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校本德育精神的实践探索

2009-08-17 09:53鲍育育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德育实践职业素质高职教育

摘要:德育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职教育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德育担负着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人才的重任。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校本人文资源“吴健雄精神”,倡导高职德育的一种新模式——德育实践,探索德育的实效性,对德育进行了必要的改革,使德育的功能得到了真正的发挥。

关键词:高职教育;德育实践;职业素质

道德是社会生活的规范与准则,倘若仅停留于理论说教,学生学到的不是有丰富内涵的生活智慧,而是枯萎了的“道德语言符号”和“知识气泡”。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是通过与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而实现的。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德育很重视形式,却忽视实际效果;很重视道德的教条与规则,却忽视实际生活中鲜活的教育内容;很注重道德灌输,却忽视学生道德实践的主动性。

接受高职教育的高职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与实际操作能力,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合作意识等内容。如何把职业素质的养成贯穿于平时的德育之中,是每个德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加强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

是做好高职生心理疏导工作的迫切需要在传统人才观的指导下,社会、家长甚至学生本人都认为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是基础教育的失败者,到高职院校就读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社会、家长与学生对职业教育存在种种偏见,导致大多数学生就读高职院校存在自卑心理,进而采取自暴自弃的态度,缺乏明确的职业意识。面对社会、家庭及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压力、突、利益的抉择,许多人因处理不当而陷入焦虑、恐惧、抑郁等困惑之中,严重者甚至表现为异常过激的行为。面对高职生的这种异常心理,作为教育者必须及时找到心理疏导的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也是学校德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体现高职教育精神的迫切需要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有其自身的精神体现,这种精神是在长期办学历史中凝聚而成的,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是高职教育的内涵实质。高职教育精神凸显的实质是交融。首先,是文化与技术的交融。一方面,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具有文化性;另一方面,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等实用型技术人才,因而又有技术性。其次,是专识与通识的交融。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既具有一门过硬的实用技术,同时又熟悉英语、计算机等知识,可达到“一专多能”。为很好地凸显高职教育的精神,培养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所需人才,切实抓好高职生的德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是适应企业文化的迫切需要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此必须走产学结合之路,按照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综合要求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要强化职业素质教育,一方面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另一方面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面向一线、脚踏实地、吃苦耐劳,使他们在就业后能得到较大的发展。因此,做好德育工作也是适应企业文化的迫切需要。

挖掘校本资源,实施德育实践渗透

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其强大的影响力、感染力渗透于学校的方方面面,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奋斗的精神动力。“吴健雄精神”是我院独有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深入挖掘“吴健雄精神”的内涵,努力践行并传承“吴健雄精神”,逐步形成了我院以“吴健雄精神”为灵魂的具有浓厚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吴健雄精神”的内涵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是以世界知名物理学家吴健雄博士的名字命名的。多年来,学院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校本人文资源,深入挖掘吴健雄博士的精神内涵,领悟在她身上闪现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光辉。“吴健雄精神”具体体现为四种精神:

终身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吴健雄从小就懂得要爱国,爱国精神是伴随吴健雄一生的精神,从儿时的“复华”到青年时期要求抗日救亡,到参加“曼哈顿计划”做出极为关键的贡献,可以说吴健雄为抗日救国做出了贡献。后来她多次回国,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虽然人在国外,但她的心里装着祖国。

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不满足于现状,对现成的答案敢于提出疑问,善于思考,勇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思路,这是吴健雄博士在科研工作中所体现出的创新精神。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了解吴健雄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情形,就不难发现她的聪慧、她所具备的物理学天赋,但最关键的是她有一种对科学的严谨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年轻时的吴健雄就言语不多,待人温和,认真学习,因此,在求学时代,她并没有好高骛远地追攀时髦的科学理论,而是踏实地把眼前的问题弄得透彻清楚,这也是她以后从事科学研究的一贯作风,即实事求是。

谦虚俭朴的律己精神吴健雄在柏克莱停留之后,住在离学校不远的国际学舍里,除了科学,她还努力学英文,了解美国事务,如果一个问题想不通,夜里必独坐思考。吴健雄在中央大学时代的同窗好友、学习化学的程崇道女士曾经写文章回忆说:她和吴健雄同样住在南楼宿舍,在面积不过方丈,仅容一桌、一椅、一榻的屋中,经常看到吴健雄闭门读书,在宿舍的电源关闭后,还可以看到她在摇曳的烛光里独坐看书的身影。这种谦虚好学、自律勤奋的严谨态度给程崇道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吴健雄精神”的内涵在我院德育实践中的体现

吴健雄博士身上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始终是我院学生学习的榜样。以“吴健雄精神”为主题,学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以此锻炼学生的思想品质,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收到了良好效果。

