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锋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要转变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培养和优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当前的形势。
【关键词】创新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初中教学的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说得离奇,便是创新,使教学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这是对创新的一种误解,初中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在模拟、探究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关键在教师。创新能力的素质是每一个学生所固有的,并非天才的专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创新教育中的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而是既能教书育人,又能研究创新的学者,是创新环境的营造者,创新知识的提供者。教学中要与学生以诚相待,真诚地欢迎学生质疑、反驳、否定前人的理论和既定做法,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的观点提出异议,同教师争论。要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鼓励学生提出合乎逻辑的新见解,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不受压抑而尽情发挥。
化学是一门“千变万化”的学科,变化的实质即创新。化学教师要大胆地突破旧思想、旧模式,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敢于创新,时时处处体现着教师劳动的创造本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既教人以知识,又教人以道义,
教人以创新,教人以能力,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欲望是人对事物特殊的认知倾向,这种认知倾向的特殊性在于认知的主体总是带有满意的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主动而积极地去认识事物。学生的创新欲望是构成学习动机的心理条件,是推动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带有强烈情绪的一种意向和动力,同时也是启迪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前提。“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设疑问、立障碍、布迷局,使学生对化学知识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创造“愤”和“悱”的思维情境,让学生不断处于进取状况,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多引用社会和生活实践中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进行分析、讨论和钻研,引导学生探索奇妙的化学世界,使学生感到化学不是抽象、枯燥的,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息息相关的。营造一个教学民主的氛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多加肯定、多加鼓励,培植求实、创新的教学风气。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欲望及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做灯火试验?学生:因为里面太黑。再进一步问:在白天菜窖里很亮,为什么也做灯火试验呢?这个实例使学生产生了疑问,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求知欲望。
三、增加对比实验,优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比,不仅仅是为了求同,更重要的是求异过程,求异思维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优化,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比较”的内容中,其中一条性质,是二者都能使人死亡,但二者的机理不同,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会使人窒息死亡,而一氧化碳则是进入人的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中毒死亡。笔者寻找了一些新鲜动物血液,分别通入二氧化碳和氧气、一氧化碳和氧气,然后做比较,现象非常明显。为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其机理过程,笔者制作了一氧化碳中毒的课件,宏观现象加以演示,微观现象加以解释。
这样,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去探索物质性质的异同,激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优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利用设计、探索性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使学生学会研究和探索的方法,将验证性实验改成设计或探索性实验,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套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意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设计性、探索性实验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动手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创意实验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
五、运用想象,深化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
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存在着大量与化学有关的素材,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加以探究,写出专题调查报告,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自己能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才能使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在实际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引导学生运用直觉思维解题,组织参观考察等活动,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科学技术信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发挥其想象作用,并增进他们对社会活动的了解,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这样有利于深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通过实践,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得到发展,从而创造性地归纳、凝练出潜在的规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以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姜淦萍,项闪飞.《化学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化学教育》 20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