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宝剑曾为陪嫁品?等

2009-08-26 11:03
百家讲坛 2009年14期
关键词:文种宋徽宗宋江

勾践宝剑曾为陪嫁品?

辅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恨的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大夫范蠡,一个是大夫文种。越国灭掉吴国以后,范蠡认为,勾践是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的人,所以劝文种与自己一起离开,并留下千古名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文种不肯离开,他说,我立了这么大的功劳,现在是摘桃子的时候了,为什么要走呢?后来越王勾践送给他一把剑,同时带了这么一句话:“先生教给寡人七种杀人的办法,寡人只用了三种办法就把吴国给灭了,还剩下四种没有地方用啊,是不是你去先王那里试一试呢?”文种听后,自杀了。

不知当时勾践送给文种的剑是不是他那把绝世兵刃——越王勾践剑。此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历经2400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此剑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此剑在楚怀王时的大贵族邵滑墓中出土,有一种观点认为,勾践这把珍贵的青铜剑有可能是作为女儿出嫁(嫁给楚昭王为妃)时的陪嫁品流入楚国,楚王后来又把这柄剑赐给了邵滑。

朱元璋最早发现色盲症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色盲”的人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约翰·道尔顿。在圣诞节,他给母亲买了一双红色长筒袜,但他看来却是深蓝色的。道尔顿没有放过这一偶然的发现,做了研究,并写出了一篇论文《论色觉》,这使道尔顿成为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

在早于道尔顿发现色盲症400年前,朱元璋就曾发现色盲。一次,朱元璋画了幅雄鸡报晓图,赐给徐达。徐达赞道:“这雄鸡的大黑冠真威风!”朱元璋一愣:画上明明是红鸡冠,徐达为何说是黑鸡冠?第二天,朱元璋身体患病,美味佳肴放进嘴里不但味道平平,而且还觉得有点苦。朱元璋猛然醒悟:既然人在病时难辨五味,那么,倘若人患眼疾,也就难辨六色。朱元璋将此发现求证于太医。遗憾的是,太医耒加深思,朱元璋也没将此病命名。然而,即便如此,朱元璋仍然是最早发现色盲症的人。

北宋太祖原是一大侠?

960年正月初四,后周禁军最高统帅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兵不血刃地登上了皇帝宝座,开创了一个新的王朝。由于他的出生及死亡颇具神秘色彩,所以后来的文学作品对其本人的经历也大加演绎。以往小说、戏曲中出现的青年赵匡胤,是手持棍棒、叱咤风云的一代豪杰,他常常与一帮出身高贵却又市井无赖的人结义为兄弟。一般人也会认为这或许只是曲艺作家虚构的艺术形象。

但出乎意料的是,有历史学家研究认为,赵匡胤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侠客出身的皇帝,其真实形象可能和那些话本描绘的相距不远:在成为职业军官之前,赵匡胤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武侠,而且江湖第一武术门派少林寺中最经典的少林长拳就是由他所创。即使后来当了皇帝,赵匡胤仍然保留了很多游侠特有的豪爽习性,比如经常是大碗喝酒,喜欢在酒宴上决定国家大事,并且特别喜爱独自一人微服私行。

“学而优则仕”与当官无关

“学而优则仕”,通常被我们理解为,“学习好了就能做官”。根据这一解读,“文革”时期“批林批孔”阶段,“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就被普遍当作“读书做官论”的典型论点遭到批判。孔子的办教育思想也被歪曲成了就是培养官僚,因而招致骂声不断。

实际上这句话与孔子无关。“学而优则仕”并非出自孔子之口,而是他的学生子夏说的。原文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篇》)。而且,这句话也与当官无关。《说文·人部》:“优,饶也。”由此可见,“优”字本义是丰富、充足、宽裕,当“有余力”讲。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引《毛诗传》为据,认为:“仕,事也。”这说明,在孔子的时代“仕”只能作“做事”或“实践”讲解。因此对“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原意,应该理解为“做事(实践)有余力就学习,学习有余力就做事(实践)”,确实与“读书做官论”丝毫不相干。子夏在这里说的是“学”与“仕”的关系,也就是学习与实践的关系。意思是工作之余继续学习可以增长才干,学习之后参加社会实践可以检验学到的东西。

文人相爱比“文人相轻”更时髦

三国的曹丕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曹丕相当于魏国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于铜雀台上轻蔑地看了一眼蜀和吴,继而宽容地说:“他们的艺术创作也是严肃的嘛。”

而现如今,比“文人相轻”更时髦的事情,却是“文人相爱”。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部是好朋友。今天一起欢呼你,明天携手颂扬他;金陵残梦谱新曲,长江新浪推旧浪。于是文化评论者、媒体、文化企业,逐渐在战斗中结成了友谊。他们就像魏蜀吴,一箭之距足够远,八千里路不嫌长,互成犄角,相互依托。活在这样的圈子里,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不断排列组合着的利益关系,用链条相连,如一根线上的蚂蚱。用商业语言说,这叫共赢,而不是零和;用坊间语言说,这叫有钱大家赚;用旧时语言说,这叫相互抬举,你敬我一尺,我也敬你一尺——圈子里没有傻子,你敬我一尺,我不会赔上一丈。

《水浒》是“中国古代间谍谋略大全”

汪宏华

我们在读《水浒》时总会有这样的疑惑:宋江,一介刀笔小吏,相貌平庸,功夫浅显,为什么总能左右逢源、化凶为吉、心想事成呢?因为他“明有王法相继,暗有鬼神相随(第36回)”,一个有星帝与朝廷支持的人,想不成功都难。

从“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和“徽宗帝梦游梁山泊”等情节可以看出,宋江原是宋徽宗同一战壕里的战友,他们共同策划了梁山108将聚义。正因为赵佶是梁山的始作俑者,所以他的诨名与首任头目王伦一样,同称“白衣秀士”。也正因为宋江是赵佶派出的奸细,所以宋江的言行与其他山贼迥异,成天叫嚣着要“替天(子)行道”。宋徽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他想镇压各地的农民起义军与敌对势力,然身边却没有强大的军队,他同时又深知,要打赢一场大的战争,除了军队之外还必须有细作,有诈降,于是他就派出了宋江,组建军队之时兼任细作。英雄所见略同,宋徽宗派宋江、吴用深入梁山,宋江也派柴进、燕青深入吴中;宋徽宗派宿元景诈降梁山,宋江亦派李俊诈降方腊。最后两人都得胜而归。但宋江这位细作是那样地与众不同,以至于罗贯中要专门为他树碑立传。《水浒》实为一部“中国古代间谍谋略大全”。

猜你喜欢
文种宋徽宗宋江
宋徽宗:“天下第一”还是“斜杠青年”
《清明上河图》:皇帝的小礼物
《清明上河图》:皇帝的小礼物
“知止”的天堂
近代以来我国公文文种流变考述
皇帝的小礼物
一日轻装范蠡舟
鸟尽弓藏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