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文人相轻”

2009-08-17 09:53
书屋 2009年7期
关键词:子虚左思王充

王 志

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话常被后人拿来奚落文人,其实却不足取。

一方面,喜欢相轻的绝不只是文人,武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如关羽,据《三国志》载:“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另一方面,文人也有相互推尊的一面。如《晋书·陆机传》载,东吴被晋所灭后,陆机、陆云被征入洛阳,他们去拜访太常张华,张华叹曰:“伐吴之役,利在二俊。”于是荐之诸公。

说到文人相轻的原因,曹丕归结为两条:“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于自见,谓己为贤。”然而,既曰“常人”,则是一般人皆有的毛病,若表现在文人之间就是“文人相轻”,那么在武人之间也当有“武人相轻”,在商业领域也应有“商人相轻”,如此类推,相轻的亦不止于文人,如何但拿“文人相轻”说事儿呢?事实上,三教九流之中,文人之所以独独给人以“相轻”的印象,不过是因为文人们总能把他们的意见与批评用漂亮的言辞吐露出来,而其他行当的人因为拙于言辞,不能将其相轻之意写成文章而广布于人口罢了。

曹丕用贵远贱近解释文人相轻,在其前其后皆有持论相近者。其前,如东汉中叶王充《论衡》亦云:“画工好画古人,不肯图近世之士者,尊古而卑今也。贵鹄贱鸡,鹄远而鸡近也。扬子云作《法言》,张伯松不肯观,以同时也。使子云在伯松前,伯松必以为金匮矣。”在其后,刘勰《文心雕龙》云:“韩非《储说》始出,相如《子虚赋》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非同时则贱哉!”然而王充与刘勰的话也不尽可信。据《汉书·扬雄传》记载,扬雄完成《法言》与《太玄》后,“《法言》大行,而《玄》终不显”。可见扬雄的《法言》在扬雄在世时就受到普遍推崇,张伯松不肯观,只是特例,且其不肯观,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其原因为扬雄是其同代人之故。王充的说法只是他个人的揣测。再说刘勰。刘勰的说法更不通。韩非被下狱,乃是受李斯和姚贾的陷害,并不是秦嬴政知道他是“今人”而轻视了他的才学。相反,嬴政知道《储说》为韩非所作后,是通过发兵威胁韩国才索得韩非入秦的。至于汉武帝,他得知《子虚》为司马相如所作,便速召相如来朝,何尝以相如为今人而鄙夷《子虚》了呢?再以曹丕来说,曹丕自己便是个文人气质很浓的帝王,他写的诗,明钟惺《古诗归》说:“便婉细秀,有公子气,有文士气。”然而曹丕自己的《论文》对他同时代的作家却是颇多揄扬,丝毫不见贵远贱近、文人相轻的毛病。又如,《晋书·文苑传》载,左思欲作《三都赋》,陆机入洛,也想作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甕。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陆机初不知左思才华,有些轻视,这是可以理解的。及后得悉左思文采,而能一改前时之意气,又何其令人赞叹!

现在人们提起文人,便想到“文人相轻”,或者“文人无行”,或“一为文人,便无足观”之类的话。其实文人这个词最早指的却恰是有道德的人。如《尚书·文侯之命》“追孝于文人”,唐代孔颖达疏曰:“追行孝道于前世文德之人”,将“文人”解为“有文德的人”,也就是有道德、知礼法的人。到后来,文人则被用来指擅长写作文章而又专力写作文章的人。如东汉王充《论衡·超奇》说:“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议者为文人。”此义起于何时,如今不能确知,但大概最晚不会晚于汉初。汉初所传《韩诗外传》卷七载:“传曰:‘鸟之美羽勾啄者,鸟畏之;鱼之侈口垂腴者,鱼畏之;人之利口赡辞者,人畏之。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诗曰:‘我友敬矣,谗言其兴。”这里的“文士”,意思与“文人”相近,已经是指擅长运笔、专力写作的人了。只是从《韩诗外传》的叙述来看,文士似乎已经被其当作善用笔杆子杀人的一伙人了。曹丕说“文人相轻”,这对“文人”已经是很客气的了。

猜你喜欢
子虚左思王充
酷爱学习的王充
孟母断机子虚
弟子规·出则悌(七)
三人成虎
他们去哪儿了
《金瓶梅》与《红楼梦》的“色空”阐释——从“子虚之死”到“贾瑞之死”说起
王充路
浅论王充人性论非“性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