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 珂 魏万德
摘要:双关语一般被认为是不可译的,但不可译性中又包含有相对的可译性。在双关语的翻译中,译者首先要考虑的是其言内意义的保留,保留言内意义就是保留双关形式。其次可以在保留原文修辞效果和语篇完整的条件下,对原文双关语的所指意义和语用意义进行取舍,甚至创造一个全新的双关语来取代它。如果言内意义无法保留,则要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对其进行补偿,常见的有音韵、比喻、仿拟及多种修辞格的运用。
关键词:双关语;言内意义;补偿
中图分类号:H059;H315.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09.04.028
一、双关语的翻译现状
双关语的希腊文是“paranomasia”(equal word).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Poetry and Poetics《普林斯顿诗学百科全书》中这样定义pun:“A figure。f speech depending upon a simi-larity of sound and a disparity of meaning.”,即双关是一种修辞格,依靠词汇发音的相似与意义的不同来形成双关。双关语可粗略分为两大类,即谐音双关和一词二义双关。
每种语言在经历了长期的演变以后,形成了一整套包括发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在内的体系。双关语这种原语中的巧合到了译语中往往不复存在。无论译者采取什么样的翻译手段,都会或多或少地失去原文的特色。许渊冲曾说意美最难传达的可能要算双关语。“传统译论认为双关语音(形)义两方面难以完全兼顾而几乎不可译,常常语焉不详或一笔带过”。在有限的资料中关于双关语的翻译着墨不多,如徐仲炳谈到了吻合法、舍取法、舍弃法、加注法;李定坤谈到直译法、意译法等方法。在其它著作中,“……法”的论述也层出不穷。这些方法往往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而流于简单的堆砌,更有出现率颇高的“表层意义、深层含义”这样的模糊字眼,不同的读者会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在此,笔者尝试借助社会符号学的观点,提出有效的翻译方法。
二、双关语言内意义的保留
社会符号学强调翻译必须充分考虑各种语言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和功能,其中意义是指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及语用意义。翻译中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哪种意义?关于这一点众说纷纭。各种文本的特点不尽相同,对于在翻译中意义和功能的分量轻重的取舍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规定。在文学作品当中,语用意义、言内意义及美感功能应占有重要地位。社会符号学强调与文本有关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其中包括言语形式。翻译中若是牺牲了形式,也就牺牲了意义。译者在翻译中应尽力保留双关语的形式,使译文读者也可以体会到原语所具有的意义、发音及文体上的美感。所以,言内意义的传达对双关语的翻译来说尤为重要。
(一)双关语译为与原语相同的双关语
这里的“相同”指译文的双关语保留了原文双关语的两层意义(即所指意义和语用意义)。
例1:First Gentleman:…I am sound.
Lucio:Nay,not as one would say,healthy;but so sound as things that are hollow:thy bones are hollow:impiety has made a feast of thee。(W.Shakespeare,Measure for Measure)
绅士甲:我的身体响当当的。
路奇欧:响当当的,可并不结实;就像空心的东西那样响当当的,你的骨头都空了;好色的毛病把你掏空了。(英若诚译)
第一个“sound”是“完好”、“健全”之意,但如果翻译成“身体很棒”,那么后面的“so sound as things that are hollow”,就成了“就像空空的东西那样棒”,这就不符合逻辑了。译者巧妙地落足于“sound”这个词的第二层含义,即“响当当”,这就照顾到了第一个“sound”的意思,而中文是用“响当当”来表示“很棒”、“不容置疑”之意,另一个双关由此构成,并同属一词二义双关。
这个译例完好无损地传达了原语的意义和功能,但这样完美的例子少之又少,只能称作“非典型”。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幸运,就应该结合上下文的具体情况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二)双关语译为与原语不同的双关语
