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存准
史思明和洪秀全生活时间相距1100年,但都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造反者。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史思明和他的“亲密战友”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即1851年1月),洪秀全在金田起兵反清。造反后,两人都称王称帝,史思明在起兵后的第四年杀掉安庆绪,取而代之称“大燕皇帝”;洪秀全在起兵的当年就建立太平天国,自称天王。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这两个造反者在称王称帝后部痴迷写诗。史思明大字不识,系一介文盲。但他做了“皇帝”后竟然灵感进发,诗兴大发,每吟成一诗,随即派人四处张贴,唯恐天下人不知他有新“诗”新鲜出炉。据宋代高怿所著《群居解颐》记载,有一次,史思明带兵打到洛阳,正好赶上樱桃成熟时节,其时已被他封为“怀王”的长子史朝义和宰相周贽正在河北,吃不到这样好的樱桃,他便派人送樱桃给儿子吃,还附上一首诗:“樱桃一笼子,半赤已半黄。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贽。”诗写成时,史思明身边的工作人员竞相吹捧,但一个叫龙谭的人说:“明公这首诗真是绝妙。不过后两句若换成‘一半与周贽,一半与怀王,这样‘黄、‘王押韵,就更好了。”史思明闻言大怒,说:“韵算什么东西?我儿岂能屈居于周贽之下!”于是,这首不押韵的“大燕皇帝”的新“诗”被送到官府驿站,传抄全国各地。一时广为传诵。
相对武夫史思明来说,洪秀全是读过书的,他14岁考上了童生,但此后连续四次历经17年部未能考上秀才,这至少说明洪秀全读书不多或书没读好。但洪秀全进入天京后的前三个年头,竟诗兴喷涌,两三天就能“创作”出一首新诗,他把诗写在鹅黄缎上,扯旗放炮挂出来,告知天国军民,天王又有新诗问世了。1857年,洪秀全旨准颁行太平天国官书《天父诗》。这洋洋洒洒达500首的“天父诗”是些什么样的涛呢?这些诗就和洪秀全说“朕之天兵多于水”之类的“天话”相差无几,十分俗俚,十分浅白,有些类似民俗口谣,且杀气弥漫。譬如“天兄耶稣曰:右眼惑尔,则挖尔右眼。左眼惑尔,则挖尔左眼。宁双眼上天堂,好过双眼落地狱千万倍也”,又如“当食就要像食样,当睡就要像睡样。万样遵旨要像样,天父专诛带歪样”。在诗中,洪秀全把自己比作“太阳”、“日光”,把他的嫔妃比拟成“月亮”。他是人主,圣明无比,“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他是领袖,想怎么着就怎么着,“鸟向晓兮必如我,太平天子事事可;身照金鸟灾尽消,龙虎将军都辅佐”。他是绝对权威,掌握着生杀予夺,别人受到他的责罚时,即使冤枉也不得辩解,只许认错领打,否则便会受到加罪处罚。
这哪里是在写涛,这分明是在给太平天国军民制定“行动指南”。由此,在《天朝田亩制度》印制本所附诏书的“总目”上。恰如《厚道救世歌》被称为《厚道救世诏》、《太平救世歌》被称为《太平救世诏》一样,《天父诗》被称为《天父圣旨》,就不难理解了。洪秀全不仅命令嫔妃们背诵“天父诗”,而且要求太平天国军民严格遵守“天父圣旨”,就不言而喻了。
我想,作为一个不知韵为何物的文盲,史思明忙着四处贴诗,其目的无非是要扮儒雅,做诗人,就像当今胸无点墨的暴发户忙着建书屋装“门面”、雇人写书拿钱出书附庸风雅一样,虽然可笑,但不失“可爱”。而洪秀全把“玩”写诗与“玩”政治有机地统一起来,“创造性”地把写诗当作强化精神控制、进行自我造神运动的工具,不仅可耻,而且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