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对策研究

2009-08-14 07:41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普通高校

杨 洋 付 明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意见,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本科社会体育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 社会体育 专业发展 对策

社会体育专业,是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兴起而设置的新兴体育专业,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体育的主体。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体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体育专业在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体系中将越来越占有不可缺少的地位。建设和发展社会体育专业、培养高级社会体育专门人才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是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民健康素质的大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从1995年至2003年短短的9年时间,全国就有68所高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在数量上发展很快,专业布点已基本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体育界专家和教育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社会体育专业如何生存与发展,不仅是摆在学校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探索与思考的重要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10年来相关教育文件和研究论文,收集参考多所高校,其中包括体育院校、师范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等有关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教学计划和管理方面的资料。

1.2访谈法

调查访问了有关高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用人单位,多所高校同行围绕本专业建设与改革等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访谈。

2 结果与分析

2.1招生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经费投入有限,办学条件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

在客观上受到经费保障投入和环境资源短缺等方面的局限,仍未能适应专业招生人数递增与发展的需要。在主观上统筹规划和评估论证不够,这将成为影响和制约当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可持续协调发展中的主要因素之一。

2.2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笼统宽泛,人才规格要求模糊不清专业。

培养目标定位是确定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和规格要求的关键。目前,各高校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人才规格要求,基本上是按照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介绍》中的要求,结合高校办学实际而确定。目前的一些高校缺乏自身特色和优势,对培养目标处于模糊状态,其主要根源是对此新专业的设置评估论证缺乏科学定位和认识不足。

2.3课程设置重点不突出,主要课程体系建设缺乏依据。

作为一个新设置的专业,在课程主干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其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与资源配置上,高校对其针对性和有效性所存在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在合理配置各学科之间相应的课程结构及其比例,处理好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实践课程和特色优势课程等之间的关系上缺乏依据。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课、实践课等设置结构比例方面,存在课程门类设置多而杂,重点不突出,特色不明显的问题。课时计划和安排不合理,专业课程和主干与特色课程学时不足,缺乏新兴项目介绍和选修课程效果评价。有的高校设置的选修课,效果不佳,难于落实。原因主要在于对新办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和体系建设缺乏依据,缺乏科学系统研究,缺乏专业特色教材,同时,受高校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局限而制约。

2.4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和基地建设相当薄弱,针对性实效性不佳。

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是实践教学课时数安排较少,约占总课时间较短。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单一,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层次性。

3 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对策

3.1增加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近年来,许多学校在不断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体育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确保了体育教学改革的进行。然而,高校体育的运行,仅仅靠学校下拨的有限经费是很难呈现良好局面的。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严重缺乏的现象显得日益突出,尤其是高校学生实现全员选项后,学生自由选择的时间和空间较大,大部分高校现有的体育教学条件和环境不能满足学生和教学的最低要求。因此,建议各高校应尽量尽快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完善场馆、设施,确保多种项目在学校的普及,使学生能够选择学习到自己的满意项目。另外,也可以尝试与其他单位进行资源共享,改善教学条件。

3.2努力扩大专业平台,增强适应性

进一步加强我校社会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对相近学科的基础课进行精简、融合,保留主干,强调知识体系的简约化和综合性,扩大课程的综合范围,构筑公共基础课平台;在专业课设置上,纵向拓宽专业口径。根据专业方向分为若干系列选修课,给学生留出广阔发展空间,在学生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发展方向。

3.3积极整合课程设置

根据培养目标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对相近学科的基础课进行精简、融合,保留主干课程,扩大课程的综合范围,打破课程体系的单一性、独立性和封闭性,增加开发性。强调拓宽基础教学的课程,改变本科教育内容偏窄、偏专的倾向。增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类的课程,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构建起可适应终身体育教育和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课程体系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相对的动态性。

3.4完善和加强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

加强社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应加强与社会体育企事业单位的密切合作,除健身会馆或健身俱乐部等综合性实习基地外,也可以挂牌、挂靠、入股各类运动单项俱乐部、协会式健身中心,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双方受益。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的实习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大量反馈信息,从而推动社会体育专业各方面的改革。增加实习时间,强化实践环节。要制订详细的实习计划,对实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强化培养学生实习的独立操作能力,同时,实习和就业相结合,让学生到有就业意向的单位实习。要结合课程,随时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实习,鼓励学生积极组织各种课外体育活动、民间体育活动,积极参与社会体育指导,参与各种大型体育活动,锻炼学生赛事组织、管理、裁判等能力,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汉云.大学体育的改革与转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

[2]杜学工.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体育世界,2007,(10):107-108.

[3]汪元榜.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现状与改革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7):975-976.

[4]张庆建等.社会体育专业发展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学研究,2005,(13):45-47.

[5]陈章玉.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7):113-117.

猜你喜欢
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普通高校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综述
合理利用高校体育场馆为社会体育文化服务
科学构建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