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网络环境的应用

2009-08-17 03:34王泽功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利用网络环境信息技术

王泽功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国家大力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探索的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融合到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利用网络环境实现“无纸化”阅读

网络环境是实现“无纸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的最有效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网络环境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如,朱自清《春》一课教学,作者对初春的山、水、虫、鸟、草、树、风、雨、人,写得何等全面而仔细。在课文中他巧妙地把景物和感受描绘成一幅新鲜、活泼、生机盎然的春景图。笔者在教学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各学习小组中提供给学生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浏览《聆听春天的故事……》教学网站,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如春天的景物、春天的摄影、春天的童话等等,为学生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提供了充分的资料(图片、照片、文字、录像等)。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有兴趣地自主浏览,从而熟悉、感悟春天,拉近与课文《春》的距离。在网站中笔者将描写春的重点词语,如“欣欣然”、“朗润”、“赶趟儿”、“舒活”、“一年之季在于春”等做成闪烁的文字。每个学习小组根据兴趣选择重点来感悟,并将计算机提供的资料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相结合,教学软件中的资料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从而感悟了重点,领会了主题思想。

二、利用网络环境丰富情景教学

在网络信息时代,教学中的教材不再是单一、固定、陈旧的文字材料。它可以是多样化、个体化、更新更快的多媒体支持下的超文本。通过信息网络,可以使教学涉及的一些事物、现象等现实生活中学生积累不多的、比较贫乏的,都可生动地、具体地、直观地再现出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他们的合理猜测、推理提供帮助,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多姿多彩,使教材“活”起来、丰富起来。

多媒体网络具有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动画以及视频图像等进行实时处理,变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的功能。如在《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时,学生对热带雨林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局域网优势,引导学生通过资源共享,在本地电脑中调用网络上的大量环境优美、特产丰富的热带雨林多媒体资料,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被迅速激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讲述雨林的毁灭给人类带来世界性的灾难时,则让学生细细观看洪水泛滥、风暴侵袭、疫病流行的等灾难场面……这些触声、光、色、形于一体的情景,把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了一幅幅形象而又动感的画面。这些画面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具有形象性、趣味性,是其他媒体与手段无法媲美的。

三、利用网络环境构建师生交流平台

网络环境优于其他任何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的巨大作用。

利用网络教室内联网的优势,通过资源共享互相调用来达到师生、生生互相交流的目的。例如:在《向沙漠进军》拓展部分教学时,要求学生写有关环境保护的短文,学生完成的习作发布在网络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同学们的习作,帮着同学把有问题的地方进行修改.修改的地方使用不同的字体和颜色加以区别或引起作者注意。教师再利用多媒体的转换手段将学生中典型文章提供给学生,让大家看同一篇文章,面对同一个问题,师生共同参与评议、修改,共同鉴赏佳作。经过示范性评改后的自我完善,教师又可以引导学生调用伙伴的作品进行欣赏、评价;接着,教师指名学生独立表述评改意见,同时进行又一次转播。网络的即时交流优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作文水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网络环境实现协作式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所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习者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在《中国石拱桥》一课教学中,我在课内学生自学浏览的网站中加入了讨论的功能,让学生与老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还增加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后学习补充,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同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把他们听到的、看到的讲给大家听,也可充分发表自己学习后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学习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总之,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做到读写结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语言、文字、图像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阅读,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因材施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利用网络环境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利用网络社交平台 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环境清洁工
帮助学生走出习作低谷的有效策略探析
漫观环境
他已作了“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