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的形成、好发部位及32P胶体局部注射、敷贴以及激光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32P胶体注射及敷贴联合方法治疗瘢痕疙瘩患者718例,共1 157个瘢痕疙瘩,最大面积(单个):2.5 cm×8.0 cm×0.5 cm;最小面积:0.8 cm×1.0 cm×0.3 cm。结果:1个疗程治愈率为32.9%,2个疗程累计治愈率为66.6%,3个疗程累计治愈率为94.8%,4个疗程累计治愈率为100%。结论:激光治疗适应范围为耳部以及其他部位在2 cm2以内的瘢痕疙瘩,一般1~2次即可治愈,该方法见效快、副作用小、既简便又安全。
[关键词] 瘢痕疙瘩;32P胶体;激光
[中图分类号] R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a)-220-02
瘢痕疙瘩是一种皮肤结缔组织增生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瘢痕组织内胶原及基质成分的大量沉积,并侵犯周围正常皮肤,发病率较高,其发病因素较多,患者多具有瘢痕体质。其最易出现在前胸、上颈部、耳垂、肩部及上臂等部位。目前常规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均不理想,单纯手术切除可使瘢痕疙瘩形成比原病变范围还大;瘢痕疙瘩组织内注射激素类药物效果也不佳,且复发率较高;术后X线治疗虽有较好的效果,但对周围正常组织影响较大。笔者采用32P胶体注射、敷贴以及激光术等联合方法治疗瘢痕疙瘩718例,共1 157个瘢痕疙瘩,收到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4月~2008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718例瘢痕疙瘩患者,共患有瘢痕疙瘩1 157个。其中,男性208例(29.0%),女性510例(71.0%);年龄4~72岁,平均33岁。按发生部位统计:前胸428个(37.0%),头颈部及耳垂437个(37.8%),肩背部165个(14.3%),腹部80个(6.9%),四肢47个(4.0%)。单个和多个瘢痕疙瘩好发部位的构成比结果相近。瘢痕疙瘩最大面积(单个):2.5 cm×8.0 cm×0.5 cm;最小面积:0.8 cm×1.0 cm×0.3 cm;病程2个月~23年。
1.2 治疗方法
32P胶体及敷贴剂均由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1配制32P胶体注射液使用前用利多卡因或生理盐水稀释,稀释比活度37 MBq/ml备用;32P敷贴剂剂量是按下式算出:P(32P)=A×1 770/S,式中1 770为32P电离常数,P、A、S分别为照射剂量(伦琴/h)、放射性强度(mCi)、敷贴面积(cm2)。
1.2.2 方法首先根据病灶大小选择注射器型号,病灶在2 cm2以内一般采用1 ml注射器,2 cm2以上采用2 ml注射器。32P胶体注射量按3.7~7.4 MBq/cm2瘤体(1~2 ml )计算[1]。治疗时从病灶一侧边缘进针,并根据其厚度逐层注射,但不要距离表皮过近,以病灶中层与基底部为主,注射方式可采取多层次、多方位进行,以减少过多针眼损害病灶。注射1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未愈,3个月左右重复治疗,直至治愈。下次治疗时随着病灶缩小而逐渐减少用药剂量。敷贴治疗是在每次注射后,根据病损形状取图样,并描绘在新华滤纸上,剪下滤纸上的图样,将事先计算好的32P敷贴剂药液均匀滴在该滤纸上,处理干燥后即可使用。敷贴量一般根据病损程度,掌握在3 000~3 500 cGy。和注射疗法一样,二次治疗时酌情减量,并直至治愈。
1.2.3激光的应用适应范围为耳部以及其他部位在2 cm2以内的瘢痕疙瘩。采用吉林省激光所生产的DS-3000型CO2激光机,波长10.6 μm,根据皮损面积选择输出功率5~20 W,光斑直径2 mm,功率密度159~637 W/cm2。皮肤常规消毒,局部浸润麻醉,麻醉时注射的方式与普通外科手术时略有不同,其一是进针点应选择在瘢痕组织边缘略偏内为宜,以免从正常组织进针而造成注;其二是将药物注入病灶的基底部,使病灶受到浸润麻醉。治疗时先以小功率1~3 W,对准正常组织与瘢痕外缘交界处约45°角呈向心性烧灼1周(以标记出病灶组织的外缘),然后调整合适功率,逐层进行均匀烧灼,每烧灼一层用酒精绵球刷去表面碳化物,再继续逐层烧灼,直到烧灼到瘢痕基底部,之后再以小功率(1~3 W为宜)进行基底部的精雕细刻,使其创面平整或略有凹限为佳。激光术后即刻用90 Sr皮肤敷贴器(β射线)进行敷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敷贴器活性区直径18 mm,治疗时用玻璃纸覆盖创面,用2~3 mm厚橡胶皮保护周围正常皮肤,然后将90 Sr敷贴器压在玻璃纸上,根据创面大小进行一个射野或分段敷贴。1次/d,每次600~700 cGy,连续3~5次为1个疗程,总剂量为3 000~3 500 cGy。治疗间隙和治疗结束后,局部常规消毒,外涂湿润烧伤膏,创面勿沾水,待结痂自然脱落。结痂脱落后,再以1次量2 000 cGy局部巩固治疗。以后间隔2~3个月复查,根据治疗效果决定是否进行第2次敷贴治疗,二次治疗可直接进行β射线敷贴,剂量同上[2]。
