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斌
[摘 要]学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独立院校主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体育在独立院校教育中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发现当前独立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体育意识淡薄的情况,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独立院校;体育意识;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 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18-0104-02
终身体育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指从人出生到死亡之前都要参加体育运动,即将参加体育运动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是人们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各种教育的总和。
1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必要性
1.1 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
体育意识的强弱是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学校的体育教育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学会锻炼身体的一些基本方法,同时使他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这就表明了独立院校的体育教育只是人生接受教育的一个阶段,是他进入社会体育的连接点。其次,独立院校体育要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充沛的体力完成学业。而且,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必然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及生活质量。由此可见,独立院校体育发展已具有终身意义,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1.2 企业对职工身体健康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必然带来了竞争的加剧,在现代社会的企业里除了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外,对员工身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企业的扩大,其工作强度也在不断地加强,对健康的要求也就越高。现代的企业中,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扩大知名度,许多企业采取强制措施让职工参加最低限度的体育运动,外国一些企业还把职工体力测定结果与报酬联系起来,这些都促进了终身体育的发展。独立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都要进入企业,而企业的快速发展又来自于每个员工所创造的业绩,职工的健康也就是企业的财富。所以,对独立院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学会几种健康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可为其在以后企业工作中打下一个良好的身体基础。
2 独立院校学生体育意识不强的原因分析
2.1 学生的因素
心理学分析认为:只有当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才能对这项活动始终充满热情,从而克服一切困难进行身体锻炼,使体育锻炼成为自觉的行为。然而,目前学生锻炼的状况却很不乐观。许多独立院校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认识不足,不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参与体育活动不可能持之以恒,一旦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就会终止体育运动,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如此循环,就造成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实践较少的情况。
2.2 体育教师的因素
一个人技术水平越高,体育态度的意识也就越强。所以技术能力的高低与体育意识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技术指导,就能促进运动技能的提高,学生在运动中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也就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但是,由于某些体育教师业务水平不高,备课时又没有很好地钻研,在传授技术时讲解不正确,使学生掌握其技术困难,造成运动技能低下。同时,在体育锻炼时,教师对学生的技术指导也不得力,学生盲目的进行锻炼,有时甚至会造成学生运动损伤。因此,学生对体育运动有了“厌学”情绪,造成了体育意识淡薄。尽管现在的人们对体育意识的认识提高了,但是,由于受到以前传统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学只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没有一点主动的意识,一旦离开教师就无法实施自己的体育活动,更没有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能力,所以大部分学生走入社会即与体育挥手告别,十几年的学校体育就到此结束。
2.3 家庭社会的因素
实践证明,有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帮助,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学生在学校最愿意听的就是班主任的话,如果家长和班主任对体育锻炼有正确的认识,并支持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积极锻炼的态度。但是,目前的状况很不乐观。一些家长和教师认为,学生在学校的任务就是学好知识,要为以后的工作着想。正是因为这种不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对体育产生了消极的态度,阻碍了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
3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
3.1 教师素质的提高
在现代社会的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师面对的是众多的学生,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体育教师又不可能样样精通,必有他的长处和短处。然而,学生有不懂的体育知识一般都会找老师帮助,所以体育老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就很关键。如有的学生喜欢乒乓球;有的学生喜欢踢毽子;有的学生喜欢看各种体育比赛项目,这就需要老师的综合素质。
3.2 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改革
独立院校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通过调查可以得出,学生对自己选择上什么体育课较欢迎,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使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在教学内容上应根据学生兴趣的特点和自身能力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要改变过去那种固定模式的课程体系,开设一些内容丰富、个性化的课程,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了解到体育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可以使其终生受益。体育课任务就应本着提高和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健康为目标,教会学生体育知识和锻炼的方法,为其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3.3 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就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情感兴趣,就会有力图掌握它的迫切愿望和强烈要求。欲望来自渴求,兴趣源于好奇。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热情,使他由被动体育转变为主动体育。只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他们身心充分体验到参与体育活动的愉悦和满足,才能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形成体育意识和能力。其次,在体育锻炼中让学生们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体育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运动中获得乐趣,使体育锻炼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5:234-235.
[2] 赵燕.对沈阳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研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7):62-63.
[收稿日期]2009-04-17
[作者简介]薛斌(1963—),男,云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和商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