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二课堂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思考

2009-08-05 08:55
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9年3期
关键词:高水平第二课堂创新能力

付 军

【摘要】第二课堂是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目前高校第二课堂中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完善和提升第二课堂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对策。

【关键词】第二课堂 科技创新活动

在国家提出素质教育要求和创建研究型大学的大背景下,高校应紧紧抓住素质教育的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育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需要。创新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立体工程,涉及育人环节的方方面面,高校第二课堂活动以学生的个体兴趣为起点,以学生自主选择参与为形式,以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为特色,以学生在实践中成才为目标,所具有的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正日益突显,它并非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应该是高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育环节。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其载体作用,进一步挖掘科技创新活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目前高校第二课堂中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不足

1、高水平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发挥,活动的整体层次尚待提升

当前各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非常重视,但高水平教师队伍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所占的比例有限,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如在大学生课余科研训练活动中,一方面高水平教师自身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指导的研究生较多,实验室空间有限,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很少愿意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自己教学和科研的内容之一;另一方面有的教师认为低年级的大学生专业知识学得还不够扎实,进实验室开展工作还得从最基础的做起,学校批准立项的科研项目要求时间紧,程序繁琐,学生很难做出什么创新,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得到了部分高水平老师的指导,但因种种原因最终没有完成立项的科研项目,这种问题还比较普遍存在,也影响了教师以后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显而易见,没有高水平教师的指导,科技创新活动难上层次。

2、学生个体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缺乏更有效的引导,对于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学校对于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虽有总体上要求和引导,但对大学生个体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缺乏比较有效地引导,学生是否参与,如何参与,参与哪些活动,没有专门的机构和老师针对每位学生的自身特点地进行“因材施材”式指导。如申报大学生科研课题,各级学院多是传达学校文件,学生自己联系老师,更多体现为学生和教师之间自发、自为的过程,学院在学生和教师之间组织协调作用发挥得还很不够,导致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仅凭一时兴趣者居多,盲目参与型居多,对于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一部分立项的科研项目不了了之,不仅直接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精力的投入,而且影响了大学生课余科研活动的效果,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够明显。

3、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性因素较多,科技创新活动在第二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不够凸现

第一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理论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的首要途径。但是目前有的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的课程设置还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教学改革过程中更多是重视了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和学时的增减,比较容易忽视各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脱节以及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专业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有的学生还盲目参与双学位,其他培训考试的学习,导致部分专业学生课程负担过大,没有足够精力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二者相互配合,能促进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向能力转化,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目前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创新不断,但是真正能够实际动手参与的学生比例不高,此外有些活动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缺乏品牌意识,没有突出特色,重形式轻内容,重宣传轻实效,与专业学习脱节,甚至干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影响了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总体认可度,没有充分突出第二课堂活动要以学术性和创新性为主的要求。

二、完善和提升第二课堂中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对策

1、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资源,在大学生中营造浓郁的科技创新氛围

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既可为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又可以激发学生潜在创新能力的发挥。学校一方面要加大科技创新教育硬环境建设;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教育软环境的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或报告、高质量的社会调查与实践、高品味的文体活动,高效率的学生与知名专家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活动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利用有效途径加大对校园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力度,普及有关的创新知识,营造宽松环境,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创新思维意识。构建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突出学生个性化培养;充分挖掘现有的人员、设备、场地等教学资源,调动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教育力量,切实保证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2、科学的组织管理,让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全程获得有效调控与服务

学校应统筹团学部门和教务部门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职能,成立专门的实质性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机构,学院也要成立相应的指导小组,专门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建立一整套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管理、时间管理、成绩管理的运行机制。认真谋划科技创新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多种形式、数量充足的科技创新活动机会。随时掌握在整个科技创新活动的进度,积极主动做好高水平专业教师和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学生的组织协调工作,认真迅速解决师生之间存在的问题,使整个活动有序顺利地完成。

3、打造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让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得到悉心指导

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直接决定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只有在高水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从事高起点科技创新课题研究,大学生才能够真正培养自身各种创造性的非智力因素,所以如何吸引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乐于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师,形成高素质的指导队伍,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败的关键。

一方面学校要从机制上、条件上激励高水平专业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另一方面善于找到与高水平专业教师切身利益的结合点,逐步充分调动高水平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如在研究生招生方面,高水平的教师都希望招收高水平的学生,而往往部分专业教师很难如愿,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与学生的足够交流,很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地了解,仅仅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难免偏颇,所以通过积极鼓励专业教师通过科研课题立项、科研训练、指导毕业论文等多种形式开展大学生的科研实践指导,经过一两年的工作,学生既得到了科研能力的锻炼,对教师的科研内容有了全面了解,同时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实际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充分的了解,使得教师与学生获得双赢。此外针对有的专业教师课题多,实验的工作量大的实际情况,积极协助专业教师开办暑期科研训练培训班,不仅让本科生获得了进入实验室接受实验技术系统培训的机会,而且协助教师完成课题研究。这些有益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高水平专业教师的积极性。

4、推进第一和第二课堂的改革,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健康持续发展

一方面对传统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探索,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实验教学通过建立大学生科技活动的长效机制,建设学术性团体,给予必要经费支持,校、院两级加强科研立项及过程管理等措施,使大学生有更高兴趣、更多精力、更厚基础来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另一方面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与探索,遵循目标性、自主性、多维性、有序性和可行性原则,发挥学校、学院、专业优势,统筹规划,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品牌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及时实践所学知识,通过不断的锻炼和积累,在适应性、创新性、团队协作、解决问题、人际沟通、口头表达、写作、组织管理、决策等各项能力上日益成熟,形成明确的职业目标定位和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

【参考文献】

[1] 严毛新:我国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1).

[2] 陈卓武: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促进第二课堂的创新教育[J].前沿论坛,2008(2).

[3] 魏志渊、楼程富、毛一平: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7(2).

猜你喜欢
高水平第二课堂创新能力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为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成长课堂
我国高水平女子400m混合泳运动员技术特征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