当。一个人的学习方法是他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比较固定的习惯,优良学习习惯的养成,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
1. 创造语境,提供机会,鼓励积极发言
坚持听说先行,抓住机会进行听说练习。高中英语教材中读写的比重虽有明显的增加,但仍重视口语训练。每单元的对话课,除了学习语言知识外,还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课本对话内容,自己编写对话并在班上表演,提高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课外还要反复听课文录音,找出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有时间最好能看些英语影视节目,收听英语广播,感受正规的语调,培养语感。
学习课文时,尤其要把好开口关。每天早晚要坚持朗读课文,较短的课文争取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较长的课文要能复述。
2. 少批评多鼓励,适当给予指导
高中生的自尊心强,作为老师要抓住学生的心里,利用每一个机会去鼓励学生,让他们对学习英语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找到适当的时间给与他们学习方法上的指导,逐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3. 多督促,勤检查,注意信息反馈
老师要求学生的作业,要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有针对性的点评。对于留的任务要不定期的检查,多督促,这样学生才会重视,才会认真去完成。否则没有一点效果,好的习惯根本不会养成,甚至起到负面的作用。
二、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知识好比浩瀚的大海,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学生只有学会了怎样学习,具备了自学能力,才有可能独立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总有老师陪伴在身边,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够在离开学校后凭自己的能力获取更多、更新、更有用的知识。
课前预习是听好课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主要优点有三:
1. 有利于避免课堂教学的盲目性;
2. 有利于缩小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距离;
3. 为教师实施同步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培养上课做笔记的习惯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我们要求学生上课也边听边说边记。在课堂上要争取机会回答问题,大胆用英语回答老师的提问。既要能开展领悟、理解、联想、归纳、自我设问、回忆等心理活动,又要紧跟老师上课的节奏。同时适当记笔记以利于查阅,系统复习知识点。记笔记可采用提纲式或摘要式,有选择地详记和略记,详记归纳的语言知识,略记所给例句。如果听课与记笔记有矛盾,要先听后记。
四、培养自觉复习、总结的习惯
复习是加深对所学知识系统理解和巩固的过程,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自觉完成老师留的任务后要自己有计划的做一些与该学科相关的阅读、写作等,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例如:每天背一小段英语文章,背十个英语单词,学习一首英文歌曲等。
五、培养不断探求更好学法的习惯
探求学法就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个人的聪明才智,在预习、复习、作业的各个环节中,不仅要注意学什么,更要思考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和更全面地掌握这些知识。不养成探求学法的习惯,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小到背几个生词,大到对一篇课文的理解,一项语法的学习,处处都有更好的学法可寻。长期坚持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英语的必备习惯有:
1.动耳的习惯。听得越多,语感就越好,而且英语发音越好听。2. 动嘴的习惯。每天坚持朗读英语,熟读全部课文,并能背诵重要的语句和段落。3. 使用词典的习惯。4. 阅读的习惯。培养对英语的感性认识,了解英语社会的文化背景知识。5. 交际的习惯。将英语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学以致用。6. 处处留心生活的习惯。把看到的、听到的,都尝试翻译成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