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守森
【摘 要】目的: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方法:教师要进行民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结果: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变换了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结论:自主学习落到实处,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能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兴趣;独立思考;发散思维
人天生就具有主体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为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提高其主体性的教育,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都具有促进和中介的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笔者将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阐述如下:
一、 课堂教学民主平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调整一下自己与学生的距离,解除隔阂,使自己与学生有共同语言,有心与心的沟通,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眼中的教师,除了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博大的胸怀,给人以天高地阔的世界;有民主意识,给人平等自由的氛围。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如果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自己的需要与追求,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学好语文的内在动机。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而教法的优劣主要在于是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老师讲的烦,学生学的累的状况。采取生动形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使主体意识得以体现和发展。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
1.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教《小石潭记》这篇课文时,运用录像和电脑课件,创设出小石潭瞬息万变、多姿多彩、奥秘无穷的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小石潭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美景,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又用美妙的音乐唤起学生美的体验,设计各种巧练,深厚的意蕴。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石潭景色之美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教师交流,与同学讨论,整堂课气氛活跃。朗读课文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道渠成,达到了优化的效果。
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2.赏识教育,留足独立的学习时空
成功的教育是发现生命的价值,促进生命的成长。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我们应该看到学生的生命带给我们的意义,尊重他们,让他们自然的健康成长。学习也是如此,因而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教师决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励”。看到学生的闪光点,看到学生的潜力,启发引导他们克服困难,不断地迈向成功。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充满自信。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树立克服困难的自信,这样学习就变成了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
在课堂上,我总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布置作业时实行“作业超市化”,也就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如学习了鲁迅的《雪》一文后,我这样设计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优美句段。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优美句段。3.仿照课文,写一处景色优美的片断。这三个层次的作业由易到难,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因而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鼓励求异,培养发散思维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教师不要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从而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这样做,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而且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会大打折扣。
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并做出正确的解释。例:在教学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时,有学生问:“渡江战役为什么定在4月21号?”我首先肯定这位学生善于思考,肯动脑筋,接着联系他们学过的地理知识加以引导讲解。由于能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上语文课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语文的内容不仅涉及政治、历史、地理,而且还涉及到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的一些知识,教师不可能万事精通,但只有具备相关学科的多方面知识,才能把语文学科教好。语文是伴随学生终身的基础课。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和手段——学习的方法和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转变语文教育理念。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的创见之疑、创见之问。这样,自主学习就落到实处,就会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