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春
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老师应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根据学生思维能力和心理特点应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将抽象、单调、枯燥的知识与生活中具体的、生动的、有趣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知识得到掌握,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参与意识
数学教学内容不能像语文那样有丰富的词汇、优美的句子和动人的故事及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而数学教学是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则、性质、公式、数量关系等基础知识,都是建立在数学要领的基础上的。低年级中有关数的含义、数的组成、加减运算的意义、常见几何形体的特征等等都是些基础知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颜色、图像、动作等对他们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低年级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有关的要领寓于他们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事物之中,赋予它丰富的内容与多样的形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身边事情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或从学生关心的事物做起,学生会感亲切、自然、有趣,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就有很多数学问题,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借助于形象的事物使学生理解并接受了抽象的数学知识。比如在讲解0-9这几个数字时,这些干巴巴的数字可能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我们给他们加上形象的描述,如“1”像放的小棒,“2”像小鸭子水中游,“3”象耳朵口朝左,“4”像一面小红旗等图画演示,使这些枯燥的意义变成了日常事物就会牢固地印在他们的脑子里。从新课本的排版特点来看,有鲜艳的色彩、美丽的图画等,这就说明了国家教委已意识到形象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
二、运用直观教具,调动参与意识
直观是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形象,从而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使能力得到较好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学“角的认识”时,射线的理解是关键,但学生认识很模糊。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投影,将线制成活动投影片,用底片挡住所有光线,让学生观察亮点,然后慢慢引出一条线并不断延伸,这时屏幕出现的图像就是射线。这样通过观察,学生清晰地看到了射线的形成过程,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和无限延伸的特点,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三、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参与意识
“思维是从操作开始的”。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具,如摆摆、拼拼、数数、画画等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动手操作、主动学习能力。例如:教学“认识长方形”时,可让学生先观察实物,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动手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对边怎样;用小棒动手摆出长方形,再摆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区别它们的差异,最后让学生从教师准备好的布袋中摸一摸,看谁摸出的长方形最多。这样既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又调动了学习兴趣。
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参与意识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造情境,引发兴趣。例如在教学“乘法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开始:“我班有3位同学学习很认真,老师准备奖给他们一些铅笔,第一位奖2支,第二位奖4支,第三位奖6支,一共奖多少支?”(2+4+6=12)他们学习都很认真,这样奖励公平吗?为什么?(应一样多)怎样才公平?每人4支共多少支?(4+4+4=12)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第二个算式加数相同,有3个4相加)如果全班50名同学每人4支,是多少个4相加呢?列出加法算式4+4+4+……要写多少个(50);你感觉怎样?(很麻烦),我们今天就新学一种简便运算——乘法。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期待融化为激情,为主动探求新知集聚了动力。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选择得当,教学方法运用合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下获取知识,同时还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增强整体素质,促进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