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摹仿说

2009-08-25 01:51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真实性

柯 华

[摘要]“摹仿说”是西方探究文学艺术起源最早的理论观点之一,这一观点曾雄踞西方近两千年。早在古希腊时期,先哲们就在对文学艺术产生的探索中,提出了“摹仿说”。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对这一理论的不断完善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柏拉图上承苏格拉底。下启亚里士多德,在“摹仿说”的研究进程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柏拉图的“摹仿说”从对理式的不断探索中开始,进而延伸到对文学艺术的摹仿研究以及对文学艺术摹仿的批判中来的。他以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改变了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内涵。柏拉图肯定了文学艺术创作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但否定了其真实性,并要求文学艺术创作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他的“摹仿说”是对文学艺术本质探索的一大重要进步。

[关键词]和谐说;理式;摹仿说;真实性

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始的艺术“摹仿说”是雄霸西方千年的文学艺术理论,“摹仿说”被作为经典的文学艺术理论在东西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理式(原型),现实世界是对理式世界的摹仿,作为艺术的艺术品又是对现实世界的摹仿,这种摹仿也就是不真实的、虚幻的。另一位哲人亚里士多德则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因而也就肯定了摹仿它的艺术的真实性。后来古罗马美学家贺拉斯也继承了艺术摹仿说,直到17世纪,古典主义艺术家们还提出了“艺术摹仿自然”的原则,以再现现实为宗旨的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可以说是摹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

现代人所谓的imitation(摹仿)概念,源于古希腊语,主要表示惟妙惟肖的哑剧表演,角色扮演或摹仿别人的言行笑貌。古希腊语,经常被英译为imitation(摹仿)或representation(再现)。实际上,该词还可以英译为reproduction(复制),remaking(再造)或copying(拷贝)等。因此,在西方美学或文论中,所谓艺术“摹仿论”(theoryofimitation),也被称之为艺术再现说(theory of representation)。“摹仿说”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这个在欧洲文学史上逾千年而不衰文学原则,是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摹仿说”从最初出现到成熟阶段,含义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文学原则含义上的变动,固然是文学创作精神变化在文学理论层次上的反映。许多希腊先哲在“摹仿说”含义的演变中都做出了杰出贡献,如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在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的努力与探索下,“摹仿说”显现出了大致轮廓。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确立了文学艺术摹仿的本体地位,并使“摹仿说”的性质发生了转变。而柏拉图却是在从早期的“摹仿说”的大致轮廓到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的转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主要探讨柏拉图的摹仿说——文学艺术的摹仿。

一、前苏格拉底时期的“摹仿说”

“摹仿说”是从古希腊时期审美活动“和谐说”发展而来的。毕达哥拉斯尝试用“数的和谐”解释万物美的根源,赫拉克利特则把艺术的产生归因于“对立的和谐”。毕达哥拉斯把和谐视为事物数量关系的形式化表现,他运用自然科学的观点研究艺术美学,把事物的某种属性——“数”作为基本原则,从形式结构探索艺术的和谐美。这对于复杂的文艺现象和美学来说,虽然过于简单,但它给文学研究走向科学化和形式主义提供了最初的参照蓝本。

“和谐说”虽然不是专对文学现象而发,但是它作为一个基本的审美原则,对其后文学的发展却有着深远的影响。审美“和谐说”给“摹仿说”这一文学创作原则提供了内在的理论依据。

德谟克利特提出了“文学艺术摹仿自然”的观点,并对自然做了“人生”的解释,文学艺术摹仿自然,不只摹仿人的身体,而且摹仿人的才智、行为和心灵。而苏格拉底对文学艺术的看法虽然是遵循了当时流行的“艺术摹仿自然”的提法,但他的“艺术摹仿自然”,不是摹仿人物的外形,而是强调描绘出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出人物的“心境”、“神色”和“感情”。他强调画家和雕刻家要把人物高兴与忧伤、高尚与下贱、慷慨与吝啬、谦虚与骄傲、聪慧与愚蠢的“心境”与“感情”恰当的表现在他的“神色与姿势上”,让它就像活的一样。这就使“艺术摹仿自然”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

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的有关“摹仿说”的观点都为后来的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给养。柏拉图的“摹仿说”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二、柏拉图的“模仿说”——艺术的模仿

柏拉图在阐述一词时,一方面保留了它的原意,用来表示戏剧中或生活中扮演和习仿他人的行为与经验。另一方面,柏拉图也给灌注了新的意义,认为意味着仿造或复制事物的表象,同时也将其奉为所有艺术生成与存在的本质特征,运用于诗歌和戏剧艺术之外的绘画艺术领域,从而实现了转义,创设了著名的艺术“摹仿说”。

柏拉图全部思想奠基于“理式”这一核心概念之上。他认为文学艺术在本质上是对理式的摹仿。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摹仿说的精神,但他又从“理式论”的角度对苏格拉底的摹仿理论进行了改造。他认为“理式”是世界的最终根源,自然万物的存在是摹仿理念的结果,文学艺术又是摹仿自然世界的结果,因此,文学艺术就像影子的影子,和理式的“真实隔着三层”。

