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领导艺术 提高用人水平

2009-08-20 09:46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2期

李 毅

摘要: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个人素质修养的基础上,以丰富的领导经验、深厚的领导科学造诣,对各种领导条件、方法、方式巧妙并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表现出的领导风格和艺术形象,是领导技巧与风格形象的巧妙结合。文章对领导艺术做了探讨。

关键词:领导艺术;个人素质修养;领导科学造诣

中图分类号:C9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8-0121-02

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个人素质修养的基础上,以丰富的领导经验、深厚的领导科学造诣,对各种领导条件、方法、方式巧妙并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表现出的领导风格和艺术形象,是领导技巧与风格形象的巧妙结合。而干部是领导工作的主体,也是领导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更是实现领导意图、领导决策的关键。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领导者的领导艺术主要集中体现在“用干部”上,搞好领导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尤其是以管好用好干部为本。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个人的体会是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用”字的含义,我们常说的用人的“用”字,不仅仅是一个使用的问题,而是包含了“知”、“容”、“育”、“用”、“利”五个要素。

一、知人

知人就是识人,就是领导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深入了解和正确评价下属的品质、才干和专长,对部下的品行、性格、阅历、学识、能力、家庭等各个方面,做到了如指掌、心知肚明。知人方能善任,知人是领导者正确用人的基础,古往今来的杰出领导人都十分重视识人、知人问题,并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识别和使用干部的科学体系,其中主要的是在实践中考验干部、识别干部,让群众评价干部、推荐干部,对干部主要看主流、看大节,“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是各级领导者都必须坚持的知人识人的根本原则和方法。至于识人的具体途径和办法很多,古人就曾以醉其酒观其性、观其战察其勇、喻其利知其忠等办法来识人,虽有一定道理,但难脱唯心之嫌。我认为,日常识别干部应注意把握以下五点:一是在关键时候看干部。在重大事件、大是大非和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修养、意志品质和作风能力。二是个人利益面前看干部。在攸关个人利益、关系个人利害问题上的表现,最能体现干部的思想境界,反映一个干部的利益观、价值观。三是通过工作实绩看干部。常言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而“溜”的目的就是要看谁跑得快,而终点就是最终的衡量标准。干部的实绩就是其最终的工作效果、工作业绩,是衡量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的根本标尺。四是透过群众威信看干部。群众评价评议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干部的素质能力,我们不能以票取人,但可以从中了解他协调关系的水平。五是“八小时之外”看干部。“八小时之外”是指干部的业余时间,这个时间干部心理和身体相对放松,最容易暴露个人的志向、情趣、爱好和品行的真实面目。

二、容人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是作为领导者胸襟要宽、度量要大,能够容别人难容之事,别人难容之人。古今中外凡能举大事、成大事者,无不是胸怀宽阔,志向远大,能够容人的人。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林则徐和王安石的两句名言集中说明了容人容事的重要性。怎样容人?关键有三点:一是容人之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允许同志犯错误,也允许同志改正错误,是党对干部的一条重要原则。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正确看待下属的缺点过失,搞清楚存在缺点过失的主客观原因,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和主观造成的,都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容忍,不能抓住干部的某些闪失不放,求全责备,动辄咎人。二是容人之长。每个人都有别人不具备的专业特长,也有相对的弱项。在一个班子内,班子成员在某些方面有超过“一把手”的才能是正常的,作为“一把手”一定要正确对待这个问题,不要以唯我独尊、唯我独能的心态看待同志,疾贤妒能,压制人才。在这一点上,要学西汉刘邦对人的态度,而不要学梁山泊小肚鸡肠的王伦。刘邦曾向列侯诸将询问自己所以有天下、项羽所以失天下的原因时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这些话说明了一个基本道理,就是“一把手”与其他班子成员之间素质能力应该是互补的,而不应相互排斥,一把手的素质相对比较全面,是帅才,但不一定在所有方面都比其他人强。只要有容人的雅量,就能发挥个人的专长。三是容人之性。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每个干部因个人经历、性格和修养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个性特点,有的人外向甚至张扬些,有的人内向甚至木讷些,有人沉稳,有人急躁。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对待,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以我划线,符合自己口味,与自己性情相投的就好,反之就不好。总之,作为主要领导一定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善于同与自己个性不同、意见相左,甚至曾反对过自己的人共事。

