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教学 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2009-08-28 09:09司云芝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4期
关键词:重难点应用题多媒体教学

司云芝

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等诸多深层面赋予了教学以新的含义。本文就自己数学教学的实践,谈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材料的内在兴趣。”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例如,我在教学中使用投影片、录音讲述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历史故事,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们的求知欲。我在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节导入新课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各种不同的实物图,让同学们欣赏图片,感受数学美,体会生活中数学的存在,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从而很顺利地导入了新课,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运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上好一堂课,关键在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轻松易懂、理解深透、印象深刻。但有些知识内容的讲授,仅借用语言和教具,很难达到这个目的。即便达到,也费时累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能解决上述各点,还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实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突破重难点。例如,过去我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讲授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的平移规律”时,只能在黑板上画出三个二次函数的图像,并比较它们的对称轴、顶点坐标的差异与联系。由于这三个二次函数的图像是静止的,不少学生很难理解二次函数平移的内在规律,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现在,我采用多媒体手段,首先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再反复比较他们的对称轴、顶点坐标的差异与联系,紧接着把抛物线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平移结果,最后启发学生归纳出二次函数的平移规律。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动态地思考平移规律,不再死记硬背规律。

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课堂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运用多媒体加大课堂容量

许多教师感到讲义教材中练习多、课时少。而利用了多媒体尤其是电教媒体,可以简化教学程度、加快教学节奏、加大课堂教学密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讲授“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例题学完之后,还有“想一想”:假如改变例题中的某一条件后,该怎样解答?教师如果按传统方法一一出题,分析数量关系最后列式解答,一节课就会很紧张,巩固练习也很难完成。我设计了一张复合投影片,在例1的基础上改动第三个条件,让学生根据题意自己尝试解答,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灵活解题能力,在三题比较中,掌握了含有多个已知条件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这样,利用电教媒体进行一题多练,既节省了时间,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最后,我再让每个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条件和问题拼出完整的应用题,自己解答出来,鼓励学生编出不同的应用题。学生在动手拼应用题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应用题的结构,也改变了以往练习时只一味做题的弊端,加大了练习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计算机媒体则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角的认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先出示一个点,再引出两条射线,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比较角的大小时,教师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合,演示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很直观地就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教“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时,计算机上先显示一个角,动态演示出两条边无限延长,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有无改变,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又深刻地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这样设计,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

总之,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提高了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重难点应用题多媒体教学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浅谈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Units 11—12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