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为萍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教师该如何带领学生走进文学殿堂呢?
一、引“趣”
1发挥榜样的力量。小学课本中有许多名家的作品,比如巴金的《鸟的天堂》,叶圣陶的《荷花》,萧红的《我家有个大花园》等等。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名家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它会激发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
2发挥自身的作用。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教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教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3发挥表扬的威力。人总是喜欢被别人认同的,小孩尤其如此。所以,不管在哪里,特别在课堂上,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我就极力表扬他们。为了得到更多的表扬,学生便尽量多阅读,于是,学生读书的氛围也就越发浓厚了。
二、授“渔”
阅读分课内课外,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如果能做到“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效果肯定不言而喻。但是,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取得好的阅读效果,我注重以下方法的指导:
1学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这一届学生我从一年级带起,低年级我教他们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教他们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则在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用好读书方法。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教之于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并指出,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读,一句一句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替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做好仿写练习。仿写可以仿句、仿段、仿篇。不但训I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名句激励了多少学子埋头苦读,潜身书海。然而,今天却面临社会上各种纷繁的挑战。让学生读好书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已是共识。那“勤”那“苦”成为了一遍又~遍死读书的代名词,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所以,我们应该巧妙点,寓教寓读于活动之中,激励他们读好书。
1练听说。我坚持每日5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或在晨会时或在课前,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饲料,或一新闻,或一趣事,或一古诗,或好词佳句,学生果然兴趣盎然,枯燥的读写成为了有趣的乐事,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的境界。
2学整理。组织学生出好黑板报,举办手抄小报活动。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专题编辑,自己设计,自己插图。这类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3搞竞赛。为了使学生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季节,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少年黄金时代,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无限的积累能量,打破封闭的教室,与书为友,与知识为友,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我们要用阅读去滋养孩子,让他们在阅读中享受读书的快乐!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