1.3 疗效判定
32P胶体注射加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疗效分级为4级。痊愈:瘢痕疙瘩治疗后完全消退变平、无痛痒,随访1年内无复发;显效:瘢痕疙瘩较治疗前减薄2/3以上或略高于皮肤,质地变软,痛痒消失,治疗后1年内无进行性生长和复发;有效:瘢痕疙瘩仍高出皮肤,略见缩小或缩小不明显,但质地变软,痛痒减轻或消失,生长不明显;无效:瘢痕疙瘩大小、质地无变化,痛痒症状无改善或治疗后继续增长。
2 结果
718例患者共1 157个瘢痕疙瘩,根据其不同部位、选择不同治疗方法,1次治愈236例(32.9%),显效293例(40.8%),有效189例(26.3%),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第1个疗程未愈的482例瘢痕疙瘩行第2个疗程的治疗,治愈242例,2个疗程累计治愈率为66.6%;对2个治疗未愈的240例瘢痕疙瘩行第3个疗程的治疗,治愈203例,3个疗程累计治愈率为94.8%;对3个疗程累未愈的37例瘢痕疙瘩行第4个疗程的治疗,治愈37例,4个疗程累计治愈率为100%。
3讨论
瘢痕疙瘩是一种皮肤结缔组织增生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其发病因素较多,患者多具有瘢痕体质。目前常规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均不理想,单纯手术切除可使瘢痕疙瘩形成比原病变范围还大;瘢痕疙瘩组织内注射激素类药物效果也不佳,且复发率较高;术后X线治疗虽有较好的效果,但对周围正常组织影响较大[3]。临床观察证明,采用32P胶体注射、敷贴以及激光术联合法治疗瘢痕疙瘩疗效显著[4]。激光治疗适应范围为耳部以及其他部位在2 cm2以内的瘢痕疙瘩,一般1~2次即可治愈,该方法见效快,副作用小,既简便又安全。
采用32P胶体注射、敷贴及激光联合法治疗瘢痕疙瘩可谓是对瘢痕疙瘩组织进行“内外夹击战术”。32P胶体为草绿色液体,性质稳定,可以和各种稀释剂和药物制剂混合,能耐受强烈振摇而不影响胶体的稳定性,由于不发射γ射线,因此不必考虑外辐射防护。但32P胶体颗粒大小不均匀,多数是1~2 μm,容易凝集,所以使用时必须强烈振摇,重新混匀,同时必须多点注射,以使其均匀地分布于瘢痕疙瘩组织内。由于32P胶体与敷贴剂半衰期均为14.3 d,尤其32P胶体局部注射后长时间滞留于局部,极少吸收入血[5],治疗后其疗效可持续2~3个月,故再次注射治疗的间隔时间为3个月。
32P胶体注射、敷贴及激光联合法治疗瘢痕疙瘩是靠32P放射出的β射线的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使瘢痕疙瘩组织损伤实现的。其疗效主要与个体对射线的敏感程度、用药剂量、瘢痕疙瘩组织的大小(面积)与厚薄、注射手法及两次治疗间隔时间等因素有关[6]。机体对射线的敏感性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对射线敏感性越高,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对射线敏感性降低,故治疗时,儿童用药量要小些,而成人可相对加大用量。另外,即使是同龄人,其对射线的敏感程度亦有很大差别,应用时可根据第一次注射治疗疗效对下次治疗用量作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张文书.32P胶体注射及敷贴联合治疗瘢痕疙瘩[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17(3):1789.
[2]张文书.激光加同位素治疗耳垂瘢痕疙瘩52例[J].激光杂志,2003,24(4):69.
[3]蔡尚厦,欧毅敏.曲安奈德局部注射联合冷冻治疗瘢痕疙瘩[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6):121.
[4]孙浩,王志强.整形手术联合放射性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8):46-48.
[5]赵劫,罗云霄.小鼠198Au-胶体局部注射治疗的体内分布实验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9,15:89.
[6]秦明秀,罗云霄,林庭樽.组织间质介入放射性核素治疗//核床介入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97-401.
(收稿日期:2009-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