传统译论认为译者虽然有时可以制造另一个双关语,但全凭天赋,没有多少可以传授的技巧。比利时学者Delabastita并不同意这种看法,他指出,“可以假设,任何语言都有制造双关语的能力,所以谁也不能否认,对双关语进行各种各样的跨语处理(interlingual processing)是可能的”。译为不同的双关语,并不是指双关语类型上的不同(如将一词二义双关译为谐音双关),而是指在忠于原文的阅读效果的情况下,对原文双关语的所指意义和语用意义进行适量取舍,失去其中一层或双层意义,甚至于改变原文双关语的位置,而在其邻近位置上创造新的双关。无论翻译方法如何,“其核心在于保留原文的修辞效果和语篇完整,而不一定要全盘保留原文双关语,其意义和位置都是可以视译文需要而进行灵活处理的”。
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说乡下人把“自由党”说成“柿油党”,以此来揭示当时旧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的不彻底,广大农民对何为革命尚不明了。张南峰主张把“自由党”译为“Liberal Par-ty”,把“柿油党”译为“Ribald Party”。“Ribald”意为言语不逊、行为粗野之意,可见译文已不拘泥于“柿油”的所指意义了,译者创造了新的谐音双关,传达的讽刺意味是相同的。甚至于为了便于翻译,“自由党”也可换成“民主党”等等,再找到一个能与之形成英语谐音双关来置于“柿油党”的位置,也未尝不可。
对双关语的灵活处理,不仅体现在诸多文学作品中,对现实生活中的翻译实践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以“廖记棒棒鸡”为例,“棒棒”本来是以其做法而得名,(用棒敲打而使鸡肉分离),又兼有“很棒”、“很好”之意。其译文为“Bonbon Chick-en”,让人不禁拍手叫好,因为其中最重要的含义被巧妙地保留了。作为商标名,说服功能相当重要。“bon”是法语“好”的意思,将“棒棒”翻译成“Bonbon”,不仅保留住了汉语的发音,更留住对商品的称赞。看上去是以一个法语双关对一个汉语双关,但其中包含了译者的取舍,译者灵活的思路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以上诸例中的双关语,都是把双关语译为与原语不太相同,意义不完全相符的双关语,这样的翻译思路,大大提高了双关语的可译性。如果译者认为双关语不必非要译为相同的双关语才算翻
译,那么双关语的可译性就会提高不少。有了这个思路,我们不难设想,不仅可以对双关语的所指意义和语用意义进行权衡和取舍,而且可以把整个双关语的翻译放到一个较大的语境下去考虑,放弃原语的双关语,而创造一个全新的双关语来取代它,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将上下文加以改动,来容纳这一新的双关语。双关语形式的保留,即言内意义的保留,在双关语翻译中是较为理想的状态。译者的专业素养和创造性的工作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而这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模仿或达到的。由此可见,翻译补偿是不可避免的。
三、对双关语言内意义的补偿
苏联翻译理论学家巴尔胡达罗夫曾在专著中指出,“当出发语文本(emitting language text)的某些成分因某种原因在接受语(receiving lan-guage)中没有等值成分(equivalents),而无法通过其它手段传达时,可以使用这种[补偿]手段;…”。在其随后谈到补偿法适用的情况时,双关语等文字游戏被列在第一条。可以说,补偿译法是双关语无可逃脱的宿命。双关语属于词汇层次上的文字技巧,因此我们最好从语音和词汇层次找到补偿的办法。据笔者的总结,以下几种补偿方法较为常见。
(一)音韵
美国政治家、哲学家富兰克林曾说过一句震撼美国的名言:“We must a11 hang together,Dr we shall aIl hang separately.”这里,双关语hang有两层含义,一是“团结”,二是“吊死”。这一双关语真实体现了当时的艰难境况,以及富兰克林对民众的殷殷期望。这里的双关语不再是往日的俏皮幽默,而充满了机智和严肃,掷地有声。由于这一双关属于一词异义双关,因此译者可以将前后两个“hang”分别译出,这样至少保证了原文所指意义的传达。但原文的双关不复存在,试看:“我们如果不团结起来,肯定会分别被吊死。”这种译法不属少见,原文的紧凑有力在译文中已经荡然无存,由双关形式承载的言内意义失去了,原文的语用意义,即说话者所期待的有力效应,也被削弱了。在这句名言中,语用意义应包含有表达意义,即表达说话者强烈的情感;祈使意义,即希望民众团结起来;和联想意义,即通过双关语使民众对自身的命运产生足够的警觉。另一译法为:“我们如不摞到一块,保准会吊死”。“摽(piao)”和“吊(di-ao)”不仅具有相同的韵尾,而且都有短促明快的声母,从修辞上讲,它们形成了头韵和尾韵。“摽”来自北京方言,意为“团结、联合”,因此这一翻译从指称意义上来说也忠实于原文。
(二)比喻
莎士比亚是运用双关语的大师,仅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就用了175个双关语。
例2:Benvolio:Here comes Romeo!Here comes Romeo!
Mercutio:Without his roe,like a dried her-ring.
