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内隐学习作为理论基础,在分析中职学生符合内隐学习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活动、评价与反馈系统等五个方面的设计构想。
关键词:内隐学习;中职学生;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技能的目的。笔者拟借鉴心理学领域对内隐学习的研究成果,通过教学实践,探讨在内隐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探索对中职英语课堂进行有效设计的途径。
内隐学习是无意识地自动产生的对概念规则的学习,与外显学习是相对的概念。英语作为高度复杂的符号系统,存在很多“说不清”的地方,内隐学习恰恰可以在没有意识努力的条件下发现语言的隐含规则和潜在结构,如英语“语感”正是无法解释的、需要通过内隐学习才能获得的语言现象。中职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差,学习动机不强,容易产生焦虑心理。适当降低外显学习的比重,加大内隐学习的比重,才能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保持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因此,利用内隐学习理论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符合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
内隐学习理论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Reber A.S.首先提出了内隐学习的概念。他将内隐学习界定为无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环境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具体而言,内隐学习是人们在没有意识到潜在的环境刺激的情况下,习得了某种知识,了解并利用这种知识结构作出反应。与内隐学习相对应的是外显学习,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是学习的两种类型,前者是信息加工的自动过程,因主体对学习过程缺乏明确意识,因而表现出自动性和模糊性;后者是信息加工的控制过程,因主体对学习过程有明确意识,因而表现出控制性和清晰性。不可否认,人们对知识的掌握主要是通过外显的、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努力获得的。但是,在认知加工系统工作过程中,无意识的影响必然渗透其中。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的区别是相对的,实际学习过程既包含外显学习,也包含内隐学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在认知过程中,内隐学习具有优于外显学习的一些特征,如内隐学习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所获得的知识不随时间消逝而消退,具有稳定性。另外,内隐学习还有自动性、抽象性、理解性及抗干扰性的本质特征和高选择力、高潜力、高密性及高效性的特征。
内隐学习理论极大地冲击了固有的教育观念,为教育变革提供了诸多启示和全新的视野,也为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尝试新型教学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职学生符合内隐学习的特点
在尝试新型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对所教的学生有清楚的认识,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改革与实践。就中职英语教学而言,教师应清楚了解中职学生符合内隐学习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能力较差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不感兴趣,学习能力差,容易产生懈怠心理,过多的外显学习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使其丧失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经验和体验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认知模式和范畴能力。中职学生在无意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大量语言现象和知识,这些语言现象和知识将会作为背景知识长期储存在记忆中,在今后的语言活动中发挥作用。如果一味地强调学生有意识地识记、背诵,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学习动机不强中职学生对英语没有稳定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缺乏主动参与英语学习活动的热情,缺乏自信心,对英语学习采取抑制态度。交际教学法中的交际过程,任务教学法中的任务执行过程等都包含内隐学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隐学习的手段,增强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心理压力过重部分中职学生存在焦虑心理,他们认知能力不高,缺乏知识迁移、运用记忆策略的能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不佳,学习目标难以实现,因而,学生容易动摇信心,产生心理压力,对考试或学习存在恐惧心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内隐学习常常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对注意力的需求低、记忆负荷小、受干扰程度小,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内隐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如前所述,内隐学习理论为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中职学生具有符合内隐学习的特点,那么,如何在内隐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呢?
设计的原则一是应遵循知识层次分明的原则。根据内隐学习理论,材料呈现的方式太直接会影响内隐知识的获得,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哪些知识适合内隐学习,哪些知识需要外显学习。二是遵循信息资源丰富的原则。在提供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其他学习资源,如提供一些著名的关于英语学习的网站或者英文短片、动画、漫画等等。三是遵循多媒体化原则。互联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形象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成为可能。在呈现课程内容时,教师应不局限于文本内容,还可以包含图片、图像、动画、视频、音频,在各知识块之间设立多样的链接。同时,多样化呈现学习材料有助于学生内隐地获得知识。四是遵循交互性原则。英语课堂的交际性决定了课堂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分享学习中的乐趣。五是遵循及时评价与反馈的原则。及时的反馈可以避免问题的堆积。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灵活多样的形成性练习和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客观评价学生对课程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
设计的内容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劣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1.学习目标设计。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是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学习目标应该具体、明确,从而为制定学习策略提供依据。在内隐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师进行学习目标设计时,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的内在规则,指导学生进行内隐学习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虽然学生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但却真正掌握隐含其中的内在规则并能长久地记忆。遗忘是英语学习最大的挑战。英语中大量的词汇、短语及语法是中职学生难以逾越的障碍。如果教师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内隐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内隐地获得英语知识,学生将会极大地克服这一难关。
2.学习内容设计。学习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生获得学习信息的主要来源。学习内容的确定以学习目标为中心,规定了学生必须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的广度和深度。在学习内容中应设置提示性内容,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将当前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材料即学习内容对学习效果是存在影响的。研究表明,难度较高、抽象性较高的内容更适合于内隐学习,比如语感的获得。内隐学习是语感学习的重要心理机制。因此,除教材内容外,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难度较高、抽象性较高的学习内容作为必要的补充,如英文报纸、新闻、杂志、记录片等等。学习内容的呈现也是学习内容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内隐学习理论,材料的结构特点突出、内容明显不适于内隐学习。因此,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具有亲和力,富于美感,易于接受,避免内容过于“显而易见”;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的处理上要自然而恰到好处,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隐含其中。比如可以教学生一些简单易学的外文歌曲,学生在哼唱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学到英语的语音、语调、连读、重音,从而形成语感。
3.学习资源设计。学习资源是指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资源。在对学习资源进行设计时,教师必须了解中职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如推荐相关的网站。内隐学习理论认为,轻松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内隐地掌握知识。因此,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应寻找一些具有趣味性同时兼备启发性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思考问题,开展学习。同时,学习资源往往蕴含丰富的异国文化因素,学生可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内隐地获得外国文化知识。
4.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对学习活动目标进行设计时,要考虑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两种模式获得语言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使用英语授课和与学生交谈;可以在黑板旁边贴上本课的生词,让学生通过无意识地多次浏览记住单词;可以利用英语小幽默、格言或谚语进行课堂热身;可以设计一些仿真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仿照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对话表演、故事讲述等。这些活动有助于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还需要借助学习工具来完成。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可以借助多媒体讲授新课,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可以通过动画展示,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总结学习步骤;可以借助电脑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共同研究问题。
5.评价与反馈系统设计。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及时的、客观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便于他们及时改进学习方式、及时补救,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评价的方式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具体而言,对中职学生可以采取以下三种评价方式:自我评价,即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评价;教师评价,即教师通过学生作业情况、课堂表现、测验成绩等对其做出综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成员进行相互评价。
结语
传统的教育与学习理论只注重以理性思维为核心的外显学习过程,却忽视了普遍存在的、无需耗费认知资源的内隐学习过程。内隐学习的发现是学习领域的一次革命。内隐学习理论给我们研究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使得教学方法的改进有了理论上的依据,但能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实现英语教学的突破,其中的关键因素还是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内隐学习,将成为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寻找的答案。英语是21世纪人们获得知识、信息最重要的工具,课堂教学是获得英语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手段,广大中职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内隐学习这一重要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Reber A.S. Implicit Learning and Tacit Knowledge:an essay on the cognitive unconsciou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2]顾柳琼.内隐学习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
[3]史正永,陈开顺.内隐学习及其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J]. 外语研究,2006,(3).
[4]王荣英.大学英语输出教学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5]盛群力.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6]孙立仁.教学设计——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7]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朱文欣(1973—),女,湖南岳阳人,硕士,湖南信息工程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