三、育人

对干部不教而诛是害人毁人,用而不教是耗人误人,透支干部的智力;批评提醒是对干部最大爱护,教育培训是给干部最大的福利。实践证明,人的思想总是处在经常变化的状态,人的知识技能需要不断更新。当前,形势发展日新月异,干部工作生活环境日趋复杂,干部思想波动性更大,价值取向的多样性更强,知识更新的需求更为迫切;不加强教育监督,干部就容易出错,不加强培训学习,干部就难以胜任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因此,作为领导者要切实负起培养教育干部的责任,抓好下属的教育监督和培训学习。一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为干部作出表率、做好示范。所谓领导,首先应体现一个“领”字,为干部群众领好路、带好头,领着他们学,带着他们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模范行动教育和感动大家。二要加强引导,经常提醒,大胆批评,搞好对下属的监督约束。就是要切实体现领导的“导”字,通过谈话、谈心等形式及时观察、了解和把握干部的思想动态,肯定其成绩,指出其不足,对其苗头性问题,及早提醒;在其思想遇到困惑、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要循循善诱,向他们教法子、指路子,言传身教。三要抓好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干部的素质能力。既要带头学习,又要当好严师,组织、鼓励和督促干部学习,积极为他们创造和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与条件。

四、用人

用人是领导者知人、容人和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用人五要素中的核心,也是最难把握的一个环节。有人说一等之人用一等之才,二等之人用二等之才;世上没有无用之人,只有不会用人之人,话虽刺耳,但很有道理,说明能否用好人,关键取决于领导者识人、用人的水平和能力。用人之要根本在于知人所能、用人所长、避其所短、用在其时、用之恰当,使之各得其位、各尽所能。人智有高低、志有大小、学有专全、才有长短、趣有喜恶,学识、经历、岗位、特长、性格和天分的差别,造成了人与人之间能力素养的差异性。就领导人才来讲,主要可以分为帅才、将才、谋才和干才四个类型。帅才,素质能力全面,可驾驭全局,统领一方;将才,可亲临前线,冲锋陷阵;谋才,长于谋略,善于谋划;干才,可托付一事,不达目的不罢休。一个领导集体,不论大小、高低,基本都包括这四种类型的人才,如果用之得当,搭配合理,就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领导效能;反之,则会误人误己误事,妨碍工作,贻误事业。刘邦之所以能够最后得到天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对萧何、张良、韩信等人才的正确使用。假设他不是用张良的运筹之长,而让其将百万之众攻城掠地,让韩信镇守后方、筹输粮草,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这样不仅是对人才的浪费,也不会形成刘邦领导集团的最佳结构和效能。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名相,十分注意识人、用人问题,并曾写过相将、用才的专论,但在用人方面也有错用马谡而失街亭的千古遗憾,原因就是把马谡这样的谋才推到韩信的位置上。房谋杜断,是我们常说的一个成语,它源自唐太宗李世民对两个主要谋臣房玄龄、杜如晦的正确评价和使用,意思是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长于决断。同一层次的人才尚且有差别,何况是不同类型的人才,这是对领导者用人方面一个很重要的启示。

五、利人

就是要给予干部以实际的利益,激励他们尽职尽责、干事创业。激励是领导者用人治事的一个基本办法,它的方式、方法很多,有目标激励、情感激励、奖罚激励、示范激励等等,但核心是通过满足被激励者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俗话说:“手中没有一把米,鸡都唤不来”,动物尚且如此,何况对于有着复杂社会心理需求的人。如果一个干部跟着你鞍前马后、辛辛苦苦地干,到头来得不到任何实际利益,谁还会有积极性?结果他不是离你远去,就是消极怠工,甚至会由此心生怨艾,给你使反劲。因此,作为一个地方和单位的主要领导者一定要注意把握和运用好激励的原则,在要求干部艰苦创业,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的同时,在政策和经济等方面允许的条件下,尽力为干部争取利益,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一是经济上使其得实惠。切实关心干部的家庭、健康、房子、工资、奖金等问题,尽可能满足这些方面的合理需要和诉求,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二要政治上关心其成长进步。关键时候要敢于为他们说话,积极向组织推荐,不仅在经济上体现多劳多得,更在政治上体现多劳早用、能者快上。三是工作上给予支持。在干部工作遇到困难和矛盾时,不要躲开不管,更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干部,而要满腔热忱地给予帮助,有时还要勇于为他们承担责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领导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