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滇
教学活动是师生生命和谐发展的舞台,如何营造一个学习场,让每个身处其中的学生都能自动自发参与学习过程,展示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在思品课教学中关键在于调动学生源于内心的主动参与需要。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模式的尝试
1.编辑专题小报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必须还学生以学习主人的位置。我对学生提出了新颖的考核方法:由学生自主组成小组,民主推选出召集人,在单元学习过程中,搜集与本专题相关的信息资料,每组编辑一份小报,刊名、栏目自定,版面设计要集刊头、文章、绘画于一体。学生们兴致盎然地起刊名、定栏目,查阅文献、上网浏览,自己动手撰写文稿、排版、美化。公开张贴,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版面设计奖等,评选结果纳入学科考核。学生们把他们的智慧创造性地融入了报端,如在“名人名言”专栏中,学生们编撰自己的名言,并大胆署上了自己的姓名……显然,这样的考核得到了学生的欢迎与肯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实质就在于使一个人努力在某件事上表现自己,表现出自己的优点来,在某种好的东西中了解、认识自己……”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增强了教学实践环节,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培养了合作精神,又帮助学生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获得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完成行为作业
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家长忙于生计,学生与父母很少沟通,相互间缺乏理解,面对现状,我结合相关节日,根据八年级上册学过的《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目标要求,设计了系列行为作业。如在三·八节前夕,设计了“我为妈妈服务周”活动,要求学生帮妈妈做一次家务,体会母亲的辛苦,让妈妈宽心;给妈妈写一封信,和妈妈谈心,让妈妈放心;对妈妈说句祝福的话,让妈妈开心。家长们收到信和礼物后非常高兴,有的家长还给孩子写回信,鼓励孩子的坦率,承认自己的疏忽,两代人的思想得到有效沟通,家庭环境得以优化。
3.参与社会实践
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带着问题参与社会实践,以检验课本知识是否符合真理。我们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调研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七课“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时,学生们兴致勃勃访问了华西村,亲眼目睹了蒸蒸日上的集体经济;随后又访问了华南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村民零距离对话”、实地参观等形式,进行全方位调查,结果发现,村里50%以上的家庭以编织藤椅为主业,不少人靠编织藤椅的收入盖起了别墅……同学们意识到,个体经济在华南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通过实地考察,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充满生机与活力,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特点的。从而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这一教学难点的理解,这也是课堂教学所难以达到的境界。
4.开展话题演说
一个单元结束,在征询学生意见后组织话题演说。话题的选择由师生共同甄选、动态生成。由于话题源于学生,学生在收集资料、现场演说中投入了异乎寻常的参与热情。筛选出来的话题一般都是学生十分关注和感兴趣的,如“如何与父母沟通”、“非典时期”、“早恋现象”、“上网的利与弊”等。一位学生在演说“如何与父母沟通”时,引用了肯尼迪在总统就职演说时的一句话“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是问你们能为你们的国家做些什么”,借此来表达与父母之间关系的感悟。倾听并参与这样的话题演说中去,无疑会让学生更快更自然地走向成熟。而每一个话题结束后学生的评点交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智慧,更在互动合作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了个人的潜能和集体的智慧。
另外,每周“新闻论坛”,小课题研究,小论文撰写,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主动参与模式的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有时放易收难,很难做到收放自如。为此,设计时要精心,组织时要耐心,做到“放”有中心,“收”有规矩,要求明确,才能保证其有效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方式和要求要区别对待,在分组时应尽量做到性格匹配,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分工合作时关系和谐。例如,每个小组中都应有善于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和行动组织的学生。
对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巧设妙点两个方面。活动设计必须切合学生发展实际,不流于形式。在组织实施中,对学生的帮助要发挥点到为止的杠杆作用,控制发展方向而不提供具体做法,及时鼓励而不泛泛表扬,相信并依赖学生。
几年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组织管理需要的不是念“紧箍咒”式的管,而是给“金箍棒”式的理。相信、鼓励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甚至是“有困难,找学生”式的全员参与式教学,才是课堂教学的应有之道。学生学会学习,享受学习,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学境界。
(责编 雷 艳)