首先,深入挖掘“吴健雄精神”的内涵。学院多次组织校内外专家及吴健雄亲友研究“吴健雄精神”的内涵,形成了对“爱国、创新、求实、律己”为主要内容的“吴健雄精神”的共识。

其次,构建以“吴健雄精神”为核心的校本德育体系。确立了“厚德载物、积健为雄”的校训;初步形成了“重德笃行、务实求新”的校风、“崇德敬业、善道求真”的教风和“明德勤学、尚能求精”的学风。

再次,打造富有吴健雄精神特色的育人文化环境。建成了由“华人之光、郑和航海、娄东文化、知识阶梯”四大雕塑群组成的知识广场,开辟了吴健雄陈列室,将校圆环道命名为“健雄大道”。

在德育实践中渗透“吴健雄精神”的措施与效果

(一)“吴健雄精神”教育成为我院职业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组织师生员工多层面开展主题活动。学院把瞻仰吴健雄墓园、参观吴健雄陈列室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项德育课;在厚德网上开设“我们的吴博士”栏目等,旨在继承和弘扬“吴健雄精神”;开展以“吴健雄精神与我”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组织近百名学生共同探讨“吴健雄精神”对他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2007年5月,学院建立了吴健雄陈列室,使之成为新生入学、在校生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德育基地;编印了校本教材《走出健雄MBE课程》,将其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读课本。

(二)以“吴健雄精神”塑造学生的灵魂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注重灵魂的塑造乃当务之急,这是金钱买不到、物质换不来的,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精神财富。“吴健雄精神”是我院独有的宝贵精神财富。我院人人领悟“吴健雄精神”,个个践行“吴健雄精神”,处处有“吴健雄精神”的烙印。

加强德育实践基地建设多年来,学院把“吴健雄精神”教育与校内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将道德理念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动,使德育实践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和完善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建立与当地教育资源相适应的德育实践基地,依托太仓丰富的人文资源,学院先后与太仓市文广局、张溥故居、江南丝竹馆、太仓市博物馆、太仓市检察院、太仓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太仓市检察院、太仓市法院、太仓市看守所、苏州军分区预备役高炮团、太仓太星村、电站村等单位签约共建德育实践基地,并多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此外,郑和纪念馆、张溥故居、吴健雄墓园等德育实践基地也为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使德育实践与专业实践相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出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职业教育的全过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环节都需要与社会实践接触,学生的职业意识越强、德育实践的内容与形式越接近专业,就越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1.校企合作,为德育实践与专业实践的结合提供平台。近年来,学院注重校企结合,在丰富和深化“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按照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先后与德国企业克恩里伯斯(Kern-Liebers)弹簧有限公司和慧鱼(Fischer)(太仓)建筑锚栓有限公司组建了太仓德国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DAWT);与德国舍弗勒集团(Schaeffler)(中国)有限公司成功合作,建立了舍弗勒培训中心;与德国工商行会上海办事处共同建设了“AHK—上海、健雄学院德国专业工人培训中心”。通过常年与德国企业、工商行会的合作办学,我院不仅吸收了原汁原味的德国“双元制”教学经验,而且开展了“双元制”模式的本土化实践,先后与莱克电子、新阳光机械集团、史泰博佩佩办公用品有限公司、太仓赛路客电子有限公司等合作,形成了具有本土气息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定岗双元”培养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我院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被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王明达会长誉为“堪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样板”。

2.“吴健雄精神”的内化——寻求德育实践与专业实践的结合点。借助校企合作这一平台,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培养,吴健雄博士身上所体现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也通过这一平台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我院始终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培养相结合,力求培养出专业技能过硬、道德品质高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此过程中,结合“吴健雄精神”的渗透,我院开展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诸如意志品质、吃苦耐劳、勤奋刻苦、创新求异、团队合作等等,使德育实践与专业实践互为渗透、相互促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要加强技术、技能的训练,更需强化职业素质的培养。德育实践作为高职德育的一种模式,越来越受到德育工作者的青睐。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将以“吴健雄精神”为德育实践的载体,深入挖掘其内涵,不断探索德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江才健.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吴健雄[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经贵宝.借鉴、创新、超越[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郭本禹.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4]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白山.职业教育需要企业积极参与[J].职教论坛,1999,(4).

[6]张志坚,等.大学生道德教育亟待加强[J].教育与职业,2003,(3).

作者简介:

鲍育育(1970—),女,江苏太仓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德育。

猜你喜欢
德育实践职业素质高职教育
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电气设备课程模块化改革与实践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用心沟通 用情呵护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院校德育实践科学路径研究
系统论视阈下德育实践载体的选择与优化
德育实践的三大形态及其教育意蕴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