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焕发童年生活的光彩

2009-08-28 09:09
江西教育C 2009年6期
关键词:校园生活习作儿童

宣 敏

摘要:出题习作,囿于限制,感到束手束脚;自由习作,海阔天空,还是难以下笔。作者以校园生活为视角,提倡学生写体验式习作,从身边素材撷取精彩,摈弃成人化标准,让学生的生命自由地表达,忠实于生活,洞开了儿童习作的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习作实践生活体验校园视角

一、困惑和惊讶

[现象一]“出个题目吧!”——对自由习作的无所适从。

在习作教学中,本以为放手让学生自由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少了条条框框的限制,是降低了写作难度。没想到还是有学生为此苦恼——他们挠着头皮说:“老师,出个题目吧!”似乎有了题目,才有内容,才能动笔写。

学生对自由习作的无所适从,让我困惑?

[现象二]《梅之韵》——来自孩子的“成熟”与“深刻”。

梅之韵

大雪飞扬,飘落田野,铺洒山岗。

心里升起一阵喜悦:是披上斗篷,去踏雪寻梅,品赏梅之

凌寒怒放,还是像老翁那样“独钓寒江雪”?

翻过那不高的山岗,来到平日嬉戏的山坳,平时那株不起眼的梅花却格外显眼,寒梅枝头,被白雪覆压,艳红蓓蕾,任冰雪包裹,几朵初绽的花苞在晶莹雪花的包裹下。笑对漫天飞雪,似乎在这个冬尽春来的冰野雪地里,它才是真正的主角。我欣赏眼前的景象,忘却寒冷,久久伫立,雪已没过双脚,此时才感到冬在笑着,自豪地笑着。朔风袭来,寒意益增,可梅花在风雪中毫不畏惧,仍是笑对长空,充满了自信与信l心,它那对春的期待是那么热烈。那鲜艳的花朵仿佛就是雪中的一团火焰,散发着热烈的激情,“俏也不争春,只把眷来报。”在教九寒天,是梅首先透露了春意渐行渐近的信息。是它引来了春意盎然,是它唤醒了百花争艳。对梅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我不禁深深地钦佩。眼前已分不清是雪花在飘舞还是冬梅在蹁跹,而它的铁杆虬枝,曼是刚劲有力,宛如游龙,交错纵横,曲而不失坚,刚而不失柔。不禁让人暗暗叫绝。“飞雪迎春到。”它仿佛不再只是寒冷的代名词,它似乎是为了梅的坚毅而飘;为了梅娇艳而洒。也是为了梅的顽强而落。

梅,凌寒怒放,遇到困难顽强坚毅;梅,坚毅顽强,碰上阻碍绝不放弃。它的不怕困难,它的刚柔并济,它的热情似火,它的居功不傲,更是打动了我的心灵。

这篇习作出自我校一个五年级学生之手,教师未作任何改动,类似的文章不止一次出现在她笔下。

这是孩子的习作吗!文章用词的“老到”,立意的“深刻”,以及她对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得心应手。让我惊讶!更惊讶的是孩子从没有“踏雪寻梅”的生活体验,对于梅花的认识只是来自于绘画作品与他人的文字,而写梅花也仅仅是因为爸爸说的“可以写关于梅花的文章”!

二、思考:问题出在哪里

困惑与惊讶之余,不禁深感忧虑: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啦?

也许,教师忧虑得更多的是现象一,但我以为,现象二同样存在着问题,而且是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学生习作时已经完全把自己置于了真实的生活之外。在习作中已看不到他们真实的生活情形,读不到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正如周一贯老师看到的:当前儿童作文存在着最严重的、最不应该的缺失——“儿童的精神世界与生命真实。”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缺失呢?

1成人化的优秀作文标准,让学生迷失了自我。一直以来,教师,也包括部分家长,都以成人世界的价值标准指导和评判着学生的习作。教师不但要求学生习作时能用上“好词好句”,还十分强调习作内容要“有意义”。殊不知某些成人眼里的“好词好句”是多么狭隘,甚至僵硬!而成人心中的“意义”与孩子世界里的“意义”又有着多大的差别!对语言的苛求,对内容的限制,让学生不知所措。那些生活里琐琐碎碎的趣事,多少有生命力的词句表达,属于学生自己的那一份思想情感,都在教师不屑的眼光中渐渐遗失。学生在习作时变得越来越束手束脚,学会揣摩老师的意图、迎合家长的喜好,追求辞藻的华丽与立意高深。已经成为他们正常的习作状态!而在这揣摩与迎合之中,他们渐渐丧失的是生命的灵性,失去的是独立的自我!习作已完全成为一种文字加工作业,彻底地背离了“作文原点”:生命的自由表达和真情流露!

