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伟成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3-0157-01
一、新兴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探索,已基本建立了以央行为核心,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在商业银行中。除工行、中行、建行等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还包括由城市信用社改造形成的诸多城市商业银行,以及由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组成的一个新兴的群体。尽管这个新兴群体产生的背景各不相同,但均以其开拓性、创新性为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称为“新兴商业银行”。
中国新兴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市场经济逐渐发展,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深层次融合的产物。新兴商业银行大多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适逢中国经济高速成长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一群体在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服务中其自身力量亦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新兴商业银行的作用
1新兴商业银行不仅增加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亦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2新兴商业银行在产权组织形式上,一般采用股份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权益上相互制衡,达到了责、权、利的统一。
3新兴商业银行打破了金融业垄断的局面,促进了竞争机制的形成和竞争水平的提高,加快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
综上所述,新兴商业银行已经成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逐步成为商业银行的中坚力量。但在经营环境恶化、竞争加剧的今天,各种风险已严重制约着新兴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风险管理对新兴商业银行的发展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三、新兴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银行客户经营状况的恶化,贷款本息不能按期归还的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比较单一,绝大部分是贷款资产。故贷款是银行的主要资产经营方式,贷款业务要求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做出判断,而这些判断并非完全正确,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下降。因此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主要是贷款业务或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对于新兴商业银行而言,贷款更是其重要的业务,有超过一半的银行资产是贷款,约三分之二的银行经营收入是贷款利息和手续费收入。贷款构成其他经济实体重要负债来源。可以认为:信用风险是新兴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以其不确定性、对银行冲击大,可能触发支付危机等而成为银行最致命的风险。之所以将流动性风险突出出来,是基于以下二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流动性风险是一种损失的可能性,它虽然不是已经形成的损失,但一旦爆发,引发的损失是巨大的,甚至形成挤兑,导致信用危机,后果比较严重。
二是其他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都有可能转化为流动性风险。
在我国,人们总将银行的命运与政府联系在一起,认为银行倒闭了,会由政府撑着,出现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较小,甚至认为不会出现流动性风险。笔者认为,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银行将逐步过渡到真正的商业银行,在摆脱行政干预的同时,也不再受政府的保护,政府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去保护它,兼并、破产将逐步成为现实。我国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已不再是神话,对流动性风险应予高度重视,并予以控制。
(三)利率风险
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进入风险管理时代,利率风险的管理已引起金融界的充分关注。随着通货膨胀的发展及利率自由化的影响,利率水平的波动会造成商业银行盈利或市场价值与预期值的偏离。由于银行资产负债项目利率敏感程度存在差异,当一般利率变动时,存贷利率变动不对称及期限结构的不匹配等因素造成利差变化和收益减少。连续多次的降息已经使商业银行进入“微利时代”。新兴商业银行的利润总额不同程度地出现下降状况,这与利率的调整、利差的缩小有直接的关系。
(四)操作风险
主要包括总体发展战略失误的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执行内部制度法规不严及其本身存在漏洞的风险、电子计算机业务处理软件及管理信息系统失灵风险、营业操作处理差错损失风险等。新兴商业银行历史较短,有关的业务监管制度及其法规既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又要考虑现实国情,适合经济、金融的具体情况,因而其所制定的许多新的制度、法规难免存在一些矛盾和各种漏洞。
四、风险防范对策
新兴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界最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个群体,生存竞争的压力使其能够吸收一切先进的管理经验并付诸实施,以增强竞争能力。金融风险现已成为世界性的课题,这一课题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是必须正视并且应该认真解决的问题,如何构建新兴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不但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
(一)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
1风险管理理念由回避风险,向以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以有效地控制风险,获得最大利润的方向转变,使风险管理成为强有力的竞争的重要工具。
2风险管理由单项风险管理向综合风险管理机制转化。在“核心原则”中要求“确保银行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程序,以识别、计量、监测各种风险”。
(二)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体制
1建立信用级别评价系统。一笔信用业务风险和权重是其风险的反映,风险程度是以信用级别区分。新兴商业银行实行贷款五级分类,这种信用级别评价系统实行全行统一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先确定风险发生的场合、形态,然后对风险进行计量,对不同的贷款对象,根据其信用等级的高低实施授信额度的增减。
2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中,风险的识别与估价是风险管理程度的基础,它要求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以便于决策。一是把风险控制制度“植入”经营系统中,建立一种自动风险防范机制,防止因风险的产生而导致的损失;二是建立风险管理融入业务流程的全过程平行作业机制,以加强前、中、后台的整体联动和有效制衡,来提高工作效果。
3加强风险管理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人员素质。风险管理人员要持续加强对其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技术、工具和方法的学习,以不断扩大风险管理视野,不断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来有效提升风险人员的履岗能力。并逐步建立和培养一支专业化的风险管理队伍,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