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艳
俗话说:箩重在收口,难在收口。课堂中如何在最后阶段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小结,做收尾工作,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而又常被忽略的一个教学环节。有的教师或者由于对每堂课所教的内容缺乏整体的把握,所以讲到哪算哪,根本没有课堂结尾,或由于时间把握不好不能做结尾,或者是形式化的把所讲的观点按板书提纲复述一遍权当是结尾。一堂课下来总给人有头没尾,虎头跎尾的感觉。课堂结尾,既是本堂课的结束,又往往是下节课的引子。如何对结尾精心设计,巧妙运用,会对所有讲授的知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政治课“言虽尽而意无穷”的魅力。
政治课堂教学结尾方式很多,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尝试运用如下几种方式:
一、归纳总结法——提纲挈领
归纳总结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或教师本人以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课堂知识系统化、体系化的结尾方式。在归纳总结时,必须注意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系统准确,同时力戒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要多角度、多形式、有深度、有创新地概括总结,要注意强化重点,突出教学主题。例如对“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这一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式结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货币是商品长期交换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即货币产生)。明确了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突出分析了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重点比较了货币和它出现以前的一般等价物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前者具有固定性。这一结尾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平铺直叙,而是抓住货币的产生、本质进行总结,强化了教学重点,澄清了教学疑点,突出了教学主题。
二、列表对比法——简要明了
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用图表方法更能直观、简明、有条理地对比,找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利于归类,易于记忆,从而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三、名人名句故事结尾法——深入浅出
在课堂教学结尾时,巧用名人名言,可以增强感染力、号召力,使教材的原理更加浅显易懂,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我常用一些名人名言故事结尾,学生觉得很熟悉,兴趣也高。如讲到“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时,我在结尾时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山上住着一位高僧,有一人慕名求学,三年之后辞别师傅回家,问师傅还有何吩咐。高僧叫他用石子把碗装满,问:满了吗?他说满了。高僧往碗里加沙子再问:满了没有?他又说满了。高僧又往碗里加石灰再问,他还说满了。高僧又往碗里加水……提问学生:高僧要告诉徒弟什么?——学无止境。
四、课堂演讲、辩论法——增强实效
思想政治课既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更注意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在课堂结尾之际,引导学生借助即兴演讲或辩论的形式小结,有利于活跃气氛,复习知识又促进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化。如在讲授“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时,我要求学生用“金钱买得到……却买不到……”的格式进行表述,然后进行即兴演讲。这使学生更加坚信:金钱是人生的重要条件,但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更不是人生幸福的决定因素,每个人都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五、巧设疑问法——启发深思
孟子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起于疑,疑促进思,思激发学。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处精心设计疑问,制造悬念,引发学生思维的兴趣高潮,从而在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设的疑问,要从本课内容引申出来,可以是本课内容的小结,也可以是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前面所讲的内容进行复习,或预先为下一框题内容设计悬念。如讲了“‘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我设计的问题是“既然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那么‘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无私的,对吗?”如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石子,学生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纷纷踊跃发言,最后达到的一致的认识:自私或无私的观念,是一种社会意识,都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都是后天在生活中形成,而不是生下来就有的。
六、作业、例题结尾法——巩固知识
这也是常用的结尾方法。实例分析是在课堂内进行,所选的例题要精,有针对性,难度适当。作业则可在课外完成,可以是书面材料也可以是调查实践等。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政治经济现象,以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提高能力和觉悟。
总之,我们要重视课堂结尾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安排好课堂教学的节奏,留下足够的时间进行结尾。只要我们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结尾,就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使教学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