朱生豪译:
卞:罗密欧来了,罗密欧来了。
迈:瞧他孤零零的神气,倒像一条风干的成鱼。
曹禺译:
班:来了,柔蜜欧来了,柔蜜欧来了。
墨:只有公,没有母,柔蜜欧一个人就像一条晒干了的咸鱼。
“roe”一方面暗含了“Romeo”的名字,另一方面指“female deer”即“母鹿”,此处是指罗密欧没有朱丽叶的相伴,形单影只。朱生豪只译出了原文双关的语用意义,而读者无从体会原文的情趣;曹禺先生受到原文的启发,用“公”和“母”喻指罗密欧与朱丽叶,看了让人忍俊不禁,这种幽默的口吻也十分贴合原文中朋友们在一起开玩笑的语境,因此译文读者的感受也更接近原文读者的感受。比较的结果应是曹译胜出。
(三)仿拟
黄龙曾把“coo the coo”翻译为“道是禽语却情语”。两个“coo”构成动宾短语,指禽鸟低声鸣叫,发出咕咕声。在字典中“coo”的另一定义是“to speak softly and lovingly,as between lov-ers”,意即如情人般悄悄地私语。译者用“禽”、“情”构成谐音异义双关来取代原有的一词二义双关,这样,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及语用意义都得到了保留。更值得一提的是译文的灵感一看便知来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的末句:“道是无晴却有晴”。两个“晴”字表面上是写天气,实则隐喻“情”字,所以原诗句本身就隐含一个双关语。这一特定的联想使译文平添一份中国古诗词的意境之美,进一步提升了原语的美感功能和表达功能,应是译文好过原文。修辞手法中的仿拟(paro-dy),其中常见的便是仿照那些早已尽人皆知的名词佳句。“仿”虽则还是“仿”,“拟”却“拟”出一个新的境界来。
(四)多种修辞格的运用
例3:Civilization is syphilization!(文而明之,梅而毒之;世界愈文明,梅毒愈蔓延。)
Civilization(文明)与syphilization(传染梅毒)发音相似,而意义不同,构成谐音双关,讽刺自命文明的资本主义世界,人欲横流,性病猖獗的不文明状态。“梅毒”一例中译文对“文明”和“梅毒”两个词均运用了拆词、反复手法,而译文前后两部分都使用了对偶的手法。反复的目的是为了强调,在反复中深化主题。对偶的运用使译文句式更严谨,语气也更凝重。虽然译文比原文多了不少篇幅,风格也不尽相同,但其发人深省的效果却是一脉相承的。原文仅用了双关这一种辞格,只有寥寥三个词;译文为了达到相似的效果而用到了多达四种辞格,足见译者用心之良苦!
(五)自创词
英语本是一门包容性极强的语言,兼收并蓄了诸多语种的不少词汇,许多复合词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更多的新词汇也在逐年递增。只要符合翻译的需要,恰当地运用自创词应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例4:接收竟成劫搜。
Taking-over turns out to be loot-taking.(loot:战利品、掠夺物)。“接收”与“劫搜”谐音,构成双关。这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对国民党接收大员们的搜刮行为的有力讽刺。以构词法而论taking-over和loot-taking均为复合名词,“take over”本是一个动词词组,意为“接管、接收”。而“loot-taking”是由“take the loot”这一动词词组变化而来,应是译者的自创词。两个复合名词均含有“taking”,比较接近原文谐音的效果。原文中的“劫搜”也并不是汉语中的固定搭配,译者也许是从这一点上获得灵感,以创作对创作。
四、结语
双关语的言内意义并不是处处可以保留的。每种语言都是相对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符号系统,都有另一种语言难以传达的成分。就文本类型而言,艺术性高的文本更是具有很强的抗译性。但正因如此,译者才更应该尝试用灵活的思路进行多方探索,一个方法行不通,至少可以换一个方法试一试。Arthur Zeiger所著Encyclopedia of English共提到77种修辞格,可见,对双关语言内意义的补偿,我们还有许多其他的可能性。另外,我们可以考虑从句法和篇章层次对双关语的言内意义进行补偿,这样做虽然有“远水不解近渴”之感,但也可以进行尝试;否则,我们就只有回到“双关语不可译”的老路上去。
[参考文献]
[1]王金波,王燕.论《红楼梦》地名人名双关语的翻译[J].外语教学,2004(7):53-57.
[2]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3]徐仲炳.英语双关的类型和翻译[J].上海外国语学报,1988(6):29-32.
[4]李定坤.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华先发.新实用英译汉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6]张南峰.Delabastia的双关语翻译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J].中国翻译,2003(1):30-38.
[7]夏廷德.翻译补偿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