1、“理式”的基本含义

柏拉图的文学艺术理论是他哲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理式”论是他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要想理解柏拉图的文学艺术理论,首先必须得理解“理式”。在柏拉图的意念中,世界分为可感知的官能世界和理式中的超自然世界两部分。官能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唯一存在的是永恒的理式世界,现实世界只是理式世界的反映。宇宙间最高的道德理想便是“善”,它是最高的最完美的理式,是世界发展的原本动力,一切具体的抽象的事物都有理式。世界上真实存在的东西只有理式,而个别事物是变动的非真实的存在。理式是世间万物的原型,万物是理式的摹本。一切个别的事物都只不过是理式的影像,是对理式的摹仿。柏拉图的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式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只有“理式”才是真实存在的。

2、艺术的模仿

柏拉图认为,“文学艺术是自然的摹仿”,这个“自然”是以“理式”为蓝本的“自然”,“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自然”只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文学艺术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

在《理想国》卷十中,柏拉图以床为例来说明他的理论。柏拉图认为,

摹仿术离真理距离很远,这正是它之所以能制作所有事物的原因。因为它只涉及到一小部分对象,而这一小部分还只是幻影。举个例子来说,画家可以给我们画个皮匠、木匠或其他任何工匠,虽然他对他们的技艺一无所知。尽管如此,但如果他的画术还比较高明,那么当他远远的展示一张木工师傅的画时,他足可以骗住孩子和头脑简单的人,使他们确信自己正在看一个真实的木匠。摹仿者对他所摹仿的事物没有值得一提的知识。摹仿只是一种游戏形式,不必认真对待。悲剧诗人不管是用长短格,还是英雄格写作,都是摹仿者。

在《理想国》卷十中,柏拉图把艺术摹仿自然贬低为照镜子。艺术的摹仿在柏拉图眼中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观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

因此,“摹仿的艺术”可以产生两类事物:(1)摹仿者可以尽可能准确的再造摹型的实际性质,其真正的尺寸、比例与色彩:在这种情况下,他产生一个真正的相似物(《智者篇》235d)。(2)摹仿者可以拷贝对象在从某个视点观察时看上去的样子;在这种情况下,他产生出了一个外在的相似性,或者一种外观(《智者篇》236d)。因此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摹仿”:一种摹仿事物的的实质,另一种表现它的表象。

此外柏拉图给摹仿的艺术列出了三条罪状。第一条罪状是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第二条罪状是,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另一条是,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的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使“城邦保卫者”失去勇敢、镇定的精神品质。

3、理式论“摹仿说”的理论价值

柏拉图的“摹仿说”在客观上揭示了文学艺术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事实。而且,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学艺术的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现出了对文学艺术的共性方面的要求。柏拉图否定摹仿艺术的理由之一是说艺术家的摹仿,表面上看似乎能制造一切事物,而实际上它只取这件事物的一部分,而那一部分还只是一种影像。“因而它和事物的真实体隔得很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不但要求艺术表现个别事物的外形,而且还要表现事物的本质和共性。这不能不说是对艺术本质的一大进步。

三、亚里士多德对“摹仿说”的进一步发展

亚里士多德抛弃了柏拉图的“理式论”,把文艺摹仿自然的对象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他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肯定了摹仿现实艺术的真实性。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不仅仅是现实的外形,而且反应世界本身所具有的本质和规律。在此基础上亚里士多德又对“摹仿说”的完善做出了以下贡献:第一,亚里士多德确立了文学艺术摹仿的本体地位,并使摹仿说的性质发生了转变:第二,亚里士多德明确限定了文学摹仿的对象范围,亦即文学作品的题材范围;第三,亚里士多德指出了艺术摹仿的审美心理效果,认为摹仿是人产生快感的源泉:第四,亚里士多德揭示了艺术摹仿的创造特质。

古希腊文学艺术理论是西方文学艺术理论发展的源头和宝库。早期的思想家、文论家们首先重视对艺术美及其产生原因的探究。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等等先哲们完成了对艺术美的研究从自然向社会的转变,把文学艺术和现实的关系和文学艺术的社会作用两大问题留给后人。在这一基础上,柏拉图以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改变了传统的“文学艺术摹仿自然”的内涵,否定了文学艺术的真实性,否定了现实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而亚里士多德放弃了柏拉图的“理式论”,找到了普遍与特殊统一的文学艺术观,从而肯定了艺术的真实性,把握了文学艺术的某些本质,建立了最初的艺术典型说,进而又建立了艺术形式的有机整体说。这些古希腊先哲们的文学艺术理论观点都是互补的、相互影响的。这些观点又给后人探讨文学艺术的起源打开了大门,给后人巨大的启示。

猜你喜欢
真实性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全媒体时代关于新闻真实性的思考
试析新闻与文学真实性的区别以及坚持新闻真实性的意义
追求真实性永远是记者的基本准则
广告的真实性
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研究
新闻报道如何在保证真实性同时兼顾人文关怀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辩证理解现代文学史书写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