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学于乐 情景交融

2009-08-24 09:27林秀萍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笋芽红领巾小鸟

林秀萍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根据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点,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情景,灵活安排教学环节,使之寓学于乐,可适当结合游戏、音乐、故事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每堂课都富有新意,让学生上课感到有新鲜感、有吸引力。

一、教与学要密切配合、生动有趣

1.优化课堂结构,灵活多样,富于创新。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鲜的事物容易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学生。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选用适应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乐学并确实得到能力的培养。

(1)导入新课有妙招。导入新课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门艺术,虽然它占用的时间不多,但笔者觉得好的导入是一节好课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能起到先声夺人,扣住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作用。导入的方法也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的特点而定,如谜语激趣法——《两只小狮子》;设疑法——《小壁虎借尾巴》,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生自疑,然后带着问题来学习;故事导入法——《蚕妇》,这首诗的背景故事;音乐导入法——《红领巾真好》,讲得是红领巾保护鸟类的故事,放歌曲《小鸟,小鸟》,紧扣主题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也可以是以教师一段娓娓动听的导词,可以直切主题,提出学习要求等。

(2)板书设计要合理新颖。好的板书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启迪学生智慧;既能影响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低年级语文教学在板书上首先应注意使用规范字书写,注意字体工整,笔画笔顺书写正确;其次应注意色彩协调,布局美观、大方,使用符号,如:※、O、△等,清楚、合理。可结合儿童年龄特点,采用简练的文字、线条、图形相结合的形式,给学生以强烈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红领巾真好》一文,板书时笔者画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简笔画,紧扣儿歌内容的字词。既让学生明白了小鸟高唱红领巾的原因,又让学生知道了为什么不能打小鸟,一目了然,色彩鲜明,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3)字、词、句的训练要落到实处。素质教育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语文科就是要切实抓好字、词、句的训练,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要求。把字、词、句的训练落到每堂课上。如教《浪花》一课,通过二组句子的比较:

A.海边上有一群娃娃。 海边上有一群淘气的娃娃。

B.我迈着步子。 我迈着轻轻的步子。

先找出句子之间有什么不同?再通过对“淘气”、“轻轻”词义的理解。最后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字、词、句里所蕴含的美。并让学生注意优美词句的积累,为以后写作打下基础。

2.优化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直观。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要求我们教学要有形象性。比如在上《红领巾真好》时的前三分钟,笔者用做好的课件让同学们欣赏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歌曲《小鸟,小鸟》,精彩的动画画面,动听的旋律,紧紧地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既让同学们放松,又为等一下上课悄悄做好铺垫。在教学古诗《鹅》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境,笔者设计了一个课件,内容是:几只洁白的鹅,在碧绿的湖面上游玩、歌唱、嬉戏等情景。一边播画面,一边让这首古诗的诗句慢慢地配合图意出现,用形象直观的教具,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又如教学《两只小狮子》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叫“滚、扑、撕、咬”,笔者通过木偶“小狮子”的动作演示,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词义。

3.优化教学情景,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对课文的感知、认知入手,激发情感,通过视听欣赏、感情朗读、动手动笔等游戏性的趣味活动,使学生以主动积极的姿态来亲近课文,真正“入境”。

如教学《红领巾真好》一课时,笔者制作了:太阳初升,在翠绿的树林里,一群红领巾扛着不许打鸟的牌子从远处走来,快乐的小鸟在树林里飞来飞去。看到这画面,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中笔者设计了一套根据儿歌意思编出来的课中操,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配上动作读儿歌,既帮助学生背诵,又使学生能够劳逸结合。课堂练习则设计让学生填空,当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时,就有一串优美的木琴声响起及正确答案的出现,激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回答问题非常活跃;课将结束时,又插放一曲《小鸟,小鸟》,让几个学生在音乐声中亲手将受伤已得到痊愈的小鸟放回大自然,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使学生“爱护小鸟”这一观点,从思想到行动上得到一次质的飞跃,起到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把教与学融合在美好的情感旋律中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理的追求。”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的投入,只有当老师和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和学习中,才可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才能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心共鸣,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轻松起来。

1.教师要有良好的情感品质。低年级的学生天真、可爱,他们对语文科的喜爱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喜欢任课老师。因此,教师首先对自己的事业要有真挚、深厚的感情,对学生应当倾注满腔热情和一片爱心。

如学习《笋芽儿》一课时,老师创设情境,用多媒体引出画外音: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而学生像笋芽儿那样揉揉眼睛,伸伸懒腰,从沉睡中醒来,撒娇说话,扭动着身子,使劲向上钻的不服输的韧性的动作表演,对于感悟课文,体验笋芽儿的可爱,感受笋芽儿的奋发向上,可谓是入情入境。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慈爱和乐观会使学生感受到温暖和积极向上的情绪。同时,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眼神都必须是亲切、和谐、充满信任和期待,尤其是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不要歧视和冷落缺点较多、学习成绩较低的学生。力求给学生创造出充满活力的、明朗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心情愉快地去接触、观察、学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

2.教师要有情感丰富的语言。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总是不够持久,精力容易分散。如果教师整堂课用的是同一种语调,同一种姿态进行讲课,就会使学生感到疲劳乏味,不可能有好的效果。马卡连柯说得好:“只有在学会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作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技巧的人。”这段话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在教学中笔者正是尽力地去学会和运用这种技巧。《笋芽儿》一课中大嗓门的雷公公,温柔的春雨姑娘,慈爱的笋芽妈妈,调皮而又可爱的笋芽儿。闭上眼睛,倾听老师的朗读,老师用自己的声音引领学生像笋芽儿一样沐浴春风,享受阳光,欣赏美丽的世界,达到了心神的共鸣。在课堂上坚持讲普通话,以丰富的表情、正确的发音、清晰的语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随向而思,随引而发,促进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心会神凝,孜孜以学。

3.师生之间要有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作用,要避免毫无美感的“满堂灌”、“填鸭式”,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体会自己是“学习的小主人”。

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其中《草》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上课伊始,老师用图片展示柔嫩的小草在风中摇曳,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可能学生这时的心灵体验是单纯的,表面的,他们眼中的小草婀娜多姿,显得娇嫩、柔美。教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由读古诗,现在你们一定有了新的感悟。这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柔嫩的小草在悬崖峭壁上顽强的生长;在石头缝中挤出的一缕绿色;在广阔草原上那绿色的波涛;相信,这时孩子们对于“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理解是发自内心的震撼。这样以鼓励为主,发挥每位同学的优势,大胆地让学生多谈谈自己的看法、观点,多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师生之间在密切、和谐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情趣交融、寓学于乐,既教给学生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又给学生以情感的陶冶和艺术的享受。

猜你喜欢
笋芽红领巾小鸟
《红领巾》的“童年照”
笋芽儿,你真幸福
牧童乐
剥 笋
《笋芽儿》教学设计
小鸟
智取红领巾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