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促进小学生语言发展的教学策略

2009-08-05 08:55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6期
关键词:泉水课文小学生

沈 萍

小学生语言学习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促进学生语言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相对而言,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较为迟缓。因而,小学阅读教学应以发展学生语言来促进其思维及其心理发展。那么,教师作为语言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呢?

反复诵读,感受语言。反复诵读是促进小学生语言发展的最基本策略。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小学生语言尚未很好地发展起来,所以需要依靠反复诵读来感受语言的节奏,情绪的色彩,内在韵律和气势。诵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个别读(包括录音范读,教师范读,放声读,想象读,举荐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也可以是齐声读(包括男女生轮读、合读,小组赛读,教师手势导读等)。这就要根据文章抒发的情感而定,根据课堂的需要而定。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引领学生去感受每篇的“个中滋味”“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揣摩掂量,品味语言。揣摩掂量,这是一种在反复诵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策略。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的有些词句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体现出了作家的艺术匠心。对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不可以弃之不顾或置之不理。如课文《鼎湖山听泉》中有这样一句话:“泉水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这句,它有着明显的拟人效果,这是作者的独具匠心,表面上要写景,其实写出了泉水快乐的心情,就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怎样才能让学生也悟到这一点呢?我先请一个朗读比较好的同学连续读三遍。然后留一点暗示,给一点启示:“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里的时候,眼前出现的是清纯的泉水,第二次再读的时候,仿佛这些泉水都有了生命。第三次再读的时候呀,眼前看到的仿佛已经不是泉水,而是……什么呢?现在请你们也来读读,看看能读出什么形象来。”学生很快就联想到了“顽皮的小孩”“天真活泼的小姑娘”。

老师高超的教学水平,不仅反映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接受其负载的信息,而且表现在引导学生从文字的角度去品味语言,体会这些语言的表达效果。当然,我们也绝对不是要求教师给学生大讲什么拟人的概念和理论,而是要求教师结合具体情况,采用比较、增删补换等方法去引导学生揣摩、推敲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所以然。

背诵复述,积累语言。背诵和复述是积累语言,促进学生语言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策略。

先说背诵。童年时代的记忆是宝贵的。对小学生来说,背诵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学习,它不仅能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锻炼学生记忆力,更有助于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式、学习写作方法。因此,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最有效的策略。教师在阅读课上要尽可能地精讲,挤出时间指导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典型语言实例,并重视对学生背诵方法和背诵情况的检查,天天坚持背诵练习。让学生在背诵中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使蓝本中的语言珍品在记忆里生根。

再来谈谈复述。如果说背诵是小学生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那么,随着年级的升高,复述同样是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手段,并且是更高形态的一种语言学习的策略。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要求对学生进行复述训练。复述的方式很多,要根据年级实际和教材特点适当选用。如中低年级可采用模仿复述性质的段落复述、看图复述、师生合作复述、表演复述等形式;中高年级则除上述形式外,对篇幅长的课文可采用抓主要内容或关键词语的概括复述法,对其他有某些特点的课文,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结构、变换文体、转换人称等变式复述法。

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背诵和复述训练,可以有效地充实学生的语言库存,并及时将课文中表现力强的语言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

尝试运用,发展语言。学习语言是为了使用语言。尝试运用是学习语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将学生积累的消极语言转化为极积语言,是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策略。尝试运用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仿写、缩写、续写、补白、读书札记,也可以写读后感。导游词,采访记,还可以改写课本剧等;可以是直接运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模仿课文中的语言,还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等。

猜你喜欢
泉水课文小学生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难忘那眼泉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