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

2009-08-11 04:24
教苑荟萃 2009年19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功能德育

宋 洁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力量的核心,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道德精神,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因素,有利于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 首先要全面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其次从诵读经典美文,陶冶情操;感受祖国历史,培养健全人格;利用地方资源,提高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为家乡做贡献的远大志向等几个方面发挥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传统文化 德育 功能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这种精神力量的核心,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道德精神,它是华夏文明积淀形成的民族道德环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学校教育已越来越多注意到了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

发挥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诵读经典美文,陶冶情操

经典名著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它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肤色;它属于过去,属于现在,也属于未来;它超越时空、是人类思想对话和心灵沟通的桥梁。它深邃的思想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它动人的情感涤荡着灵魂的污浊。经典名著是人类精神的过滤器,智慧的结晶体,心灵的伊甸园。因此我们应该在校园中开展诵读经典美文的活动。面对广博沉厚的经典,即便我们难得大块时间细嚼慢咽,但是我们还是不应放弃仰望的姿态。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只要有机会,都不要忘了对经典尽可能的亲近。唯有阅读本民族的经典,我们才有可能记住自己的血脉,好让我们在喧嚣的物质主义时代,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

2、感受祖国历史,培养健全人格。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形成了无数的道德楷模和典范事例,一代又一代的在人民中传诵,有着极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财富。了解祖国历史,这将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人格理念的提升,都会起到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爱国思想的确立,对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几千年来,爱国主义一直是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母题。我国历代名人大多是优秀的爱国主义者,他们一生的经历行事都可以作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而他们留下来的文章著作则是其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结晶。爱国家、爱民族、爱人民乃是一个人应有的崇高品德,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我国人民有着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许多先烈为国家、为民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应该永远成为我们炎黄子孙学习的典范。

我国古代名人大都有着高尚的人格品节,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人格操守正是我们民族自强自立、不屈不挠精神的集中体现。屈原刚正疾恶、修身洁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司马迁正直不阿、受辱不屈、发愤著书的执着精神,陶渊明淡泊明志、弃官归隐、追求人生自由的品格操守,都在他们的诗文歌赋中有着突出的表现。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了解祖国历史过程中,去自觉地感受和体验其中的人格精神,使这种人格精神对其产生潜在而深远的影响。只有人格高尚,才能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材。

3、利用地方资源,提高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为家乡做贡献的远大志向。

要想使德育深入人心,就需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生活活泼、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以此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成熟。而开发和研究地方历史文化与学校德育创新的结合点、联系点与渗透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素质教育为导向,地方历史文化为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能亲身感知传统文化,感悟实践传统美德,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失为一条的独特的素质教育成功之路。

我们可以 “寻访家乡传统文化”为专题开展一系列考察活动,如:①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与由来。 ②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 ③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等等。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为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编写《ⅹⅹ民间故事》、《ⅹⅹ名人故事》、《ⅹⅹ名胜古迹》等小册子,宣传自己的家乡。从而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教育,潜移默化中培养健全的人格,提高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树立为祖国为家乡做贡献的远大志向。

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是我们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我们要充分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利用,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的建设中,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因素,致力于从习惯、情感、态度出发,养成学生的健康的人格,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接受教育,进而内化为他们自身的道德需求,从而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朱学勤 《传统文化思潮激起波澜》

魏家骏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功能德育
数学的翻译功能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我有特异功能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功能关系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