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中的“四要”

2009-08-21 07:35邓青涛
学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四要姑苏典故

邓青涛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创作贯穿于中国文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甚至在某个阶段还成为那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可以说,诗歌是古代文化留给现代文化的丰厚遗产。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将它继承并发扬光大。高考语文命题正是本着这一原则。经过几年的摸索,如今诗词鉴赏题型已经十分成熟。鉴于有的学生仍旧对该题型的认识模糊不清,现将鉴赏诗歌的必要过程归纳成“七要”,具体内容如下,希望对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有所帮助。

1.要读懂题目。诗的标题往往会涉及诗中所绘之景、所托之物、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它是赏析诗歌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不容忽视。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金陵”是六朝古都,繁极一时;怀古诗又多表达作者借古讽今之意。那么单从诗歌题目便可初窥这首诗隐喻现实,劝谏当世的主旨。

2.要了解诗人。尤其是重要诗人生活的朝代,他们的生平、思想以及主要创作风格,做到“知人论世”。比如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在蜀中求学、漫游,深受儒、道、侠思想的影响,二十五岁出川后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后来,应召入京,但未被重用,这段时间他亲眼所见高官贵族们的腐朽与堕落,三年后失望的他被赐金放还。他的诗朴素清新、想象丰富、豪放飘逸,但有的诗歌也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又如生活在两宋之交的辛弃疾,虽然一生屡遭变故,可是并没有动摇他收复河山的壮志雄心。他的词大都气魄雄大,意境沉郁,蕴含着金戈铁马的激昂或壮志难酬的惆怅。再如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李清照的“缠绵悱恻”等等。了解这些,在鉴赏诗词的时候就会少走弯路。

3.要重视注释。注释中往往是对诗词中重要信息的介绍,对同学们理解诗歌主旨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常见的注释有以下两种:

a.标注难理解的字词。对字词的注释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诗歌内容。如:《醉落魄·咏鹰》(2007年全国卷二)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

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b.标注诗人经历及写作背景。这种注释,实际上是对思想内容和作品风格的暗示。如:《湖州歌(其六)》汪元量(2005年天津卷)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注释交待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元灭南宋”正是诗中作者思想感情的由来。读懂这注释,有助于理解诗中蕴含的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悲戚与无奈。

另外,有的注释还会涉及诗中典故。典故的作用在下一点中详细介绍。

4.要注意诗中典故。典故是指诗歌中援引或化用前人史实、故事、诗文等。运用典故既可以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与含蓄性,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增强诗歌表现力,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有些典故会在注释中交待出来,如欧阳炯的《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释(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西南姑苏山上)是不容忽视的,暗示了“空有姑苏台上月”一句的思想内容——六朝帝王纸醉金迷、穷奢极欲的生活一去不复返,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荒淫误国的覆辙。

有些则暗含在诗句当中。如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其奢靡荒淫,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诗人化用此典故,意在抒发忧世之情:颓世之际,不以国事为怀,反以这种亡国之音寻欢作乐,怎能不使人有历史重演的隐忧呢?

又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刘义隆(借古讽今)、佛狸祠(今昔对照,不堪回首)、廉颇(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典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典故,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抒发了自己志不得伸、不被重用的忧愤情怀。

有些诗人写诗歌好用典故,如李商隐、李贺、辛弃疾等。学生们在阅读时应格外注意。

猜你喜欢
四要姑苏典故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姑苏好时光
姑苏城外寄乡愁
略论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四要”
离子反应学习中的“四要”
初中英语课堂要做到“四要”
创设有效情境体验之“四要”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