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素芳
【摘要】数学从生活中来,最终回归到生活中去。让数学活动回归生活,是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儿童是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开始认识数,从而再进入数学的学习,小学数学的学习应尊重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认识数学,了解数学,掌握和运用数学,让教师教真正顺应了学生的学。
【关键词】数学;回归生活
Let mathematics return to return a life
Tan Su-fang
【Abstract】Mathematics is from the life come, end return to return life in go to.Letting mathematics activity return to return life is a new lesson the mark initiate of new principle.The child is from oneself of the life the fulfillment beginning understanding number, thus again get into mathematics of study,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of study should respect child by himself[herself] of practice activity, let the child is in the activity understanding mathematics, understanding mathematics, control with usage mathematics, let the teacher teach real adjust learn of student.
【Key words】Mathematics;Return to return a life
【中图分类号】G51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236-3619(2008)12-23-0186
数学从生活中来,最终回归到生活中去。让数学活动回归生活,是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儿童是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开始认识数,从而再进入数学的学习,小学数学的学习应尊重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认识数学,了解数学,掌握和运用数学,让教师教真正顺应了学生的学。
1.让学习内容回归生活
小学生的课堂应是一种生活化的课堂。作为一个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仍然要知道学生的心态,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要时时关注学生关心的是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小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具体的实践经历和体验的过程,而不是脱离实际生活的纯理论的推理过程。故事、寓言、童话以及具有时代性的卡通式动画或自己亲自参与的活动等是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可让他们参与其中进行思考,进行探究。把数学融进身边的传说故事或活动之中,融进小学生喜欢的卡通动画之中,让数学“回归”学生的生活,而不是把学生“牵进”数学。学生在和故事、卡通动画或活动的交流中也就接触了数学,感知了数学的存在,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世界的密切联系。数学原来不那么单调,不那么枯燥,数学也不再是他们眼中的“神秘世界”。这样学
生在无意识中就学会了本课的知识重点,会说、会做、会算了,达到了学习数学的目的。比如一年级上册38页《分类》的内容时,我首先布置一个课外作业,让同学们回去观察一下,超市在摆放物品时有什么规律,然后在课堂教学时,再出示一些超市的画面,如服装超市、糖酒超市、文具超市的画面,让同学们结合自己回家逛超市的情形,想一想超市的阿姨们在摆放物品时有什么特点?从生活中来的数学知识,一下子打开了同学们的话夹,同学们跃跃欲示,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说服装超市的阿姨是将衣服挂在一块的,裤子挂在一块的……有的说我发现了,文具超市是将笔放在一块,墨水放在一块……还有的说,我发现了糖酒超市是将酒放在一块、烟放在一块、饼干、糖各放在一块……这时我看时机成熟,于是出示本堂课要学的数学内容,让同学们想办法看如何分最好,同学们这一下不难了,有的将文具放在一堆,有的将数学数字放在一堆,有的将长方形放在一堆,有的将正方形放在一堆,有的将乒乓球小皮球放在一堆……接下来我再出示书39页的做一做,同学们一下子就分出来了,再接下来我再出示了一些较复杂的把水果、疏菜、文具等放得乱七八糟的图形,让同学们看怎样摆最科学,同学们通过上面的学习,三下五除二一下子就分好了,觉得这节数学课的学习既轻松又有趣,这种让学习内容回归生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本堂课的数学知识,达成了学习目标。
2.让学习活动回归生活
从教学的教学目标来看,学生由生活走进数学是学习数学的最终意图。而这个目标必须通过学生的数学活动来达成。“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也不是教师的活动,它必须有较强的数学思考的含量,是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组织,引导儿童将自己的经验不断地数学化,从而构建一些基础的、必要的和现实的数学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中有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独立思考,有群体的火花碰撞、协作交流。如我在教《九加几》教学中,让学生首先回忆一下运动会的感人场面,回忆一下我们班参加了运动会的哪些项目,每个项目有多少学生,同学们兴趣高涨,有的说,跳绳比赛我们班派了12人,有的说拔河比赛,我们班派了14人,还有的说,掷实心球比赛我们班派了10人。在同学们的讨论中,我抱出了一箱装有9盒牛奶,外面还放有4盒,请问,我这里一共有几盒牛奶?我抽了几个学生上黑板操作、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看谁的方法最多?另外让下面的同学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就想到了在外面拿1盒进去,凑10盒,再加外面的3盒,就是13盒,一下子就将算式列好了,也有的在上面数手指,也有就直接写得数,还有的把4分成了3和1,结果都一样。后来我又引导学生想一想运动会,学校要求跳绳的只要9个女同学,还得要几个男同学,同学们也跃跃欲示,大胆发言;拔河比赛学校要求只要9名男生,还要几名女生呢?同学们都想出了很好的办法,有的用了凑“10”法,有的用了分另一个加数的办法……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所学的知识也就在不经意中解决了。
让数学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回归学生生活,把数学知识带进了同学们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了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而是一种必要预设下的活动生成,学习创造,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也就成了一种自
我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知、行、意、情得以和谐发展,教师成了真正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也真正成了数学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