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中大学精神的功能与向度

2009-08-13 09:47郭东波
关键词:大学精神和谐社会功能

郭东波

摘要:大学精神有着其特定内涵,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精神对于增强创新活力,塑造科学精神,培育先进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来审视,和谐社会中大学精神的构建应有其固有的向度。

关键词: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精神;功能

中图分类号:G40-052.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09.04.0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和最核心内容,不仅仅是在保持大学的高水平方面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更有效,而且其作为高层次的先进文化,可以辐射全社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弘扬大学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精神的内涵

大学能够保持长盛不衰的活力源于大学精神。广义的大学精神,指大学普遍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如勤奋好学之风,团结友爱之风,为人师表之风等;狭义的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特定品位的人格化,是最富典型意义的精神特征,譬如公认的“北大之创新,清华之严谨,南开之笃实”等等。

大学精神涵盖思想、情感、作风、影响力等方面。思想是以大学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观念。情感是对国家,对教育,对学术乃至对学校和社会的感情眷念。作风则是指校风、学风、教风等,是思想与情感的行为表现和具体化,是大学精神的外在体现。影响力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大学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源泉。大学精神内容上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创造精神。创造精神是大学人对传统文化进行筛选、整理,并再生新文化的精神,是大学所培养的高素质人才的核心特质,也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其二是批判精神。批判精神是大学人以科学的态度,对传统文化去伪存真,同时对社会现实的理性反思和价值构建,使大学在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始终走在最前面。其三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独立自由的科学精神是大学人对独立性的追求和追求真理至上,推动科技进步的精神。其四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是大学人关注现实,服务社会,以人为本,追求和谐,并参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精神。

从内在本质来看,大学精神是反映大学历史文化传统、特征面貌的一种精神状态,是其在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既是大学的灵魂和本质之所在,又是大学内在的精神信念和特殊意志品质的外在表现,也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并成为大学人的精神支柱。从外在功能来看,大学精神制约着大学的发展。大学要想有所作为,首先必须要有精神。唯有精神才能鼓舞大学人追求崇高,反对世俗;追求科学,反对迷信;追求文明,反对落后。大学精神是大学人需要、情操、行为、理想、信念、价值和道德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志。既可外化为特定的校风,在学校办学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又可内化为强大的动力,激励大学人奋发进取,为共同的办学目标而不懈奋斗。

二、大学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

大学精神一旦形成,对社会群体就会具有群策群力之功效,具有潜移默化,陶冶情操之功能,这在和谐社会的建构过程中意义重大,其主要功能如下。

(一)大学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创新活力

创新精神是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文化的继承不能依赖遗传,只能通过传递、继承并发展下去。一方面,大学通过确立教育内容,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价值取向等等,对人类文化进行选择、整理,并实现文化的再生,同时,大学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科研成果,二者共同构成了大学的生产力与生命力的标志。另一方面,大学也创造社会理想,并把这些理想传递给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实践,使理想变成现实。由于在文化积累方面的特殊优势,大学人,特别是集中在大学校园里的知识分子,比其他社会成员更能深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并提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理想。

(二)大学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塑造科学精神

大学的发展史一方面是科学史重要过程的展开史,是一个肯定与否定相结合的扬弃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对社会现实的理性反思和价值构建的过程。在进入知识经济的后工业化时代,金钱淡化了人性,使人们失去了对他人的热情和敏感,变成了金钱的奴隶。而大学人所追求的真理至上,推动科技进步,求真务实,在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上,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一种行为准则。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努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

(三)大学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和谐文化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阶级和阶层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风气、社会道德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社会责任感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极大地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作为大学精神的主体——大学不仅仅要为社会提供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而且要在区分善恶,明辨荣辱,建立信念,认识真理等方面充当社会的坐标;同时,大学通过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宣传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积极探讨文化发展目标、发展内容和表现形式之间的和谐关系,倡导和而不同的文化共生共存的发展环境,通过不断弘扬和创新具有时代特征的主旋律文化,发挥大学在传承历史文明,弘扬民族道德方面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的文化。

三、大学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向度

大学精神在和谐社会中需要明确有所指向,只有这样才是构建大学精神的应有意义。

(一)在宏观层面,要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文化碰撞中保持适应与超越

先进的文化,必然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的本土化是与全球化相伴而生的,并在全球化进程中被不断地塑造的,体现了文化的独特性。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互动是文化发展趋势,它们交织于发展的整个历史的进程之中,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全球化要依赖于本土化而存在,本土化又借助于全球化而发展。坚持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互动是人类必须确立的关于全球化的基本文化立场。

当今社会,大学精神也是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交融的结果,博采各国大学的精神文化之长,既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又选择和吸收各种先进的文化和文明成果,从而推动大学精神的创新。要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文化碰撞中保持适应与超越,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高举自己的文化旗帜,并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主旋律和最强音,重视大学文化传统的传承、整合、创新,实现大学精神的建构和弘扬。

(二)在中观层面,大学要与社会的各要素保持适当的张力

首先,从大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来看,市场经济秉持的是功利实用的价值理念;大学教育育人的最高准则或境界则不仅在于工具层面的“实用”,高等教育实用性的目的必须限定在一个恰当的“度”。大学有自己的精神品格,大学精神在从属社会精神的同时,要引领社会精神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中不迷失方向。其次,从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来看,要保持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张力。“关于现代大学的功能和使命,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的边界,政府和国家力量的干预限度,大学参与社会的程度与方式等等,一直是高等教育哲学的主题”。大学与政府应该做到各守其职,是“和而不同”的关系。调和大学与政府的矛盾关系使扩大大学的学术自治权力成为中国大学管理下一阶段的现实目标。最后,从大学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来看,大众文化是大学的环境存在。大众文化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时代的发展趋势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大学生群体成为我国大众文化实践中的重要主体,高校也成为我国大众文化实践的重要阵地。大学文化代表的是文化的积极、先进的方面,“大学不能遗世独立,应该有它的独立与自主,大学不能自外于人群,但却不能随外界政治风向或社会风向而盲转。大学应该是时代之表征,它应该反映一个时代之精神,但大学也应该是风向的定针,有所宗,有所执著,以烛照社会之方向”。

(三)微观层面,要强调不断进行自我的建构

现代大学的发展是一个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过程,应当通过对自身准确定位,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实现大学精神的完美建构。首先,用大学精神的建构来努力维护科学的尊严与学术的公正性,要不断加强自律意识,努力使自身保持一种精神高洁的气质和对学术的强烈追求。不逢迎,不媚俗,不随波逐流,那么大学的精神也就会日渐一日地养成并发展起来。其次,大学精神的建构要注重引领文化发展,以高尚的精神文化激励人,培养人,成就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榜样和示范的作用。通过传导社会文明,影响社会,真正领跑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最后,通过大学精神的建构来创新文化环境,使之成为适宜创新型人才生长的土壤的需要。大学的创造力为和谐校园走在时代的前列提供了无限的动力源泉,这是因为大学特有的思想兼容,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精神环境,使得大学精神在大学校园内形成涌动之势,保持和谐发展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戴跃侬.现代大学精神及其建设意义[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4):8-10.

[2]江泽民.江泽民与参加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同志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01-01-11(1).

[3]韩延明.论高等教育面向市场背景下大学精神的铸就[J].教育研究,2007(5):31-35.

[4]杨东平.大学精神[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3.

[5]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三联书店,2001:24-25.

[6]王冀生.宏观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6.

(责任编辑高文盛)

猜你喜欢
大学精神和谐社会功能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学和大学精神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