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言积累及运用通假字多音字

2009-08-24 08:02张建军侯翠英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09年43期
关键词:通假本字同音

张建军 侯翠英

●考点阐述:

通假字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写作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它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又称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1.通假字的形式

(1)“本无其字”的通假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多,文字常常不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来代替。

(2)“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促间想不起原字,而写成了另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2.通假字的种类

(1)“声旁字”代替“形旁字”。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座)

(2)“形旁字”代替“声旁字”。例: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与蔺相如列传》)(庭——廷)

(3)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例:无陇断焉。(《愚公移山》)(陇——垄)

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慧)

多音字

所谓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掌握好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十分重要。如:夫,有读“fú”“予观夫巴陵胜状”“若夫霪雨霏霏”“夫环而攻之”;有读“fū”“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其夫呓语”。又如:间,有读“jiān”“奉命于危难之间”;有读“jiàn”“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遂与外人间隔”。在区分词义、意义、用法的基础上加以识记,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法点拨:

通假字

解答通假字试题时,要懂得就本字和借字间的音、形来看,本字和借字不是音同就是音近,多数与字形有联系,并且一般是以笔画少的去代替笔画多的字。懂得通假字的这个特点,当我们在阅读古文时,如果遇上的生词(字)用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就可以从“用字通假”的角度来考虑。可以只从字音上去寻求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当“仁慈”或“柔顺”讲,显然不对;如果从音同或音近的角度去寻找另一个字,并结合文意“笑而止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那么,就可以断定“惠”是“慧”(智慧,聪明)的通假字。有些字既可以从字音上又可以从字形上去寻求本字。例如“诎右臂支船”(《核舟记》)中的“诎”,用本义、引申义讲,显然不对,用同音形近字“屈”讲,则顺理成章;又如“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中的“唱”,用本义、引申义讲也讲不通,而用同音形近字“倡”讲,则符合文意。

当然,多读一些古文,多记一些通假字有利于更好地掌握通假字。

多音字

文言文中的多音字,有三种情况:

(1)破音异读。就是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读法,“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从句意可知,“食”是“喂养”的意思,应读sì。

(2)通假异读。甲字与乙字通假后,甲字读乙字音。“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通“无”,应读wú。

(3)古音异读。许多名词(专有名词),如:姓氏、人名、地名、族名等,它们往往保留了古音,应按传统习惯读古音。如“土蕃”的“蕃”读bō。

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的现象。

●典型例析:

例1.下列句中黑体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谨食之,时而献焉

(3)入则无法家拂士

(4)属予作文以记之

A.jīshíbìzhǔB.jīsìbìzhǔ

C.qísìfúzhúD.jīsíbíshǔ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中有些字的特殊读音,题中涉及的这些字在此语言环境中都失去了原来的读音,如(1)句中“奇”在这里是“奇数”的意思,与读“qí”的意思无关,因此读作“jī”;(2)句中“食”用作动词,是“喂养”之意,读作“sì”;(3)题中“拂”在这里是通假字,通“弼”,读作“bì”;(4)句中“属”也失去原义,意同“嘱”,“嘱咐”的意思,读“zhǔ”。

参考答案:B

例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黑体字。

(1)出淤泥而不染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解析:这是一道解释实词的试题,(2)题要求解释“反”的意思,在这儿“反”字解释成相反和反对都不对,它实际上是通假字中用“声旁字”代替“形旁字”的一类,“反”通“返”,返回。

参考答案:(1)却(可是,但是)(2)通“返”,返回(3)遮蔽(遮住,遮掩)

例3.请解释下面卡片中黑体词的词义。

解析:这是一道解答词语意思的试题,此题侧重于文言一词多义,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语境仔细体会,只有(1)“河曲智叟亡”中的“亡”是通假字,“亡”通“无”,意思是“没有”,应读wú。而“亡”的古义又是多义词,在(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做“灭亡”讲。在(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中作“逃跑”讲。“亡”的今义作“死亡”讲,应细心分辨。做此类题一定要弄清文言文的古今异义,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还应结合语境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1)“亡”通“无”,没有(2)灭亡(3)逃跑

猜你喜欢
通假本字同音
基于通假研究上古等类的可行性及方法
康有为藏西夏字书《同音》残叶版本考
衛伯考(下)
《同音》二字格探析
通假字
English Jokes: Homonyms
环县方言本字举例考释
《洛神赋》“清阳”词义训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