2不正确的习作素材观,让学生遗失了生活。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教师为了解决学生的习作材料问题而煞费苦心,每进行一次习作,就先搞一个课堂小游戏;或者在作文前,先布置家长带孩子出去活动活动。他们甚至这样替学生抱怨: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重,学校家里两点一线,生活单调啊,怪不得习作缺乏素材!于是,学生在打开作文本时,也会自然而然地大叫:“最近没什么活动!”这是多么可笑!习作的材料应该来自于生活!可无形之中,教师和学生都已经把生活等同于了活动!难道学生真的缺乏生活吗?不是的。曹文轩在《生活无处不在》一文中说得好:“你怎么能说自己没有生活呢?你吃饭吗?你睡觉吗?你看见过冬天天空下缓缓飞过的鸦群吗?你见过下雨前蚂蚁在匆匆搭桥吗?你对你同桌的好分数嫉妒吗?……你是个大活人且又是一个天生爱动不肯安分的少年,就一定会有生活。你没有发现你就在生活中吗?”学生并不缺少生活,他们缺少的是把目光投向生活!缺少的是用心去体验生活!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成人化的习作标准,不正确的习作素材观,实际上反映的是教育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对儿童的漠视,对儿童生活的冷落,它让小学习作教学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致使儿童作文缺失了“儿童的精神世界与生命真实”。周一贯老师说得好:“儿童作文永远连接着真实的生命。”孩子的世界本是多彩的,他们作文里的世界同样也应该是多彩的!小学习作教学,呼唤回归生活,回归儿童!

三、行动:从校园生活入手

在童年生活中,校园生活是最精彩、最本色的部分,也是习作教学最为宝贵的资源。学生在校园里,有更多的机会与同龄孩子相处,他们做的是最自然的自己。思想更自由大胆,精神世界更独立。从校园生活入手,引导关注生活,注重体验,抒写真情,是让儿童习作回归生活、回归儿童,让学生走上快乐作文之路的一个极好的开始!

如何从校园生活人手呢?

1引导关注:让纯真的校园生活进入学生的习作视野。作文教学,首先要重视研究儿童,走到儿童中间去,熟悉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教师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善于发现并捕捉校园生活的热点、焦点以及学生的兴奋点,并引导他们把这些真实的生活事件和内心真实的想法写进作文里去。每天放学前,教师不妨腾出点时间,和学生一起回顾一天中发生在身边的事,让学生围绕一些焦点事件说说看法。也许一开始学生看到的、注意到的并不多,说得也不多。但渐渐地,内容会丰富起来,学生会发现,原来看似平淡无奇的校园生活其实包含着许多新奇而有意思的内容,习作何须抓耳挠腮、搜肠刮肚,可贵的写作素材就在身边!久而久之,因为教师的关注,校园生活自然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进入他们的习作视野,成为习作重要的素材库。

2注重交流:让学生感受习作的意义和乐趣。出自同伴之手的反映校园生活的习作,读起来往往自然亲切,最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聚在一起交流这些作品,往往能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快乐。而且,熟悉的事件,人人都有发言权,所以交流会很热烈。当意见有分歧、口头的交流不能满足他们的表达欲望时,往往就会有再一次用书面表达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围绕校园生活引导习作并组织交流,让学生时时有一种参与表达的冲动,促使班级形成良好的习作氛围。经常性的习作交流,也让学生在习作时,潜意识里有了要面对的读者——老师和同学。习作有读者,这对他们很重要!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习作其实和说话一样,并不是一件困难事!习作能让他们和朋友倾诉烦恼、分享快乐,能帮助他们和他人进行对话、表达思想……它是一种表达方式,生活需要这种方式的表达。习作交流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习作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同时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3鼓励求真:让儿童作文因真实而焕发生命的光彩。在习作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始终是引导学生习作的关键。在小学,尤其是作文起步阶段,评价的标准不宜过高,但有一条是必须抓住的——表达的真实性。只有从真实起步,才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重视体验,才能帮助他们走出习作困境。在以校园生活为视角的体验式习作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真正好的习作一定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从自己的内心感受出发的。习作因真实才更打动人,因真实才更有个性,更显精彩。对那些真实而有个性的作品,教师则不吝自己的夸赞之辞,让真实的表达受到欣赏与鼓励。慢慢的,学生会因为教师的欣赏和鼓励而努力,试着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感受,用语言来表达。这样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才能被充分挖掘出来,儿童作文才能从千篇一律转变为众人千貌。鼓励求真,引导儿童习作回归真实,是让儿童习作走出困境的关键。

总之,以校园生活为视角的体验式习作教学,不仅是写作内容的一种返璞归真,同时,也是写作态度的一种返璞归真。作为小学习作教学起步阶段,从校园生活入手,引导习作,让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捕捉习作素材:学会了思考并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也让学生真正感受了习作的乐趣,明白了习作的意义。实践证明,从校园生活入手,引导习作,能让学生的习作焕发童年生活的斑斓光彩!

责任编辑:徐纯军

猜你喜欢
校园生活习作儿童
校园生活里的尴尬事
校园生活的幸福密码
爱上劳动,开启幸福校园生活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欢乐的校园生活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