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阳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的拓展延伸已越来越受到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一方面,体现了体育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令人欣喜;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盲目跟风,误入歧途,为拓展而拓展,为延伸而延伸,也不在少数,令人忧虑。本文拟从原则与途径两个方面,对体育教学的拓展与延伸问题做些探讨。
一、体育教学拓展延伸的原则
(一)追求“体育性”是拓展与延伸的前提
这是体育教学的首要原则。毛振明教授指出:
“体育教师要牢记体育课的学科性质,要使我们的每一堂都上得像体育课,要使体育课完成体育学科被赋予的任务和使命,不能让体育课走偏走样。”近来,出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有些教师为了凸显体育教学的“新颖性”和所谓的“拓展与延伸”而丢弃课程的本来性质。
例如:让中学生把毽球当成秧苗,蹲在地上插秧、补苗、除草,并用空塑料瓶假装给秧苗施肥、浇水等模仿动作。有的把围棋、象棋、吹肥皂泡、买南瓜等引入教材进行拓展与延伸;有的把尿素袋开发成“时装”,让学生在上课时学走时装步等。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新体育课改只注重主体教学、快乐教学等,把体育课上成了休闲课、游玩课、活动课,这是对新课改认知上的严重误区。
确实,我们不必一概反对体育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也不必一概反对体育课堂上有歌有舞有表演,关键是要看是不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可以这样说,最有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的拓展延伸才是体育教学的拓展延伸,否则,顶多算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
(二)追求“目标性”是拓展与延仲的基础
每一节体育课,教师都要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实珊情况,是衡量一节体育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因此,体育教学的拓展延伸,也必须最有利于达成这节课的特定教学目标而展开。
比如:一位教师用废报纸折纸飞机进行投掷教学,很短的时间内匆匆结束对投掷的教学,教学拓展时花近十分钟讨论环保问题。引入环保教育充实体育教学本是课堂一太亮点,但应避免花费过多的时间而导致喧宾夺主。体育教学的重心归根到底还应重视该节体育课目标的达成和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课堂不管如何与其他相应知识的渗透和整合,无论怎样对形式进行创新与求异,体育教学与一定密度的练习、运动负荷和运动量始终是主流,是主要达成的目标,不能喧宾夺主,学生还来不及进行细细的咀嚼品味,就已经进入了所谓的拓展延伸。这样本末倒置的做法,必然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无益而有损了。
(三)追求“实际性”是拓展与延伸的保证
具体说来,体育教学的拓展延伸必须符合教学实际:一是教材实际。不能牵强附会,不能偏离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二是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三是课堂实际。要考虑时间、场地、情景的限制。
例如:同样是行进间运球的巩固练习,既可以采用“直线运球接力”,也可以选用“圆圈十字运球接力”,但实际课堂效果证明,学生在“直线接力”中的参与热情远远不如在“圆圈十字接力”中的高-传接球练习时在“对面传接球”中表现出的兴趣远不如“打龙尾”中的高。如在课堂中组织“投准”游戏时,部分学生在多次投击失败后可能会丧失兴致,只要适时缩短距离,适当满足学生成功的需求后,就会重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二、体育教学拓展延伸的途径
体育教学拓展延伸的途径有课前的拓展延伸,比如预习新课时,查阅相关资料,搜寻有关信息,了解项目特点、练习方法、安全措施等。有课中的拓展延伸,即在课堂上进行的学生自我组织能力、探究能力和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有课后的拓展延伸,比如体育课结束后,布置学生根据体育内容,在课外进行的拓展延伸练习。下面着重从四个途径进行一些梳理。
(一)向立足体育教材拓展延伸
向体育教材拓展延伸,就是对体育教材的背景、内容、主题、练习方法等进行纵向、横向的挖掘勾联,寻求其中最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因素予以应用。
1、探究教材知识背景
在一节武术课教学中向教材的背景拓展延伸时可以这样说:“同学们,武术是中国体育文化的奇葩,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你们知道什么是武术吗?”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发言,然后教师总结归纳从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内容和分类、特点和作用、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武术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2、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衍生练习
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动作技能、技术的规律,让学生通过对所学动作的理解和思考,触类旁通,加强辐射,从而创设、发现锻炼作用相类似或更有针对性的、效果更好的锻炼方法、手段。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拓展延伸。如在教学滚翻组合动作时,向学生提出下面的问题:“大家对前、后滚翻的动作都掌握得不错,我们能不能稍微改变一下,变成新的动作或一连串的动作呢?”于是学生大胆尝试,反复练习,做出前后滚翻直腿起、分腿起等动作,甚至做出了意想不到的滚翻组合动作,从而让学生通过练习实践,迁移创新,达成教学目标。
3、设定与发展学生能力的练习主题
