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近三十年工业发展特征分析

2009-08-21 07:35
现代企业 2009年7期
关键词:陕西全省工业

库 瑞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陕西工业经济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发展机遇,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特征。在近三十年中,陕西工业经济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名牌战略,工业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经过三十年的发展,陕西工业经济呈现出以下特征:

1、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1978年以来,工业经济增长迅速,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增强,特别是“十五”时期,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期初的41.7%提升到51.1%,2007年全省工业实现总产值6587.41亿元,比1978年增长66倍,工业增加值2544.42亿元,增长68倍。2007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为46.6%,比1978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显示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1979—2007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8%,高于GDP年均增速。

近年来,陕西工业增速进一步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连续五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今年以来,陕西工业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权化推动,园区化承载”的发展战略,克服了特大自然灾害和世界金融形势急剧变化造成的冲击,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依然保持高位运行发展态势。前三个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389.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完成工业增加值2215.07亿元,增长22.5%。

2、三大区域特色凸显,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针对国家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的投资倾斜和优惠政策,陕西在区域经济布局上,确立了“重点发展关中,积极开发陕南陕北”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

关中经济在陕西三大区域中处于中心地位,GDP占全省近三分之二,工业是关中经济的主体,主要反映在一是工业比重大,二是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大,三是大型工业企业多,四是国有企业占比高。尤其是近几年,在装备制造业的带动下,经济增长明显提速,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88.44亿元,比1998年增长9倍,年均增长28%。

陕北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现了大量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矿产资源,这些资源成为发展能源化工产业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自1998年陕北被定为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后,区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79.06亿元,比1998年增长23倍,年均增长42.4%。

陕南矿产资源储量品种优势明显,一些矿产资源储量居全省前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食品工业、医药化工、水电、采矿和冶金工业等行业发展迅速。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82.76亿元,比1998年增长3.5倍,年均增长18.1%。

3、主导产品增长迅速。随着陕西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具有本地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群已初步形成,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不断涌现,特别是煤炭、天然气、石油等能源产品储量居国内前列,陕西已成为我国唯一经国家批准的能源化工基地。形成以煤为原料的煤化工产业相互配套的产业集群,丰富的资源为陕西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全省主要产品产量中,石油、煤炭等产品产量迅猛增长,2007年原煤产量20353.51万吨,比1978年增长11倍;天然原油产量2265.87万吨,增长374倍;发电量706.87亿千瓦小时,增长9.7倍……

4、支柱产业优势明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陕西的工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五五”时期末,机械、纺织业是陕西的主导行业,产值占全部工业60%,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举足轻重。“九五”期末,尤其是“十五”期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经济建设步伐,陕西抓紧机遇,实施了工业强省战略,利用资源优势和装备技术能力,将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电子信息技术、医药、有色金属冶炼、纺织和建筑材料确定为促进陕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拉动和提升陕西经济发展,使陕西的产业基础更加雄厚。

5、大型企业增多,经济效益提高。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陕西省工业经济的大型企业集团数量增多。2007年,全省共有大中型工业企业821户,户均产值8.92亿元,比1978年增长34倍。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657.43亿元,比1978年增长85倍,占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52.76%提高到2007年的81.8%。2007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中陕西上榜12家,比上年增加4家。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有8家。

在大型企业增多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在大幅提高。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的的带动下,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12.63亿元,比1978年增长70倍;实现利税1097.8亿元,增长59倍,2007年利润占利税比重达到63%。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7.2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9位,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6、制约陕西工业经济发展的因素。纵观陕西工业经济发展的成就和特征,不难看出,在陕西的产业结构中,重化工业比重过高,石油化工、煤化工及火力发电项目呈现出逐年加快的发展势头,加之资源类产品产量及价格变化对陕西工业经济影响较大,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根本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陕西工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首先,行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陕西工业的发展依赖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等资源型产业,工业增长支撑面比较单薄。多数产业仍然热衷于资源的初级开发,能源和原材料等初级产品占主导地位,产业深加工度不高,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和产业整体效益低,消耗了大量的有限资源、能源,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全省工业经济效益也主要依赖利润占八成的石化、煤炭、有色行业的增长,价格因素影响较大、效益高速增长的基础不稳固。由于上游产品价格上涨,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黑色、有色金属加工业、纺织业等产业成本加大,效益下滑,和能源工业的盈利能力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经济增长明显依靠少数资源型行业的支撑,一旦出现波动,势必对全省工业增长带来影响和不确定因素。

其次,高耗能行业增长偏快。目前我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高投资需要某些高耗能行业的高增长,因此也带动了高耗能行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六行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0%以上,呈扩张态势。高耗能行业的快速增长,给节能降耗带来巨大压力。石油价格上涨造成企业成本增加是对企业生产经

营最主要的负面影响,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炼油企业亏损额大幅提高。前三季度,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亏损企业亏损48.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倍。今年煤炭价格一路飙升,加上限电、运输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加剧了火力发电、冶金、建材、炼焦等企业的成本费用,过大成本的压力,造成这些行业大幅亏损。

再其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迟缓。陕西是科教大省,科研人员及科研实力很强,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专利。但这些成果和专利大多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实力,支撑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使陕西高科技产业发展缓慢。至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4.04亿元,比上年增长17.3%,低于规模以上工业10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占比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实现出口交货值比重也有所下降。

7、针对以上制约因素,陕西工业发展应采取相应措施。首先,提高能源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能源是陕西的优势产业,发展主要依托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渭北能源持续地建设和陕南水电开发,在稳步扩大煤、油、气的产能的同时,切实提高能源产品深加工能力,大力发展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产业,延长能源产品产业链,提高资源产品利用率,杜绝粗放型经济延续,为陕西发展提供强大产业支撑。同时,减缓高能耗行业的增长,加大节能降耗的力度,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陕西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其次,大力发展对工业经济具有支撑作用的大企业和集团。目前,陕西省企业户均资产2.22亿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7亿元,但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企业只有10家,50-100亿元有6家企业,与发达省份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建立一批国际、国内名牌产品和知名企业,要大力培育扶持和引进一批主业突出、拥有核心技术、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做大做强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高新技术产业,抓紧实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扶持骨干企业扩大规模和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速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企业资产重组步伐,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实现规模快速扩张,扩大优势产业的市场份额,提高陕西经济增长点。

再其次,扶持壮大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民营经济是经济增长活力的体现,而许多高科技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对经济增长、增加税收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陕西省国有企业改革和产权结构优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股份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私营企业迅速增多,其中,股份制经济已经成为工业经济中最主要的经济成分,非公有制企业占有比重逐年提高。陕西是科教大省,无论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数量上,还是在科研成果及科研人才上,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陕西要充分利用科技优势,大力支持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使科研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众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实力,成为陕西工业经济又一增长点。

(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学院)

猜你喜欢
陕西全省工业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工业人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