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峰
5月的江汉平原正值油菜开镰时节。去年最好时每斤油菜籽卖2.8元左右,后来一路暴跌。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辛冲镇双桥村农户刘德喜种了4亩多油菜,“今年起码也得一斤1.8元左右才会出手。”要是卖不上好价,他宁愿晒干储存,或者榨油再择机出售。
目前进口油菜籽到岸价每斤1.60元左右,湖北一些市场人士分析,受国内外“大势”影响,预计今年新菜籽开秤价每斤1.60元-1.80元,上限刚刚触及农民心理底价。
现任国际油菜理事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早已对此忧心忡忡:我国食用油市场基本上已被外资背景下的大豆油等所垄断。作为油菜籽生产第一大国,我们的菜籽油市场逐渐萎缩,要防止小菜籽重蹈大豆的覆辙。
市场萎缩
“菜籽油”不敌“洋豆油”
走进武汉的家乐福、中百仓储等大超市,百姓曾经熟悉的菜籽油难觅踪迹。食用油销售最火的是几家外资背景的品牌,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的调和油销量最大。大豆油中,九成以上源自转基因大豆。2002年以前,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菜籽油消费国,菜籽油是我国百姓下厨的第一油;随着大豆、豆油进口的增加,菜籽油消费开始退居老二;其后随着棕榈油进口的增加,2006年起菜籽油消费退居第三位。目前,仍呈下行之势。
曾经“香”遍千家万户的菜籽油为何受到冷落呢?
湖北省农业厅有关专家介绍,菜籽油色泽较深,烹饪时烟气大,虽然一些老品种已大大改良,但坏印象至今未消。而且,在新一轮市场博弈中,我国菜籽油“腹背受敌”:在国内市场与大豆油比拼缺乏优势,又遭遇国外廉价油菜籽大量进口。
在油菜主产大省湖北,大小作坊难计其数,但年加工能力过10万吨仅15家。就全国而言,国产菜籽油年产不足500万吨——尚不及一家外资企业一年的产能。“以每瓶5升装为例,菜籽油要比大豆油贵8元左右,由此更导致恶性循环。”湖北省农业厅一位专家分析。
另一方面,国际粮商巨头凭借资本和品牌等优势,从原料供应、期货贸易、生产加工到市场渠道等,对中国食用油基本实现全链条控制。资料显示,目前主导我国食用油市场的三大品牌中,金龙鱼属于全外资,背靠“丰益嘉里系”,独占市场半壁江山;福临门出身国字号“中粮系”,但其原料主要靠美国ADM供应;鲁花的资本结构中有25%为外资所有。
定价权丧失
加工企业普遍亏损
我国是大豆原产地,却在2000年开始成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并逐步丧失大豆的定价权。与大豆类似,目前我国油菜籽含油量比国外的低几个百分点,作为油菜籽生产第一大国,近些年油菜籽进口也在逐步增加。据统计,1996年进口量仅0.04万吨,3年后猛增至138.6万吨,近些年达200万吨左右。
2004年国际资本运作大豆价格先涨后跌,国内一些企业对套期保值缺乏经验,结果高位被套。近七成企业停产,大量企业倒闭。时至今日,国产大豆仍在进口大豆挤压下挣扎。而中国油菜籽似乎也将陷入“大豆的旧泥潭”。去年国内油菜籽价格暴涨暴跌,国内油菜籽加工企业普遍亏损。据统计,湖北省油脂厂亏损面高达95%。
71岁的傅廷栋院士见证了湖北油菜品种改良的过程。传统油菜品种属于“双高”即高芥酸、高硫苷,经过30多年努力,我国油菜逐步实现“双低”,全国普及率达85%,在湖北则高达95%。食用“双低”菜籽油者,其胆固醇总量比常规饮食人群低.15%-20%,最利于健康。从生产方面看,油菜可以改茬、套种,还可以养地增产。从长远来看,这也有利于提高粮油安全系数,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增收。因此,他呼吁人们多食用菜籽油,并提高食用油自给率。
可喜的是,国家对油菜籽的相关托市政策已经出台,5月31日,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要求继续在主产区对油菜籽实行临时收储,并确定今年的收购价格为每市斤1.8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