在一定主题任务下进行互动,强调通过完成主题任务,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目标的实现,强调开放的、创新的多边互动教学拓展延伸。比如在跳绳的教学中,老师提出“跳绳的方法有几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来回答,也可以创新。“跳绳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什么?”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经过讨论、研究归纳出手脚协调配合的重要性。“跳绳在我们中国古代还有一个什么名称?”可以让学生自己猜想,然后再讲解跳绳的历史。“你最喜爱的跳绳动作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和练习的体会自由发表意见,然后说出理由,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可以从动作的优美性、实用性、技术难度和健身性几方面进行总结。“你最渴望学会哪种跳绳方法?”让学生说出想学的动作,可以是自己想的也可以是已有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生选择后还要让学生说出为什么?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答,可以帮助学生对跳绳运动有一个全面的和整体的了解。
4、运用相类似的动作技术
例如:“远撑前滚翻”是教材体系中“滚翻”类的重要内容之一,练习中提示学生身体的重心要由低至高,手触垫子的距离由近渐远,适时设定障碍以限定远撑距离。由于学生的能力差异,男女力量上有差距,可以将教学分成五种
梯度:①前滚翻①手远撑前滚翻③鱼跃前滚翻④跃过一定高度(可设置小垫子)的前滚翻⑤可自创开始和结尾的鱼跃前滚翻(例如结尾可加挺身跳等)同类“滚翻”练习内容进行学习,有利于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5、经历挑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训练项目,让学生通过这些训练项目经历心理挑战的锻炼,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促进其心理素质的改善和提高。比如不少学生听到上耐久跑课就脸色大变,对耐久跑课有厌烦情绪,甚至有恐惧心理。首先激励同学们: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历尽坎坷,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要认识到只有不畏艰苦,遇到困难能够努力克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迈向成功的彼岸。其次采用分层教学,既保证了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克服了对耐久跑的心理障碍,通过反复激励,毅力增强了,勇气增强了,克服了恐惧心理,自信心也增强了。
(二)向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作为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把课中所学的知识、技术内化成自己的技能,并且把此项技能运用到体育锻炼的实践中去,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在学习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老师提出;利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设计并体验在不同的距离和角度上最合理的投篮技术要点有哪些?有人防守与无人防守时怎样合理地运用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提高投篮命中率的要素有哪些?对以上三个问题,要求学生在篮球学习中去思考、体验并设计出最适合于个体的技术要点和练习途径,并不断进行交流,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利用已学知识寻求新的知识点,设计出自己的学习目标,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向感悟和体验生活、经验拓展延伸
向生活的拓展,就是说在体育教学中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向生活、经验延伸开去,产生个性化的感悟和体验,体育教学向生活拓展延伸,不仅能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韵距离,而且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和乐趣。
1、联系学生自己生活
例如,在《鱼跃前滚翻》这一课时,先讲一个生活的实际故事:明明放学骑车回家路上,忽然撞到了一块大石头上,人从车子的前面翻了过去,就在落地的一刹那,他做了一个动作化险为夷。这个动作是什么?它真的那么神奇吗?
2、联系社会、自然生活
障碍跑——生命教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教师设置情景——救护区、灾难区。学生越过障碍,把受伤的同伴从灾难区救回救护区,并利用所掌握的救护知识和技能对受伤同伴进行包扎。整个情景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在跑的练习中结合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救和互救,合理处理个性、集体关系,充分感受生命教育的意义。
(四)向其他学科拓展延伸
向各学科拓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与横向学科的联系与渗透,起到以点带面的教学作用。
例如,在《耐久跑》这一课中,利用毛泽东的七律诗《长征》就可以起到鼓舞学生信心和勇气的作用。比如:学习弯道跑技术,教师通过逐步引导及学生的切身体会,并初步体会离心力对圆周跑的影响,说明物理离心力的概念以及怎样克服离心力等,障碍跑的运动项目,运用初中历史教材中着重表现了红军“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的场景。通过两科教学资源的整合,使体育课堂透出“红色文化”的气息。一方面学生扮演红军的角色,在“长征”的情境中能获得练习的兴趣,产生内驱力;另一方面练习过程中体验前进的困难,更能激励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江苏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22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