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009-08-25 09:37姜坤兴
消费导刊 2009年14期
关键词:城市农村文化

姜坤兴

[摘 要]现时,国家正致力于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是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不免总是有许多问题。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政府用填鸭式的方法给农村宣传文化了。农村本身就有许多珍稀文化,政府在从外面引进文化的同时,更重要的应该是发掘农村自身的文化,发展真正属于农民的文化。

[关键词]农村 文化 城市 素质化的农村文化

文化下乡,建造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时社会的一项大风气。这着实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在实现过程中也不免出现了诸多问题。总结起来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就是政府用填鸭式的方法来给农村宣传文化了。这就好比以前的应试教育,老师像一台录音机给学生灌输知识,但是却没让学生明白灌输的是什么知识怎样的知识,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慢慢就被遏制与钳制住了。现在国家开始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自学,自主思考,发挥创造性与创新性。那么笔者认为在农村文化的传播中也应该提倡一个“素质化的农村文化”,让老百姓也来发挥自身的创新性创造性,这样的文化才能真正成为老百姓自己的文化。

一、送文化成负担,农村自有文化吃香

十几年前文工队下乡一个村一个村的放映电影的场景现在还记忆犹新,那时候家家户户口耳相传,大家早早就拿着小板凳占好位置等着看。那时候没有人知道文化是什么意思,娱乐生活贫乏,看电影是一件稀罕事。可是看完了最多也是无聊的时候闲扯几句多了个话题,小孩又兴奋了几天。这样的送文化,送是送到了,但是并没有让文化的观念种在百姓心里。大多数百姓甚至就是凑个热闹,就算是今天的文化演出,老百姓大多也是抱个“想看看天天只在电视上出现的人长个什么样”的心里。

这样的送文化可谓治标不治本,而政府也不可能永远都从外面给农村发展文化。所谓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本质因素。因此我们发展农村文化要从农村里面着手,发展属于农村自己的文化。这才是解决农村文化的根本方法。

现在很多政府想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出钱又出力,请来文艺团做演出,可是当地还要出个招待费,很多地方政府反而避之唯恐不及,这样的文化活动就变得吃力不讨好了。

但是农村里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却不用政府动员不用宣传,它自己就能在民众里传播开来,并且出现大家蜂拥而至来参加或观看。

以永定为例,永定是一个有浓重文化历史的地方,客家文化源远流长,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化。永定扶市每年正月十五都会举办云霄闹古事的活动,这是扶市的传统活动,这也是一个真正全民动员的活动。几乎每个人都会参与,都重视。每到正月十五前夕,大家就开始自动自发地准备节目,主动报名,有些热门的角色因为报名的人数太多甚至还出现竞标的现象,而投中标的人也备受关注,成为一时的话题。正式活动前还会有彩排,家家户户都出门观看,准备好鞭炮,高高兴兴地参与。这种流传下来的文化活动,真正是老百姓的文化活动,它真正让农民关注重视并乐于参与。原因在于,大家相信这种古事能给他们带来好运,它类似于一种祈福,大家相信这样的祈福能让接下来的一年都顺利平安。因此大家都蜂拥而参与。而2008年土楼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实际意义,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还不如一个好天气来的重要。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出,农村发展文化首先要实际与贴合百姓生活。

二、农村文化成摆设与吸金石

农村文化有着它自己的特性。它不是教育底下的学生,必须考试必须学会什么。它有自己的一个接受意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有的放矢地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农村的政策。现在很多地方的农村文化建设中就出现很多“建设几大”“实现几大”的口号。这样一些空而大的文字,在农民看来根本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这些看起来热情高涨的口号,往往不切实际,只是形象工程。做农村文化就应该从农民入手,让农村自己发言,了解他们内心需要什么。另外也要防止操之过急,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另外,在很多地方,很多活动的现身本身不是为了老百姓服务,更多的是为了建造旅游资源,吸引游客。这样经济发展是上去了,可是文化也变成了一种摆设,慢慢退却。就变成了这样一种类似应试教育的情况,政府在外面忙得火热,宣传文化,可是当地的老百姓却连政府在宣传什么都不清楚。这样一种农村文化就统统变成了旅游文化。

因此素质化的农村文化的出现就变得更加迫切了。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里一首改编自陕西民歌的《知道不知道》让许多观众为之惊艳,实际上农村的很多民俗,民歌,民族服饰本身就是一个最难能可贵和珍稀的文化资源,因此政府要大力做的不是去请什么文工团演出队,而是要加强在农村中播种文化,让百姓自己认识到自己本身的文化资源,发展属于老百姓自己的农村文化。不立足于农村,立足于老百姓,所谓的农村文化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空有其物罢了。

再以永定为例,永定的土楼客家文化节去年开始举办,龙岩旅游节也一年一度在办着,但是就如前面所说,政府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并不是为当地的百姓为受众对象,更多的是为了吸引旅游资源,吸纳旅游资金。而这样的文化活动为了让外来的游客能够看得明白看得尽兴,就变得尽量大众化市场化,失去了原有的文化面貌。这样只会造成传统文化的断层,而所谓的发展农村文化也变得口号式,迎合式。

