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举
【摘 要】 学生的个体生命价值和个体发展潜质是同等的,学生的个体发展方向是多元的,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模式也应该是多元的。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应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照下,积极构建高中语文创新智能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人人发展、个性发展、多元发展。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创新 智能教学 发展 策略 构建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有不同的智能结构特点。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模式也应该是多元的。这就为当前的新课程实施中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实施高中语文创新智能教学,以扬学生之所长,补学生之所短,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各种智能。
一、灵活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创新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师要把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创新教学相融合,善于针对学生不同智能特点,有意识地进行适合学生智能发展的创新教学设计,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较好的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能,并用自己的智能强项来有效地进行学习,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例如:根据语言智能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互动。如进行辩论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考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大有裨益。语文老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可由学生自主确定辩题,分组进行辩论。根据人际关系智能特点,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生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既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也有助于彼此间相互取长补短,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根据数理逻辑智能特点,让学生归纳、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分析事件的因果关系,对未来作出预测等。根据空间智能特点,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根据音乐智能特点,语文教师可将音乐作为辅助教学、营造氛围的一种手段,为学生创设有效学习的良好情境。如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为之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根据身体运动智能特点,语文教师可以有效地采用活动式教学,如教话剧或小说等时,可以借助改编排演课本剧来试试,创新地进行教学。根据自我认识智能特点,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反思,进行课文知识和思想情感的内化和深刻理解。如可让学生设想如果自己是文中的人物时会如何等。
二、进行探究性教学,挖掘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
在语文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智能和不足,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给予真诚的赞赏和鼓励,学生将“士为知己者死”,肯定会迸发出学习语文的不竭兴趣。而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在交流、切磋、沟通乃至冲突、碰撞中,他们会发现彼此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取长补短,发挥、发展各自的优势智能。语文探究性教学营造的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必然会给学生带来很高的学习语文的幸福指数,促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自我效能”保持较高的水平。
第一,引导开展大作业式的专题探究。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收集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后以大作业的方式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并与之共同商定符合学生智能水平的探究方向,根据学生个体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最终确立课题。再指导学生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实施方式、步骤等,积极开展探究学习,对课文作深层解读,形成自己的探究成果,可用结题报告等形式体现。我们可以是纵向课题探究。如研读《祝福》一文,可以确定课题为“‘我的形象之我见”,等学生对‘我理解较深入和全面后,再抛出“谈‘我这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看鲁迅小说的‘我”等等。也可以是横向课题研讨。如研读《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中“笑”、“哭”的描写时,可进行专题拓展学习,将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作串起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失街亭》、《荷花淀》、《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孔乙己》、《药》等。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出文中各色人等不同的“笑”、哭”的描写片断,再结合相关资料,以课题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如此描写的意图、方法、人物心理和学习借鉴的地方。这样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景与新问题之中,就适应了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心理,实现了教学重心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改变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被动地位。从而有效地落实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更好地开展语文创新教学,提升学生的智能水平。合作探究调动并综合了小组成员的优势智能,也在相互的学习、借鉴中发展了自己的某些弱势智能,在群体共同发展中实现了人人发展。
第二,课外泛读与课文研读相结合。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思辨,活跃思维,另辟蹊径,生成富有创意的见解或问题。为此,学生必须占有大量的知识,为其所思考的问题搜集足够的证据,这就促使学生去大量涉猎课外相关书籍,进行课外泛读,自主解决阅读课文生成的问题。语文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在探究研读课文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而当他们对所获得信息进行选择、分析、综合、表述之后,他们便能用更深、更透的眼光解读教材文本,可指导学生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要求。因此,语文探究性教学模式应当以教材文本为纲,以整理、积累知识为目的,重在知识的收集、归类、辨析,使知识条理化、集约化,重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增加语文“内存”,夯实语文功底,发展相应智能。
三、提倡自主写作,促使学生多种创新智能的发展
语文教师要启发学生捕捉自己觉得有趣、有意思的事物,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特征、变化,在观察、发现、体验中思考,多方面地积累习作素材,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引导学生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建构自我认识智能。
写观察笔记、日记、周记和随笔,就是很好的自主写作方式。它们能很好地锤炼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丰富表达手法。这种模式没有题材、体裁的约束,学生可以不受限制地驰骋在自由表达、个性表达、创意表达的原野上,可让学生言而有物,言而尽兴,美文从而不断涌现产生。在自主写作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欣赏也很有必要的,对学生自主写作中的点滴闪光之处我们都要给予及时真诚的赞赏,可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哪怕只有一两段,也可在学习园地里展览、交流,推荐给同伴,以此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写作。
语文教师应当既注重学生自主写作,又构造写作学习情智发展的多维空间。重视学生不同侧面的智能,提供丰富的有利于“合作取向”的学习空间,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共同探讨,合作撰写调查报告,互相修改,互动点评,进行立体交流,展现个体的智能强项,扬长更要补短,从中博采众长,发展自己的弱势智能。如带学生到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太空蔬菜基地学工、学农,把学生五六个人分为一组,每组带着各自的问题去实践后,要合写社会实践报告,而后在班级让各组互相交流,由同伴进行评价,评选出最佳写作团体。
多元智能理论给语文教师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开辟了宽广的途径,为探索语文教学新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虽然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但只要抓住语文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不同智能的作用,用多样、实效的教学方式去适应不同智能的学生,相信“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的语文教学理念终会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②刘宏武主编.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③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④梅汝莉主编.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开明出版社.2003
⑤(美)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
⑥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责编 李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