我们发展农村文化不是把城市里的东西塞进农村里,也不是在农村里发展城市文化。这样就不是发展农村文化,而是想把农村发展成城市了。农村里自有它淳朴的文化传统。

就说客家文化,客家人所使用的客家话,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可以说是古汉语的集中体现,比如客家话中把“眼睛”说成“目”、“眼泪”说成“目汁”、“稻子”说成“禾”。这些音都是原古汉语的音韵。“一般认为,客家话和中古汉语 (隋唐二代为准) 之间的承袭关系较为明显。用客家话朗诵中古汉语的作品,如唐诗、宋词,韵律方面比官话、普通话要吻合得多。粤语同样保留有中古汉语的入声 IPA [-p]、[-t]、[-k] 。但比较起来,则是客家话比粤语更趋古老、更接近中古汉语。试以声母为例,疑母 IPA [ŋ-](/ng-/) 字在官话完全消失,在粤语仍能保留;但客家话比粤语保留了更多的疑母字,最明显例子是“鱼”,无论普通话或粤语都丢失疑母 [ŋ-] 而读 /yu/ (IPA [jy]),但是客家话仍然读 [ŋu]。“客家人最早是随着历史上几次战争和时局动荡时期的移民潮,从华北迁移到华南的。他们的祖先是从现在的河南省和山西省迁移过来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当时所在地语言的特色。(从那时开始这些地区的语言开始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官话方言)。而现在客家话中仍在使用的许多古汉语语音特点,包括同样也能在其他南方方言中找到的字尾辅音 [-p] [-t] [-k],却在一些北方官话中消失了。”[2]

不夸张地说,只要有发现的眼睛,其实农村里处处都是宝,都是文化。但是老百姓却不这么认为。在大家的观念里,文化是个遥不可及又似是而非云里雾里的东西,只有在大都市在电视里才有。这种对文化的认识稀缺也是造成农村文化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发展农村文化,首先要让大家明白农村文化是什么。比如前面提过的客家话,这是客家人平日里就在说的,而这就是一个文化,这就要让大家明白。可惜的是,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客家人,特别的90后的小孩不会说客家话了。

三、农村文化断层严重

应该说我们要鼓励的是发展农村文化不要一味地引进什么演出引什么外来的东西给农村,更应该做的是发掘农村中的文化,保护农村中的文化。

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个农村文化断层的现象。这是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农村的整体素质呈普遍下降趋势。有资料显示,中国13亿人口中9亿是农民,可是这庞大群体的整体素质在下降,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如今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的人虽然很少,但高素质的文化人在农村已是越来越少,甚至是凤毛麟角。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说过,“目前在我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约占4.2亿人。近九成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低下,不仅制约了我国农业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技术的快速推广,也影响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进程。如果我们把初中毕业以上的人作为农村的‘高素质人,也只有6000万人,7个农村劳动力中只有1人是初中以上文化。而这些初中文化以上的人,却大多是30岁以上的人。如今在农村很难找到高中毕业的年轻小伙子了。会读书的上了高中上大学,不会读书的初中还没读完就辍学了。”

加上经济形势的变化,新的读书无用论又开始在社会上大行其道起来。大批大批的农民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当然他们当中不乏成功者,这就进一步鼓励了其他农民加入读书无用的创业队伍中来。这种的眼前利益无疑会限制农村的大发展,造成农民整体素质下降,造成农村文化的断层。这也使农村里想要发展高科技高素质的文化成为不可能。

四、农村城市文化差异大,少专员开发

当然,现代的农村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农村,有大批的打工族走出过外面,也呆过一些大城市见过了一些大世面,原来的单调的文化形式明显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村的要求。而各地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城市发展较快,各种新鲜事物和先进文化总是传输得比较迅速。所以在各地间传送交流文化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目前给农村送的文化形式却很单一,无外乎一些政府引进来的演出活动,普遍还残留在几十年前的样貌。据了解,在一些大城市,平均每星期就会有一些小型演唱会,或者文化聚会。但是在农村一年里或许才有一次。这里就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差距了。

还有一个问题也可以体现出农村文化发展的不够全面。那就是缺少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做这个工作。除了一个文化站长外,其它都是人员都是兼职,只有在有活动有事的时候才来临时搭把手。这样在一个村子里,一个人就不可能拿出一个系统并且完整的文化发展方案出来,最多就是根据上头的指示照做一些什么文化,地方自己的东西一个人就很难去整理出来。

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前进的。目前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文化的发展也在不断摸索中,但是可以确定肯定的是,总体的方向是在前进的。政府和老百姓都在寻求着各种途径,但是所有的方向都是指着一个箭头,那就是把农村文化搞好,搞上去。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客家话。客家话与古汉语的关系

[2]维基百科。客家话。历史

猜你喜欢
城市农村文化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谁远谁近?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